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

  • 基于语料库的《弗兰肯斯坦》检索分析
    容摘要:《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开创了西方科幻小说的先河。本文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 6.0和Antconc 3.5.8语料库检索工具,将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弗兰肯斯坦》的总体语言特征、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展开分析,为该作品的文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以对该作品进行更加理性的阐释。关键词: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语料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探讨语料库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语料库的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2023-06-12

  • 弗兰肯斯坦》中体现的老子科技观研究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分别对中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科技观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内涵。老子科技观极具科学精神。探究《弗兰肯斯坦》中体现的老子科技观,可以发掘中国传统智慧,从而对现代科技发展提出创新性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老子 《弗兰肯斯坦》 科技观 玛丽·雪莱 道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本文中老子的科技观,是指老子对科学技术在宇宙万物中产生的影响的思考。老子的科技观是极具科学精神的。以罗伯特·金·默顿提出的“科学精神”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弗兰肯斯坦》与《裂缝》的比较研究
    100)《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代表作,自1818年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泛赞誉,“被文学界评为最杰出的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1]67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发表了《裂缝》。该小说为莱辛在耄耋之年推出的一部力作,以较强的神话色彩吸引了评论界的关注,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这两部杰作虽相隔近两百年,但都意蕴丰富,发人深省。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从神话原型理论、女性主义叙事学等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阐释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2-28

  • 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的自我指涉
    应并开始《弗兰肯斯坦》的创作。最后,只有玛丽·雪莱的故事成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该小说于1818年发表,之后的两个世纪,因其丰富的内涵一直活跃在评论家的视野。人们从女性主义、怪物身份认同等角度解读作品。[1](P95)此外该小说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戏剧,并因为其科学预见性引起了关于医学伦理及克隆技术的讨论。[2](P72)西方科幻界认为它是西方科幻小说最早的源头,[1](P95)玛丽·雪莱也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在凯伦·卡宾纳(Karen Karbien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2-27

  • 再媒介化: 数字媒介中的《弗兰肯斯坦
    8年出版《弗兰肯斯坦;或现代的普罗米修斯》(Frankenstein;ortheModernPrometheus,以下简称《弗兰肯斯坦》)以来,以印刷媒介出版的《弗兰肯斯坦》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广为阅读,也被像艾哈迈德·萨达维(Ahmad Saadawi)、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这样的当代作家所改写。(1)2013年当代伊拉克作家艾哈迈德·萨达维出版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Frankenstein in Ba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30

  • 弗兰肯斯坦》演出对比研究
    本文将从《弗兰肯斯坦》小说文本分析入手,由文本到演出对比其话剧与芭蕾舞剧两种形式的异同,及其在现代语境下的现实意义。一、文本对比分析《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写作于1818年的科幻长篇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芭蕾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作为科幻小说的鼻祖,《弗兰肯斯坦》已在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与人文思考这三个方面都完美地奠定了科幻小说的基本特征。其文本中蕴含着的不仅是对科技发展的预见性,也包含了通过故事呈现的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再定义等多方面的新思考

    今古文创 2022年27期2022-11-01

  • 新历史语境下重读科幻经典《弗兰肯斯坦》的后人文主义之思
    “后”的《弗兰肯斯坦》(一)新历史语境下科幻经典逐渐走向现实《弗兰肯斯坦》作为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科幻经典,主要讲述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滥用科技手段制造生命最终引火自焚的故事。作者玛丽·雪莱受到19世纪工业革命浪潮和哥特式写作风格对英国文坛的影响,赋予了这篇小说深刻的现实意义。关于这篇小说的大部分著述,一是集中在科学与道德相冲突时的伦理选择问题,二是《弗兰肯斯坦》中的叙事艺术,三是结合玛丽·雪莱自身的女性身份和她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特殊影响,从女性批评角

    名家名作 2022年10期2022-10-17

  • 弗兰肯斯坦》中的想象世界与象征世界
    ·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被许多评论家称为西方文学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根据法国精神分析哲学家雅克·拉康关于想象与象征世界、性别与语言的理论,以及女权主义者对拉康思想的借鉴,本论文试图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对小说进行精神分析式解读。玛丽的小说清晰地描述了人类从“想象世界”到“象征世界”的道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发生什么;此外,她还强调了语言在其中,特别是在身份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怪物;身份;想象世界;象征世界引言《弗兰肯斯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2期2022-07-02

