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深圳大鹏新区如何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2023-11-07 01:55李玉享
人人健康 2023年24期
关键词:大鹏服务体系新区

■李玉享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进工作并且取得积极成效。

什么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呢?是基于人民群众的心理或精神需求,通过公共服务或社会服务等手段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援助等服务,加强国民心理建设,提高身心健康素养,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近日,《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名单的通告》发布,“‘安心·舒心’大鹏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榜上有名,成为此次评选出的178 个优秀案例之一。彰显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安心·舒心”大鹏心理健康服务项目

今年8 月,40 多名青少年来到深圳大鹏新区,在西涌天文台的山与海的背景下,通过“漫步天文学之路,聆听宇宙之音”“安心拓展训练”和“心理剧体验”等多种形式,放松身心,进行心理疗愈。孩子们走在宏伟壮观的天文栈道上,了解星空的知识,夜晚宿在独特的民宿里,欣赏头顶繁星点点,星河在指尖盘旋。第二天,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欢快的沙滩音乐中,和同伴一起玩耍,嬉笑打闹,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这就是大鹏新区利用自身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与惠州接壤,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的优越山海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根基打造的未成年人心理关爱主题活动,也是“安心·舒心”大鹏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一角。该项目是深圳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为满足新区广大职工群众对优质、多元化心理服务需求,通过整合资源、强化部门联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的深圳市第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关怀服务体系。

高标准组建“专业+志愿”心理服务组织

“安心·舒心”大鹏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组建了由“智库专家+驻点兼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心理援助志愿者”构成的147 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立专业为主、志愿为辅、分工明确的心理服务队伍。并与深圳市康宁医院安心行动办公室合作,组织近100 名心理骨干参加新区为期12 天36 学时的心理专业赋能培训以及市康宁医院2022 年安心驿站心理服务能力培训,为新区心理健康关爱工作储备专业人才。

同时,依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打造新区心理关爱中心,整合3 个办事处安心(舒心)驿站、25 个社区安心驿站、N 个心灵驿站,构建“2+3+25+N”的基层心理健康服务矩阵。

成立了心理关怀中心,开展热线咨询、线上线下“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心理科普、心理减压团体辅导,为市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有一些市民形成了“有心理问题找‘鹏师傅’”的观念。

本项目创新“街道-学校-社区”“三人小组”工作模式,并组建工作专班,构建以预防为前端、疏导为中端、干预为末端的全链条、全覆盖型的新区心理健康服务“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同时建立经专家组论证发布的预测预警、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四项心理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打造服务闭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发展与山海资源相融合的个性化心理调节课程

作为深圳的生态特区,大鹏新区山海资源优越,红色文化根基深厚,“安心·舒心”大鹏心理健康服务项目融合新区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开发了蓝天下的心理减压HRV 实训课程、“放松身心鼓舞人生”艺术心理课程、积极心理调适策略等独具大鹏特色的心理服务课程,发布深圳市首个“山海志·成人礼”系列线路。

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深圳市第一个以“山海式”为特色,集心理健康科普、情绪疏导和社会交流为一体的减压小程序“安心鹏友圈”,开设线上线下咨询服务,打造覆盖全体新区居民职工的“云端”集成式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开通“新区关爱热线”0755-28336734,开展“不打烊”的公益关爱咨询和心理辅导。

项目实施至今,小程序“安心鹏友圈”的用户达近4000 人,点击量超过1.23 万次;接听788 个电话,进行了190 个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在线上和线下进行了50 多次活动,总人数超过了13 万人,收到了11 面感谢锦旗。

全方位全覆盖护航各类人群“心健康”

“安心·舒心”大鹏精神健康服务项目进行了3000 多次网上精神健康检查,形成了一个新的精神健康检查报告,为下一步的心理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对20 个重点群体进行心理调查,并走访和慰问,在矛盾发生之前做好情绪的消解工作。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缓解压力的小贴士,编写并发布了《大鹏新区心理关爱服务手册》。组织了3+25个“安心角”,在新区范围内进行了近13000 人的宣传教育,为广大员工提供了更多的精神卫生知识,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居民开展心理讲座

下一步,大鹏新区将逐步提升该项目的质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强化软硬件建设,持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新区的精神健康关怀服务体系向长期、特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综合的精神健康服务模式。

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仍有完善空间

早在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将心理干预作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发布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选择1 个区市展开试点工作,明确试点地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并在经费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保障。

2019 年,中央政法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名单及2019 年重点工作任务》,在全国56 个地区部署第一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初步搭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2021 年试点工作任务进一步要求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提出试点地区的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建成率要达到80%以上,所有精神专科医院要设立心理门诊等。“安心·舒心”大鹏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地区也多有尝试。

河南省驻马店市以“六进”“六服务”“六严控”“六结合”为抓手,将心理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推动形成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湖北省武汉市建立健全多部门心理服务合作机制,建立“三专”(专班、专员、专干)心理服务体系,实施“五社一心”服务项目,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加强心理热线及线上平台服务,推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进社区。广东省深圳市政策保障到位,部门协调顺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度高,各行业示范点建设起点高、理念新,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但也需看到,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尚存差距,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议

《中国经济时报》曾刊载《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文章认为,要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公民身心健康,促进公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友善的社会心态,就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并提出如下建议: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法治化路径

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建议以我国的社会心理发展现状、试点经验以及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推进社会心理服务的立法,对社会心理服务的主体、内容、范围、程序、方式、责任承担等内容进行明确,对社会心理管理和服务的部门职责和分工进行明确,将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责任权限、义务范围以及禁止的行为都进行厘清,从而保证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能够依法、高效地进行。要做好《精神卫生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防止出现法律冲突。

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提升行业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联席会议机制,强化社会心理风险预警与干预功能,提高社会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能力。明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第三方评估,强化责任落实。细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管理制度,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中央政法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服务体系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从业人员的准入、登记、评价和信息公开制度,推动资格认证体系建设。鼓励各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打造差异化服务目录,确保服务行之有效。

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运作机制,促进供需准确匹配

借助“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政府、专业机构、社会力量、个人及各类机构等多层次的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等方式,实现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和资源的精确匹配。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将精神卫生知识与技能融合,逐步形成分层、精准化的服务模式,提高社会治理的总体效率。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整合网上资源,增加网上视频咨询、答疑等服务,增加社会心理服务的便利度。建立心理健康、社会矛盾纠纷大数据筛选与监控机制,开通抑郁症、自杀干预等应急热线,开通网上求助渠道。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能力

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和相关专业的学科进行完善,构建起一个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实习实践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要对基层社会心理工作者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健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和技术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福利保障。构建从业人员人才信息库、专家资源库,并积极发展社会心理服务志愿机构和志愿者队伍,把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都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打造出一支全方位、多功能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社会认同度

建立一个具有全国范围内权威的心理健康科普网站,鼓励利用新媒体,对心理疾病的预防、识别和治疗知识进行普及,从而提升对社会心理服务的知晓率,消除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偏见,并消除他们使用社会心理服务的顾虑。对各组织中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工作以及其他服务性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规范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社会团体、社区、学校等领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扫盲”、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常见精神疾病的教育。提倡适当运动、保障睡眠、平衡膳食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民族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使人民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全面的提高。

猜你喜欢
大鹏服务体系新区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看图纸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Vorticity vector-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for two-dimensional rotating flows in closed configurations *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