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愧疚感”中的孩子,有多痛苦

2024-04-27 15:41王妍妍侯东旭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母亲情感妈妈

王妍妍 侯东旭

情感勒索就像一阵迷雾,让真正的状况模糊不清。在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常以表达“牺牲”的方式去引发孩子的内疚,这种“内疚式教育”令孩子产生恐惧感、愧疚感与罪恶感。为了理清不同类型的情感勒索的具体表现,我们走近那些有过相关遭遇的亲历者,听听他们各自的故事。

01“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我就伤害自己”

自我伤害

当面对父母让我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时,我会选择用回避的方式而不是用语言来明确表达自己的拒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为了不让他们受到伤害,我只好把自己长时间关在房间里来表达抗议。

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刚上初一时,母亲就给我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每天放学后要上课到晚上9点多,周末也是如此。但坚持一年多后,我的成绩不但没有提升,物理成绩更是由原来的九十多分下降到七八十分。虽然爸妈没有说什么贬低的话,但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表情变得严肃和僵硬了。那时我已经感到非常崩溃,有一次母亲又叫我去参加补习班时,我就把门反锁起来,因为我认为自己太累了。就这样,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待了三天,夜里才去冰箱找点吃的。三天后我隔着房门听到了母亲的哭声,哭声持续了半个小时左右。我一方面感到十分自责和伤心,另一方面又觉得我这种崩溃的状态都是母亲造成的,认为是母亲给了我太大压力,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束缚感,所以我会有“现在我这样子你满足了吗?你满意了吗?”这样逆反心理的存在。

等我打开房门,才看见母亲瘫软在门前,后来我才知道,在我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三天时间里,母亲一直没有吃饭。为了母亲的健康着想,我只好带着自责的情绪坚持上学,但从此以后我很少再和父母有过深入的语言交流,成绩也大不如前,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如果有机会,将来我希望能到国外读大学,而不是待在父母身边。

——安徽省合肥市某高中高二 宇阳

父母每一次通过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情感诉求,都是对亲子关系的重大打击,虽然能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情感隔阂,也使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甚至影响孩子日常的学习状态。孩子爱父母,是血浓于水的情感依赖,一旦产生罅隙,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打击。对于一些天性善良的孩子而言,为了避免父母受到伤害,他们只好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压抑在心中,以消极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这也更容易让孩子长期陷入自责无法摆脱,对孩子未来的人生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

02 “我们每天累死累活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

夸大事实

我的父亲是个比较理智的中年男性,注重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给予我指引。他在引导我反思时,只是针对某个事件,不会随便给我贴标签。我的母亲则是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她会在一天内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要求确实合理,但有的只是因个人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不同,却强迫我按照她的习惯来。这也导致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钻牛角尖”,压力过大,身心疲惫。

我的母亲性格急躁、易怒,很多时候在指出我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喜欢揭开我的伤疤。她明知道我对什么事情比较敏感,还是会借此打击我,想让我在情绪刺激中吸取教训,但是这样往往效果不佳。毕竟很多问题都是家庭责任的边界“模糊”所导致的。比如,为了让我安心考编,母亲主动包揽家务,但实际上她内心在积压不满,所以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再比如,在处理某些问题时,我会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排序,根据自己的节奏一项一项处理好,毕竟有的事情確实无法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母亲会因为问题没有解决,几天都心神不宁,不停地催促我。

父母很少会强迫我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但常会说一些话引发我的焦虑,比如“我们每天累死累活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这种诉苦式教育会让我有一种负罪感,切身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我常常觉得父母已经为我付出很多,我却还是像从前那样平庸,没有在哪方面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不管是我自己,还是我的父母,付出都成了“心中的累赘”。

——淮阴师范学院大三 申承钰

一些控制欲强的父母,表面上在为孩子定制完美人生,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他们会反复强调自己的付出,通过诉苦等方式夸大事实,不经意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以此唤醒孩子的愧疚心。他们通常会用“我养大你容易吗”“为了供你上学,我省吃俭用”等各种各样的说辞引发孩子的内疚或者焦虑。这种诉苦式教育如同伤人的拳头,给孩子的精神以打击。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在这类孩子眼中,一件事情做得好与坏,衡量的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的满意度,而非自己的获得感。

03  “你要是不帮妈妈,妈妈实在没人可以指望了”

示弱引导

在进入大学之前的那段时间,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我和父母可以说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认为成绩就是成功的唯一答案,分数就是衡量成功与变化的唯一标准,无论什么时候都在要求我学习,同时规划我的各种活动。当我因为学习太累想多休息一会儿时,他们仍会强迫我继续学。于是我就会想方设法回避他们的要求,比如装作若无其事听不见他们的要求,或是假装身体不舒服。当这些方法成功后,我的心里就会为骗过了他们悄悄高兴,同时又怕父母发现而受到更严厉的责罚。

每次当我达不到父母希望的成绩时,他们便会通过示弱的方式对我进行教育。最常见的便是“你要是不帮妈妈,妈妈实在没人可以指望了”“你取得这样的成绩,太伤爸爸妈妈的心了,对得起我们吗”这类话,让我服软和反省自己的错误。这时我心中虽然有愧疚与不甘,但是长此以往更多的是烦躁与郁闷。当我没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他们的冷嘲热讽也让我几近窒息。

当我没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时,比起鼓励,他们更多的是贬低或者否定,但这种方法其实并不能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相反处在青春期的我时常会与他们产生冲突,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一发不可收拾,升级成家庭大战。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最让我感到压抑的是父母的控制欲。出去玩时,我需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准时给他们打电话、拍照片、录视频,汇报自己的行程;在家中学习时,每隔一段时间,父母都会偷偷在门口看我是否在认真学习。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大学住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没有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要求我做什么事情而我拒绝时,他们经常会用“不孝”的名义对我进行道德绑架。如果我没有考出好的分数,他们则会“以爱为名”对我进行教育,让我更加努力学习。

——齐鲁师范学院大三 姜程晟

情感勒索者往往懂得如何击中对方弱点,以此让对方屈服。小到言谈举止,大到学习、工作甚至婚姻,通通都要管控。他们习惯牢牢抓住孩子的情感弱点,让他们事事听从,不敢有丝毫违背。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他们会把自己置于脆弱位置或者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让孩子觉得对不起父母。无论直接还是间接迫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矛盾无疑会在这种教育中渐渐产生。

此外,一些年轻父母或者单亲家庭过早地让孩子承担起成人的角色,使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发生颠倒。这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也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曾经,某位女演员带着儿子参加一档亲子节目,在节目中,母亲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可观众看到的却是一段压抑的母子关系。这位明星妈妈的教育方式很特别,和大众对母亲“为母则刚”的想象不同,她在儿子面前活成了公主,就像随时需要呵护的小女孩,当特别想让儿子“听话”时,还会使出撒手锏:“你一点都不心疼我……”年幼的儿子总是小心翼翼地看妈妈的脸色行事,哄着妈妈,试图站在妈妈的角度思考,失去了同龄小孩该有的任性和天真。

猜你喜欢
母亲情感妈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鸟妈妈
给母亲的信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