  • 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叙述策略
    032)《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品。在小说中,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致力于探索无性造人的奥秘,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实验终于成功。但由于弗兰肯斯坦所造之人身躯庞大,面目狰狞,被人类视为怪物而遭到厌恶和抛弃。孤独的怪物请求科学家再为其造一个女性伴侣,以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但弗兰肯斯坦害怕无法承担两个怪物结合后不可预料的后果,在女怪物即将获得生命之时又将女怪物毁灭。怪物愿望破灭,气愤之下杀死弗兰肯斯坦的朋友和妻子作为报复。因此弗兰肯斯坦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4-16

  •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弗兰肯斯坦
    莱的作品《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为外形丑陋,在诞生之初就遭遇了无情抛弃,并在数次尝试融入人类社会失败后,踏上了复仇之路。他从被抛弃、被孤立的边缘人逐渐变成以牙还牙的复仇者,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就是被压榨、被奴役的奴隶和被殖民者的真实写照。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从“话语霸权”“边缘化”和“混杂性”几个方面论述怪物所处的边缘人状态和他反抗的必然性。关键词:《弗兰肯斯坦》    后殖民主义《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的处女作和代表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3期2022-04-05

  •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弗兰肯斯坦
    000]《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的处女作和代表作,被后世公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也是哥特小说的杰作。作品一经问世便声名鹊起,成为很多戏剧和电影的底本。作品中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博士和他创造的怪物,两百多年来更是受到读者不断推敲和琢磨,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和阐释,诸如人类学、伦理学、社会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方面,不断给这部经典之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后殖民主义理论更是为分析和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后殖民

    名作欣赏 2022年8期2022-03-16

  • 后人工智能语境下的身份体认 —— 对《弗兰肯斯坦》的再审视
    人”故事《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蜚声文坛。这部小说的“魅力和力量在于它的预见性思考”(安德鲁·桑德斯,506)。在求知氛围狂热的19世纪上半期,玛丽·雪莱以女性视角审视着科技这把有着未知双刃的利器,且作出科技生命异化的悲剧想象。在掌握了科技这种双刃皆利的现代工具后,作为科技的运用者如何体认自我的身份,在无性繁殖可实现的后现代社会中如何体认女性身份,如何定义科技生命在人类社会中的身份是探索并构建人类与科技生命和谐共生世界的关键性问题。一、神

    名家名作 2022年22期2022-02-23

  • 创造与被创造的羁绊:《弗兰肯斯坦》中权力的流转
    一、引言《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or,TheModernPrometheus)作为英国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经典传世之作,开创了西方近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受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的影响,18世纪的西方社会逐渐从对宗教的极端信奉转向对科学的痴迷狂热。19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与突破。然而,雪莱却意识到了潜藏在科技蓬勃发展景象之下的危机。由此,雪莱写就了一个执迷于生命创造却最终

    外文研究 2022年4期2022-02-13

  • 控制与失控 ——论《弗兰肯斯坦》的艺术内涵
    046)《弗兰肯斯坦》是一部书信体小说,通过不同的写信人之口,讲述了年轻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发现了生命的奥秘,决定通过解剖学、化学和物理学手段创造出一个“新人类”的故事。可人造人因为外貌丑陋、体格吓人而被创造者嫌弃,被所遇之人驱赶。因此这个人造怪物产生了愤怒和报复的情感,最终与弗兰肯斯坦同归于尽。小说的作者玛丽·雪莱诞生于社会名流家庭,在文坛交游广泛。尽管有着不幸的童年和成长经历,但是凭借时代和家庭环境的塑造,她成为英国文学史中极具个性的女作家,成名作《弗兰肯

    南都学坛 2021年6期2021-11-26

  •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自我建构分析
    错觉。在《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被“父亲”弗兰肯斯坦创造并遗弃,初被遗弃的他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以人类为参照对象,将其塑造成镜中的自我,模仿人类的言行,然终没有被人类世界所认同,最后完成复仇与自我撕裂。一、初生——自我意识缺乏镜像理论所建立的一个前提条件,便是婴儿刚出生时欠缺整体性知觉。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者”,缺乏自我认知,不能把镜像和自我联系起来。婴儿经历和“他者”对立,被“他者”约束,通过“他者”认识自己等一系列过程,逐渐靠近镜像,实现初步

