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知多少

2023-10-19 06:02刘蓉蓉重庆松山医院副主任医师
食品与健康 2023年10期
关键词:耳道纤毛咽鼓管

■刘蓉蓉 重庆松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中耳炎会导致耳鸣耳痛、耳道反复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颅内、颅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不同类型慢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了解具体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积极治疗的信心。

什么是慢性中耳炎?

中耳位于人体的内耳与外耳之间,由鼓膜、听骨、咽鼓管和乳突组成。慢性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两种类型。

1.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该病为非化脓性液体充满鼓室导致的中耳病变。典型症状是耳朵出现闭塞感,用手按压耳朵可以暂时缓解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和听力损伤。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咽鼓管功能异常和急性中耳炎。该病病程一般为数天至数月,患者经过及时规范治疗可以康复,但长时间的鼓膜积液可能导致鼓膜粘连等并发症。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黏膜、骨膜或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通常和慢性乳突炎并存。患者会出现耳内反复流脓、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多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延误,或者治疗不彻底所致。一般情况下,病程会持续6~8周,甚至更长时间。长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内耳,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更加严重时可能会影响面部神经,引发面瘫。

致病原因

1.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1)咽鼓管阻塞

咽鼓管能维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防止感染逆行至中耳。肥厚性鼻炎、鼻咽部填塞等原因,可使咽鼓管发生阻塞,令空气无法进入中耳,中耳腔形成负压状态。当鼓室内外气压差为2.0~4.0 千帕时,咽鼓管黏膜处的压差不断增加,黏膜发生水肿,黏膜组织渗出的组织液积聚在中耳形成积液,便会导致炎症。

(2)咽鼓管功能发育不完全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大多是儿童。这是因为,儿童的咽鼓管更短,角度更加水平,咽鼓管的防御能力更弱,更容易罹患急性中耳炎。此外,儿童的肌肉薄弱,软骨弹性差,中耳内部容易形成负压。一旦形成负压状态,咽鼓管的软骨段进一步沉入管腔,可使管腔更加狭窄,甚至出现闭塞,继而引起中耳积液。

(3)中耳的纤毛黏液系统受损

咽鼓管与呼吸道黏膜的结构类似,它的上皮层有纤毛细胞。咽鼓管的纤毛细胞能够排出耳内的分泌物,如同一个“黏液纤毛运输系统”,持续向鼻咽运输耳内的异物。细菌外毒素、咽鼓管发育不成熟、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都可能影响纤毛的运输功能,使中耳内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为病原体侵入中耳提供机会。

(4)致病菌感染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也可能是细菌感染所致,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5)免疫反应

部分学者认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而来。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会逐渐恶化,演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此外,人的耳鼻咽喉互相连通,如果患者有鼻部或者咽部的慢性病变,也会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

如果患者的抵抗力较差,感染耐药菌,可能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经久不愈。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病程较长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两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部分患者在原有细菌感染的基础上,还可能存在真菌感染。

治疗方式

慢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遵循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清理病灶、恢复听力。

1.药物治疗

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目前没有通用的药物治疗方法。除了常用的非处方药,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选择应用有针对性的处方药物。

对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是以局部治疗为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控制感染,清除耳内积液,保持耳道通畅,恢复听力。常用药物包括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用减充血剂等。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药物,通常用于控制急性期感染,糖皮质激素如口服地塞米松片可用于抗炎,适合短期局部用药。

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引流通畅的患者,应当局部用药,进行保守治疗。比如在清洁耳道后使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治疗。如出现炎症急性发作,可静脉滴注(输液)抗生素类药物。

如果条件允许,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如果患者的鼓膜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较多,可以使用抗生素溶液或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混合物,如0.3%氧氟沙星滴耳液、利福平滴耳液和2%氯霉素甘油滴耳液等。

2.手术治疗

对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过药物治疗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病情持续4 个月以上,且出现了中耳结构破坏等问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比如鼓膜穿刺术,可以通过穿刺鼓膜,提取积液。穿刺部位在鼓膜的前部或正下方,必要情况下可以重复穿刺。手术后,可为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a-糜蛋白酶和其他药物。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如果出现单纯鼓膜穿孔,可以进行鼓膜成形术进行修补。如果患者的乳突、上鼓室等同时发生病变,可以实施乳突根治术。

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小细节能帮助您保持耳部健康,远离中耳炎。比如不用尖锐物体挖耳朵,擤鼻涕时两侧鼻子交替擤,游泳、洗澡之后及时擦干耳道水分,保持耳道的清洁干燥。

猜你喜欢
耳道纤毛咽鼓管
耳内插葱治不了耳聋
内耳毛细胞静纤毛高度调控分子机制
初级纤毛与自噬的关系研究进展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初级纤毛在常见皮肤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声学头模耳道入口处的声场仿真分析
我国成立耳道数据与3D打印服务中心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声导抗基本概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