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适应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与指导

2024-05-10 07:01李凤杰李玉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4期
关键词:心理成长高中生

李凤杰 李玉荣

摘要:开学季,高中学生心理波动较大,健康状况堪忧,学校适应性指导工作有待提高。聚焦开学季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依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调研学校心理工作现状,设计教研指导的总体思路,探索出高中学校心理适应模块工作框架和具体行动参考。进入学校现场追踪指导,并进行同质性评价和深入指导,创新学校心理工作单元化教育模式,提升区域心理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心理适应;心理成长;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4-0062-04

一、背景与教研指导设计的总体思路

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关键期”概念,心理学家将此引入发展心理学,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应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妨碍日后正常发展。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强调,依托中考和高考等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好开学重要时段,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期间两考将至、开学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2021)强调,疫情期间两考将至、开学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注特殊时期带给学生的种种心理适应。

大连教育学院心理研训中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靶向各学段学生心理发展关键期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分批、分层提升心理教师专业素养,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如疫情三年,中心优化教研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抓住高中学校特殊时间节点(居家线上学习、返校前后等),针对学生“返校后封闭管理压抑痛苦”“复学后担心成绩跟不上、后悔自责”等问题开展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提升学校心理教师关键时间节点的敏感性和辅导能力。

工作中发现,每年开学前后,高中生情绪波动较大,焦虑指数上升,抑郁程度增强,健康状况堪忧,易发生极端自杀事件。2023年3月开学,正是国家全面取消疫情管控,学生正式从长期线上学习返回学校之际,急需全面适应学校、适应学习、适应师生相处。市局、教育学院高度重视,强调学校做好开学季学生心理工作。但是有些学校对学生心理工作重视不足,比如,有学校开学前后没有开展危机预警工作;有学校只在开学典礼上用德育方式进行心理教育;有学校不断延迟心理测评和危机筛查时间,错过学生心理危机筛查的最佳时期。另外,心理教师在开学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辅导专业性,在设计和实施心理第一课时以讲授为主,活动体验性不足,降低了课程育人的实效。

抓住3月、9月“开学季”关键时间点,在高中设计并实施学生心理适应性主题教研活动,提升学校师生心理健康和危机意识,加强校园心理安全,增强师生心理适应,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及时化解心理危机 ,提升学校开学季心理健康和危机预警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大连教育学院心理研训中心聚焦“开学季高中学生心理适应” 需求,靶向“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和实施”,总体设计思路如表1。

二、教研指导的组织与实施

(一)基层调研

2023年3月初,通过电话、微信、资料查阅,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开学前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具体情况,包括心理课程是否开设、课时、开课年级、主题、内容、形式;学校心理测评时间、年级、准备、实施;学校其他心理具体工作,对高中学校“开学季心理适应”主题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现场教研指导设计

查阅文献和书籍,了解心理适应相关理论和影响因素,探究高中生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和应对策略, 结合基层调研结果,围绕开学季心理适应主题设计教研总体方案。

高中学生思维水平相对成熟,学习压力较大,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引,还需要操作性强的策略指导。开学前,市教育局邀请专家为全市高中家长做专家报告,既有理论分析和指引,又有有效的行为操作策略。高中教研选择专家报告作为教研指导的第一模块,指导参研教师深入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学习和借鉴专家提出的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举措,直接转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指引。

开学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差异较大,可以培育典型经验并进行榜样示范。参研教师通过直观观察、交流学习、答疑解惑,能快速澄清学校开学初“心育”的工作框架和实施要领并进行转化和应用,提升学校心理工作的实效,提升心理教师专业素养。因此把培育典型经验并分享交流和研讨作为教研指导的第二模块。

学习研讨后,高中教研员现场答疑解惑,点评典型经验,提炼开学季“心育”活动框架和逻辑,理清相关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并提出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因此把教研现场教研员答疑和指导作为第三模块。

(三)实践培育

依据教研指导设计方案,结合调研实践,对一所高中学校开学初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进行一对一培育。大连市第二中学为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了主题聚焦、形式多样、效果良好。教研进一步聚焦开学季,指导学校结合办学理念、特色,梳理“心育”典型经验,提升学校“心育”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性。同时,在经验培育和提炼过程中,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时间节点的敏感性,提升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活动设计实施能力。

(四)组织实施

2023年3月14日上午,紧紧抓住“开学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节点,以心理适应为主题,组织高中心理教研活动。市高中心理专兼职教师齐聚云端,智慧共筹。活动以专家讲座引领和学校实践交流为依托,强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操,明确了学校在“开学”这个關键节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路径、载体和内容。

开学季也是焦虑季、危险季,因此邀请权威专家作了题为“积极养育,陪伴孩子健康走过高中三年”讲座。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有高屋建瓴,又有实操指导。讲座犹如及时雨,缓解了学校心理教师的焦虑;又如灯塔,指明了开学初学校心理适应工作的方向。

