读准核心主旨,出新写作立意

2023-06-06 14:13杨晓迪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文题主旨逆向

杨晓迪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两届杭州市拱墅区运河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  “浙派名师”培养对象

材料作文题是考查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在每年的中考作文题中出现的概率很高。这类题型有其鲜明的特点:1. 写作立意需要立足于对材料的正确理解。2.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层次展开,可写的范围较大。3. 写作对创新思维和拓展思维的要求较高。正因为这些特点,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容易出现偏题和离题的情况,影响考生正常发挥。为此,本文以杭州市拱墅区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统测卷的材料作文题为例,谈一谈遇到这一类作文题型该如何把它写好。

【原题重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哲学家康德说:“人有三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因为它给你直接的好处,这是物质上、生理上的快乐。第二种快乐,是你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第三种快乐,是它既没有给你好处,也不涉及道德,比如你半夜听到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快乐。”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一 把握材料关键字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

材料作文题,最重要的是审读材料信息,这一步如果出现审读错误,就可谓“一步错而步步错”,从而会出现重大的偏题与离题的情况。如何做到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呢?在审题过程中,考生一定要耐心、完整地阅读完材料,圈画其中重要的核心关键字句,然后围绕这些点来展开相应的分析与思考,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材料中的核心主旨,最终确立后面的写作立意。切忌因为偷懒,而片面地阅读材料,从而造成浅读、错读,对材料一知半解。

如本题材料,很明显,核心词是“三种快乐”,且每一种快乐内容都不一样:因为直接的好处而带来的物质与生理上的快乐,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而获得道德层面上的快乐,以及除了前两者之外让你感到舒服的心灵快乐。因此,这个材料中对于“快乐”的内涵表述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在理解这个材料主旨时,抛开材料内容本身来谈快乐,或者只是简单地谈了其中的一种快乐。显然,这些考生在材料解读上出现了片面化,从而导致其在主旨的把握上无法深入。

二 全面理解材料主旨,深刻新颖确定立意

在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后,写作的立意就是下一个重要的步骤,有深度和新颖的立意往往能提升作文的品质。

所谓立意,就是我们对材料的理解,决定着作文主题的方向和目标。例如面对这则材料,不少考生看问题比较浅显,选择了“三种快乐”中其中的一种,更多的是在文章中通过简单的叙事来印证自己所写的那种快乐。这样的写作就缺少对于材料背后本质的深挖,同时让材料中的“三种快乐”彼此之间产生了割裂。显然,这“三种快乐”是有层次的,背后支撑它们的分别是生理满足、道德评价以及内心丰盈。而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就是由这“三种快乐”构成的,并且第三种快乐越多,一个人真正且持久性的快乐才会越多,幸福感才会越强,人生才有更多的意义。因此,如果你的文章立意能够突出这一点,那么你的理解就能深刻和全面。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立意在深刻的同时又有新颖感,让人眼前一亮呢?我们可以从“以小见大”“旧材新解”“逆向出新”这几个角度入手。

1.以小见大。不少考生写了自己快乐的经历与对快乐的理解,但也有一些考生写到了历代名家,如李白、苏轼、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对快乐的理解,还有的考生则写到了“时代楷模”人物对于快乐的理解。这样的立意,就从自己的个体性拓展到了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共性,富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2.旧材新解。材料中“快乐”这个核心关键词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把旧话题写好,有自己不同的思考很重要。绝大多数考生拘泥于材料中的“三种快乐”,但也有极个别考生在谈了这“三种快乐”后,提出了自己认为的第四种、第五种快乐。显然,他们已然跨越了材料本身,思維向更远处荡漾。

3.逆向出新。文章以新为贵,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想要获得高分,一定要“不走寻常路”。在别的同学正向思维的时候,你逆向而为之,这样就能够脱颖而出。如有考生切入的角度,是当下人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满足了物质与生理、道德评价就能快乐?还有考生则是以母亲的唠叨为叙事,从一开始听到母亲的唠叨不快乐,随着母亲病重住院,不能听到往日唠叨,内心感到失落焦急,待到母亲痊愈回家,往日的唠叨重现,而此时的他不仅没有不快乐,相反很快乐。这样的人生经历引出自己对于快乐和幸福的思考与理解,这样的写作角度,就很容易脱颖而出,从而获得高分。

猜你喜欢
作文题主旨逆向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逆向而行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平淡真实显主旨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