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F-1、IL-17、OPG 与 LDH 经皮脊柱椎间孔镜术后疼痛关系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3-07-03 03:53李光富彭丰吴美平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椎间椎间盘经皮

李光富 彭丰 吴美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病理特征为腰椎间盘髓核退变导致纤维环破裂,常发生于老年人群[1-2]。常采用开放手术、保守治疗等,经皮脊柱椎间孔镜术属于微创术式,可放大术野以便清晰、准确辨认硬脊膜、神经根,防止骨关节被破坏,保留脊柱后纵韧带完整性,维持脊柱稳定性。目前常关注 LDH 经皮脊柱椎间孔镜术治疗效果,关于其对患者术后疼痛、腰椎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尚未阐明[3]。研究表明 LDH 椎间盘组织内存在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等相关细胞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释放,进而促进椎间盘组织病变[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 )属于趋化因子,在炎症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SDF-1 及其特异性受体趋化因子 CXC 受体 4 (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表达可抑制痛觉过敏,可参与多种类型疼痛发生过程[5]。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可促进髓核中炎症因子释放,促进椎间盘细胞凋亡,最终促进 LDH 发生发展[6]。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OPG)与骨骼更新有关,并可促进钙、磷、骨盐沉积,抑制破骨细胞增殖、活化,促进其凋亡,其水平升高可促进骨形成,研究表明 OPG 水平升高可提高 LDH 患者骨密度,减缓 LDH 发展进程[7]。本研究选取 2019 年7 月至 2021 年 7 月于我院行经皮脊柱椎间孔镜术LDH 患者 229 例为研究对象,观察 LDH 经皮脊柱椎间孔镜术前、术后 SDF-1、IL-17、OPG 水平变化,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为 LDH临床治疗寻找潜在靶点。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1)符合 LDH 诊断标准者[9];(2 )近期未接受激素、镇痛药物治疗者;(3)无腰椎不稳者;(4)无骨性椎管狭窄者;(5)经 1 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

2. 排除标准:(1)代谢性骨病者;(2)复发性LDH 者;(3)合并其它腰椎疾病者;(4)双侧神经受损者;(5)病变部位存在明显炎症者; (6)既往腰椎手术史者。

二、一般资料

229 例术后腰椎 MRI 平扫显示神经根压充分,硬脊膜恢复良好。术后 3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8],分为疼痛组 (VAS 评分 ≤ 2 分、n= 62 )、无疼痛组(VAS 评分>2 分、n= 167 )。疼痛组:男 30 例、女 32 例;平均年龄 (53.48±10.27)岁;平均病程(58.36±17.51)个月;平均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23.28±1.13)kg / m2;突出节段 L3~418 例、L4~521 例、L5~S123 例;未合并糖尿病55 例、合并糖尿病 7 例;未合并高血压 57 例、合并高血压 5 例;未合并冠心病 56 例、合并冠心病 6 例。无疼痛组:男 71 例、女 96 例;平均年龄(51.99±8.84)岁;平均病程 (60.26±19.50)个月;平均 BMI (23.15±1.38)kg / m2;突出节段 L3~449 例、L4~563 例、L5~S155 例;未合并糖尿病143 例、合并糖尿病 24 例;未合并高血压 159 例、合并高血压 8 例;未合并冠心病 157 例、合并冠心病 10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三、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3 个月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10]:共 10 项内容,每项 0~5 分,数值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差。

2. 分别于术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 5 ml,3000 r / min 离心 10 min(半径 8 cm ),吸取上清液置于 -80 ℃ 冰箱内保存,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SDF-1、IL-17、OPG 水平,SDF-1、IL-17 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OPG 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 OCT 公司。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完成;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相关因素;Pearson 分析术后 3 个月血清 SDF-1、IL-17、OPG与 ODI 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 ROC 下面积 (AUC )分析血清 SDF-1、IL-17、OPG 预测术后疼痛价值,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疼痛组术后 3 个月 ODI 高于无疼痛组 (P<0.05 )(表1 )。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二、两组 SDF-1、IL-17、OPG 比较

两组术前 SDF-1、IL-17、OP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 1 个月、3 个月SDF-1、IL-17 均低于术前,OPG 均高于术前 (P<0.05 );无疼痛组术后 3 个月 SDF-1、IL-17、OPG 与术后 1 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疼痛组术后 3 个月 SDF-1、IL-17 高于术后 1 个月 (P<0.05 );疼痛组术后 1 个月、3 个月 SDF-1、IL-17 高于无疼痛组,OPG 低于无疼痛组 (P<0.05)(表2 )。

表2 两组 SDF-1、IL-17、OPG 比较 (±s)Tab.2 Comparison of SDF-1, IL-17 and OP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

表2 两组 SDF-1、IL-17、OPG 比较 (±s)Tab.2 Comparison of SDF-1, IL-17 and OP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

组别例数SDF-1 (μg / ml )IL-17 (pg / ml )OPG (pg / ml )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疼痛组 62154.03±36.91112.75±23.85131.18±17.93783.65±118.44328.30±95.06359.11±86.7851.78±8.4755.03±5.1254.23±5.37无疼痛组167149.88±38.5386.28±20.6082.74±13.56776.82±109.35273.95±82.18268.33±75.6452.96±6.3359.44±5.2060.63±5.08组间F = 25.684,P<0.001F = 35.697,P<0.001F = 62.183,P<0.001时点间F = 36.742,P<0.001F = 78.429,P<0.001F = 104.236,P<0.001组间·时点间F = 18.113,P<0.001F = 55.873,P<0.001F = 43.926,P<0.001