大连市第二中学心理教师做题为“新学期 心征程”的学校工作经验汇报,从学生适应和生涯决策、危机干预、心理委员和家长教师培训指导四个模块,交流了学校在开学前后进行的实践探索。二中经验的分享为市高中学校开展新学期心理适应工作提供了一双看得见的手、摸得到的路。

水本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现灵光。聆听了专家讲座和学校经验分享后,参研教师们进行了热烈讨论,萃聚集体智慧,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有心理理论的精深,有“心育”理念的澄清,有辅导技能的提升,有工作路径的创新,有自我成长的润泽,尽在其中。

心理研训中心教师结合专家讲座和大连市第二中学经验分享,从整体、哲学观进一步探讨了认知在心理整体发展中的地位,说明高中生身心健康和成绩的关系;从社会学角度阐述学业成功与名利、幸福的关系;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解释高中生学习动力激发的促进机制;从高中成熟性、冲动性、情绪性角度,提出尊重高中生的心理依据;从家长过度教养的现实、社会交换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角度出发,提出高期待的利弊。最后,对经验分享的学校特点进行定点分析,强调经验借鉴和实施的注意事项,并对研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进行澄清和详细的指导。

(五)追踪指导

教研后,走进高中学校,从教师活动、家长指导和学生活动、文化氛围营造、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9月开学季,再次走进高中学校,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听课,对学校开学初心理第一课、心理测评和危机筛查、开学季心理活动实施等工作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指导,深化高中学校开学季心理适应主题研究,强化3月教研效果。

(六)总结提升

2023年9月中下旬,梳理市高中学校开学季心理适应性工作的现状、亮点、不足和建议,澄清市中小学校开学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研究中小学心理适应的表现和应对策略,建构中小校心理适应性工作框架,对教研指导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思考。

三、教研指导成效与反思

(一)建构高中开学季心理适应活动工作框架

通过调研、指导、实施、追踪和总结五个阶段,建构了高中开学季学校“心育”工作的总体框架,为学校开展“心育”工作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在此框架下,教研应持续以高中生心理特点和需求为基础,锚定开学初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从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和心理适应四个方面建构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实施路径,以期夯实开学季高中“心育”工作框架,增强实效。

(二)指导高中开学季校园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预防危机发生

以心理关键期为理论基础,抓住开学季时间点,开展适应性主题的心理调适调研和指导,促进了学生情绪、目标、生活、人际等心理品质和技能的提升。除了解决适应性等发展性心理困惑外,后续指导还应聚焦开学季学生的心理危机情况,开展开学季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的专项调研和主题教研,有效预防开学季校园危机事件发生。

(三)规范开学季心理第一课开展,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教研指导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没有开设心理课,只是在开学典礼上进行德育式教育,在班主任会上三言两语带过心理工作;有些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期计划中没有设计开学季心理适应这一个模块;有些学校虽然开了心理第一课,但是受益学生限定于某一个或者两个年级,而且课程形式也存在大篇幅讲授现象,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原则。因此,全面推动市中小学校开设心理开学第一课,走进学校心理课堂,规范指导第一课设计与实施,举办有关开学第一课主题,落实课程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开学适应,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和辅导能力,是今后教研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开展考试心理主题的学校“心育”工作教研指导

除了开学季这一关键点外,还有重大考试前后、升学前后、选科分班前后等也是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心理需求强烈的关键时段。以关键期理论为支撑,逐步深入地进行教研和指导,能极大增强学校“心育”工作实效,助力学生学习成长和人格完善。学生进入学校,即开始系统的正规学习,学习成为每个学生的主导任务,学习反馈和考试评价避无可避,中考和高考是两个重要分流点。后续开展以考试心理为主题的教研指导,能缓解学生焦虑,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促进亲子和谐,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辅导能力。

(五)优化教研形式,创新教研机制

聚焦开学季心理适应主题,形式多样,环节完整。前期进行充分的调研指导,对典型提供一对一细致专业的指导,教研现场有专家理论讲授、策略指导,有各学段教研员答疑解惑、系统培训,有典型经验分享和交流,有参研学员现场研讨互动,还有持续的教研跟踪指导及同质性反馈,参研学校和教师受益良多。后续教研还应深入融合部门教研、培训、服务、危机干预、决策咨询五大功能板块,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优化教研机制,创新教研形式。

参考文献

[1]乐丽琳. 开学了,高中各年级学生心理咋调适?[N].贵阳日报,2015-9-16.

[2]张艳. 新学期 心适应——学校动态绘画在高一新生入学适应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9):47-50.

編辑/张国宪 终校/高 珺

猜你喜欢
心理成长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青年教师工作认知问题的自我调适
《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斯洛泼的心理成长经历
浅析公务员心理成长与健康建设的反腐意义
失学儿童、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心理成长
撷取生活浪花?留下心灵轨迹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