    戏剧之家 2021年20期2021-11-14

  • 归化与异化视角下《弗兰肯斯坦》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年所著的《弗兰肯斯坦》是科幻类小说中的先锋性长篇巨作,小说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塑造了多个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以明晰的线条、独特的视角和迥异的艺术风格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多变与生命的起伏波澜。本文运用美国学者韦努蒂所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理论,将《弗兰肯斯坦》的两个中译本,即刘新民译本与孙法里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词汇选择、句法处理、风格塑造三方面比较分析两个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概念界定:归化和异化美国学者韦努蒂在其论著《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中正式提出归化和异化理论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2021-11-12

  • 科幻小说的鼻祖《弗兰肯斯坦
    所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现代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01这部哥特风恐怖小说凭什么是科幻小说的鼻祖《弗兰肯斯坦》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文学史上一段佳话。1816年,19岁的玛丽·雪莱在日内瓦度假,碰上了接二连三的雨天。一伙朋友被困在屋子里面,约好了各自写一个恐怖故事,最后只有玛丽·雪莱写出来了。自1816年首次出版以来,《弗兰肯斯坦》已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并在各个时代不断被改编为舞台剧和电影。“弗兰肯斯坦”一词甚至被收入各大英文字典,意为作茧自

    阅读时代 2021年5期2021-09-10

  • 弗兰肯斯坦》中的隐喻分析
    51)的《弗兰肯斯坦》不仅被誉为哥特小说的杰作,同时也被认为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和隐喻分析的方法来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轻视和科技的异化。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怪物;隐喻;雪莱;撒旦;人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2引言:《弗兰肯斯坦》发表于1818年,至今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它讲述的是弗兰肯斯坦通过自己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制造出新生命的科幻故事。弗兰肯斯坦原本打算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2021-06-15

  • 浅议《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式风格
    要对小说《弗兰肯斯坦》进行研究,从其哥特式的人物、场景、故事结构以及主题等方面入手,品鉴其中的哥特式风格。本文认为《弗兰肯斯坦》将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表现到了一个极致,可以说成为了哥特式小说风格的一种典范。關键词:《弗兰肯斯坦》 哥特式 风格特征《弗兰肯斯坦》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一部名作,在科幻小说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的时代正是哥特式小说极其盛行的时代,可以说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对《弗兰肯斯坦》的创作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1]。本文将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4期2021-05-07

  • 弗兰肯斯坦的行动选择解读《弗兰肯斯坦
    。本文以《弗兰肯斯坦》为例,通过弗兰肯斯坦的三次行动选择,观照科技进步与自我潜能的发掘对人的影响。关键词:行动选择 科学技术 自我潜能 《弗兰肯斯坦》一、引言玛丽·雪莱完成于1818年的《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以下简写为《弗蘭肯斯坦》),从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状况等多个方面展示了英国社会的现状,一方面向往传统的自然生活,另一方面也关注社会变化下人的生存困境。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科技与资本关联,从而推动着创新思维的发展,启发了人的潜能,但“弗兰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颠覆自然法则的后果——《弗兰肯斯坦》的疾病叙事及隐喻解读
    女作家。《弗兰肯斯坦》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讨论。笔者旨在追溯《弗兰肯斯坦》中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治愈因素,探讨其映射出的科学伦理观,揭露玛丽·雪莱对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导致的道德问题的忧思。一、《弗兰肯斯坦》中的疾病意象(一)《弗兰肯斯坦》的男性疾病叙述。维克多原先是一位才华出众的科学家,但他在经历了一项创造怪物的实验后陷入了绝境。怪物就是维克多不幸的根源所在,疾病也正是从怪物的诞生开始纷至沓来。怪物就是“高尚的野蛮人”的典型代表,即生活在自然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02-01

  • 论《弗兰肯斯坦》中自然观与地理空间的嵌套
    ·雪莱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是科幻小说的鼻祖。如今,这则天才科学家被其创造物报复的寓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在后现代批评理论中,不管是生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人类批评,还是后殖民主义批评,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屡屡被当作人类中心主义、父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代言人,成为批判的靶子。现有研究呈现出将弗兰肯斯坦这一人物及其自然观扁平化的倾向,忽视了小说文本中弗兰肯斯坦自然观念的复杂性和前后的变化。在小说中,“自然(nature)”一词出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17