三、多因素分析

以术后是否伴有疼痛为因变量 (无 = 0,有 = 1 ),以术后 3 个月 SDF-1、IL-17、OPG (均按实际值赋值)作为自变量,结果显示,术后 3 个月 SDF-1、IL-17、OPG 均与疼痛发生显著相关 (P<0.05)(表3 )。

表3 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Tab.3 Logistic regression equat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四、SDF-1、IL-17、OPG 预测术后疼痛的ROC 曲线

以疼痛组术后 3 个月 SDF-1、IL-17、OPG 为阳性样本,以无疼痛组术后 3 个月 SDF-1、IL-17、OPG 为阴性样本,绘制 ROC 曲线显示,术后 3 个月SDF-1、IL-17、OPG 及联合预测疼痛的 AUC 分别为0.814、0.788、0.816、0.923,cut-off 值分别为 131.58 μg / ml、311.82 pg / ml、58.43 pg / ml,敏感度分别为69.35%、82.26%、82.26%、85.48%,特异度分别为84.43%、67.66%、68.26%、89.22% (图1、表4 )。

图1 SDF-1、IL-17、OPG 预测术后疼痛的 ROC 曲线Fig.1 ROC curve of SDF-1, IL-17 and OPG in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pain

表4 SDF-1、IL-17、OPG 预测术后疼痛的 ROC 曲线分析结果Tab.4 ROC curve analysis results of SDF-1, IL-17 and OPG in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pain

五、SDF-1、IL-17、OPG 与 ODI 关系

以术后 3 个月 ODI 为 Y 轴,以术后 3 个月SDF-1、IL-17、OPG 为 X 轴,使用 Pearson 分析显示,术后 3 个月 SDF-1、IL-17 与 ODI 评分呈正相关(r= 0.730、0.636,P均<0.001 ),OPG 与 ODI 呈负相关 (r= -0.834,P<0.001)(图2 )。

图2 SDF-1、IL-17、OPG 与 ODI 关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SDF-1, IL-17, OPG and ODI scores

讨论

腰椎间盘退变可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等症状,经皮脊柱椎间孔镜术是新型微创手术,减轻机体损害,防止周围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引起炎症反应,造成局部疼痛[11-12]。

SDF-1 / CXCR4 在椎间盘退变中呈高表达,促进髓核细胞增殖、迁移,且与椎间盘血管化程度、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血管生成可为炎症细胞因子提供途径,改变椎间盘完整性,此外,神经生长因子可诱导痛觉纤维,并随着血管生成进入椎间盘,进而促进腰痛发生[13]。阻断 SDF-1 /CXCR4 信号通路可促进软骨终板细胞增殖、基质形成,抑制细胞凋亡[14-15]。本研究比较疼痛组、无疼痛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显示,疼痛组术后 3 个月 ODI高于无疼痛组,且 SDF-1 水平高于无疼痛组。SDF-1可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促进椎间盘变性发生,SDF-1、CXCR4 在椎间盘退变中高表达,可参与椎间盘退变发生过程,上调其表达可促进原代髓核细胞中蛋白激酶 B (AKT)磷酸化,进而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16-17]。本研究结果提示经皮脊柱椎间孔镜术后疼痛、腰椎功能障碍可能与 SDF-1 水平升高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为 SDF-1 可调节 CXCR4 表达,促进炎症反应发生、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 NF-κB 通路、PTEN / AKT 通路,并可促进椎间盘退变新生血管形成。

IL-17 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促进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外基质,促进椎间盘退变进程[18-19]。IL-17 可促进软骨生成细胞炎症损伤,可抑制细胞活力、迁移、炎症因子表达[20]。OPG 在髓核细胞损伤中表达下调,可抑制 MMP-3 / -13 表达,进而减缓椎间盘退变[21]。OPG 在椎体骨髓炎中呈低表达,OPG /RANK / RANKL 可调节趋化因子 CCL-20 表达、免疫代谢途径,进而参与椎间盘突变[22]。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可抑制 OPG 表达,进而促进骨质疏松症发展[23]。本研究结果显示,疼痛组术后 IL-17 水平高于无疼痛组,OPG 低于无疼痛组,提示 IL-17 水平升高、OPG 水平降低可能促进术后疼痛。分析原因可能为 IL-17、OPG 表达异常可促进炎症因子释放,促使痛觉纤维进入椎间盘,损伤髓核细胞,造成椎间盘退变,并可造成术后疼痛、腰椎功能障碍。但 SDF-1、IL-17、OPG 对术后疼痛、腰椎功能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 3 个月 SDF-1、IL-17、OPG 均与疼痛发生相关,ROC 曲线显示SDF-1、IL-17、OPG 联合预测疼痛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项检测,表明 SDF-1、IL-17、OPG 对术后疼痛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同时本研究发现 SDF-1、IL-17 与 ODI 呈正相关,OPG 与 ODI 呈负相关,表明监测 SDF-1、IL-17、OPG 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术后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SDF-1、IL-17、OPG 均与 LDH 经皮脊柱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相关,并可能作为预测疼痛的标志物,且均与腰椎功能有关,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椎间椎间盘经皮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