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这样治疗胃溃疡的

2023-11-07 01:55顾景辉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
人人健康 2023年24期
关键词:阳明经胃脘胃溃疡

■顾景辉(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

西医中的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溃疡的疾病,胃溃疡的临床症状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上腹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发作部位多见于胃部中上部或上腹部,疼痛可以是刺痛、灼热或隐痛,可能会出现在饭后或夜间,也可能会暂时缓解或加重;也会出现胃胀、饱胀感、嗳气、打嗝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时会引起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在进食后;胃溃疡患者常常会感到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在一些严重的胃溃疡病例中,溃疡可能会穿透胃壁或引起出血,导致黑便或呕血;长期胃溃疡引起的慢性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需要注意的是,胃溃疡的症状可能会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相似,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科学的鉴别诊断。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感染菌,感染后会引起胃黏膜炎症,进而导致胃溃疡形成;长期或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及布洛芬等非甾体消炎药,会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层,容易诱发胃溃疡;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胃黏膜受损的风险;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因素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对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个体遗传因素也可能与胃溃疡的发病有关;吸烟、酗酒、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血液循环不良等也可能增加胃溃疡的风险。由于每位患者的发病原因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因素导致胃溃疡的发生。因此,在治疗和预防胃溃疡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和相关因素。

中医中的胃溃疡

胃溃疡在中医理论中的名称有“胃痛”“胃疼”“胃病”等。根据中医的分类,胃溃疡属于“胃病”范畴,而具体的病名则会根据症状和病理表现进行细分。例如,如果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可以称为“胃痛”或“胃疼”;如果伴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称为“胃病”或“胃脘痛”;如果有溃疡形成,可以称为“胃溃疡”或“胃糜烂”等。总之,在中医理论中,胃溃疡的名称会根据具体的症状和病理表现进行描述和命名。

在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范畴里边,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脾胃虚弱: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脏腑,如果脾胃功能虚弱,消化能力下降,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容易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情志不畅:中医强调情志与脏腑功能的关系,长期的情绪压抑、忧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脾胃功能,会促进胃溃疡的发生。

饮食不当:中医认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食刺激食物等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阳明经热盛:中医认为阳明经是胃经的一部分,如果阳明经热盛,会导致胃火上炎,损伤胃黏膜,从而引发胃溃疡。

湿热蕴结:中医认为湿热蕴结也是导致胃溃疡的重要因素,湿热蕴结会导致胃气不畅,胃脘痞闷,进而损伤胃黏膜。

由上述可知,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脾胃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当、阳明经热盛以及湿热蕴结等因素有关。治疗胃溃疡时,中医会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中医角度对胃溃疡进行症型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寒证与热证:根据病情表现的寒热属性进行分类。寒证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舌苔白腻;热证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口渴、口苦,舌红苔黄。

阳虚与阴虚:根据体质的虚实属性进行分类。阳虚型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腹胀、食欲减退,舌淡苔白;阴虚型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口干、口渴,舌红少津。

气滞与血瘀:根据病理机制进行分类。气滞型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腹胀,舌质淡红;血瘀型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脘刺痛、呕血、黑便,舌质紫暗。

脾胃虚实:根据脾胃功能的虚实属性进行分类。脾胃虚型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食欲减退、腹泻,舌淡苔白;脾胃实型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

胃溃疡的分类是根据中医理论对病情的综合分析,不同分类下的治疗方法和方药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中医治疗胃溃疡的方法

中医对于胃溃疡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治疗胃溃疡有草药、中成药等,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陈皮、蒲公英、白芨、海螵蛸等,上述诸多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抑制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胃溃疡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通过推拿按摩胃部和腹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痛和不适。通过气功练习,调整身体的气机运行,增强体内的阴阳平衡,有助于胃溃疡的康复。

中医针灸治疗胃溃疡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针刺和灸烧等手段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针灸治疗胃溃疡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胃肠道的功能,增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液的分泌,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从而加速溃疡的愈合。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胃黏膜的抗损伤能力,减少溃疡的发生和复发。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络穴位的针刺和灸烧。针刺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灸烧是将艾条或者其他草药燃烧,热烟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针灸治疗胃溃疡是一种辅助疗法,通常需要结合中药内服和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在接受针灸治疗时,需要选择专业的中医针灸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治疗胃溃疡有诸多现代常规医学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病因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医师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脉象、舌诊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胃溃疡的最佳效果。中医治疗胃溃疡注重调理整体身体,而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胃溃疡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严重的胃溃疡病例,尤其是出现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寻求西医的治疗。同时,中医治疗胃溃疡也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中药或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阳明经胃脘胃溃疡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