  • 论《弗兰肯斯坦》的交流失效与伦理选择
    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是最早向人类科学研究敲响警钟并提出伦理问题的作品。21世纪的科技进步远非玛丽·雪莱所能预料与想象,但是,生态环境恶化、全球变暖、核战争、核泄漏、基因病毒、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问题,引起了人类对科技史无前例的关注与担忧,这些都是《弗兰肯斯坦》在现代时空中发出的巨大回响,具有振聋发聩之效。一、弗兰肯斯坦的狂妄科技的发展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学技术的研究并不必然为人类带来福祉。如果对事物的客观规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16

  • 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双重悲剧 ——评话剧版《弗兰肯斯坦
    e话剧版《弗兰肯斯坦》于4月30号开始在腾讯、优酷视频网站上限时免费播映一周,引起了一股追剧浪潮。该剧集中了一个有深度的剧本,一个精妙的舞台,一套精湛的导演技法,和堪称完美的人物表演,着实让人叹为观止。该剧改编自1818年玛丽·雪莱的同名科幻小说,该小说在1910年首次经由美国环球影业出品,由J.Searle Dawley导演拍摄为片长16分钟的黑白默片电影。2015年,该小说又被美国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出品,保罗·麦奎根执导改编翻拍成时长110分钟的彩色科幻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6期2020-11-17

  • 玛丽·雪莱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的自我迷失与浪漫科幻主义
    期以来,《弗兰肯斯坦》在文学体裁上一直被认为是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和科幻小说。学术界普遍探讨的是《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体裁上的革新之处。18、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力量日益强大。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用哥特式的恐怖、科幻的离奇塑造了一名疯狂科学家的形象。科学家维克托的悲剧,折射出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权力与财富,以科学为名,对自然进行无穷尽地剥削,却在这一过程中与自然分离,与社会疏离,逐渐了迷失了自己。本文探讨了《弗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8期2020-11-02

  • 弗兰肯斯坦》的不可靠叙事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的名作。1816年的一個夜晚,一场噩梦激发了玛丽雪莱写出这部哥特杰作。小说语言简洁优美,情节精彩动人,一经出版就引发许多评论家进行热议。在小说里,玛丽雪莱以三重视角和叙述向读者缓缓道来一个关于科学怪人的故事,通过三个视角,玛丽雪莱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人性冷漠和一些弊端。这其中的叙事手法和技巧值得人深入探索。本文主要运用费伦、布斯以及申丹的叙事交流理论,对弗兰肯斯坦中的叙事进行简单分析,并深入探究弗兰肯斯坦本人的不可靠叙事,

    今古文创 2020年48期2020-09-10

  • 弗兰肯斯坦》的酷儿性表征
      要:《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性作品,创作于1818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叫维克托·弗兰肯斯坦的科学狂人制造怪物的故事,数百年来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系从酷儿理论这一视角出發对该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探索其蕴含的酷儿性。关键词:《弗兰肯斯坦》;酷儿理论;二元对立作者简介:贺雯(1995-),女,汉族,四川巴中人,广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我是谁?他又是谁?
      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于十九世纪初创作的作品,被誉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本文将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来分析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及其创造的“怪物”之间的人格相似性,以此来说明怪物是弗兰肯斯坦被压抑的本我外化宣泄的产物,并通过弗兰肯斯坦对怪物的恐惧、憎恶、追击来说明弗兰肯斯坦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关系。关键词:《弗兰肯斯坦》;三重人格理論;本我作者简介:李丹(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大学外国语学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弗兰肯斯坦》:敬畏伦理,愿生命柔软而坚强
    的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于2019年12月24日在北京中间剧场首演。翟天临在剧中饰演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吴昊宸饰演怪物。《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早在2012年,导演丹尼·博伊尔就将这个故事搬上英国国家剧院。这次中文版的《弗兰肯斯坦》,是由中英两国戏剧人共同创作并推出,是两国戏剧人关于死亡和重生的探讨与对话。中文版《弗兰肯斯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对剧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为了更贴近观众,故事

    读者欣赏 2020年6期2020-07-14

  • 弗兰肯斯坦和其创造物之间的关系
    张莹摘要:弗兰肯斯坦创造了他口中的怪物,但在弗兰肯斯坦和其所创造的事物之间,并非仅仅只是创造者和创造物的关系,同时弗兰肯斯坦被其所创生命牢牢掌控且以一种另类的方式相互陪伴。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身份缺失一、创造者与创造物弗兰肯斯坦热衷于探索世界的本质规律和人类精神的奥秘,他想要让这些由他所缔造出来的新的物种把他奉为造物主,并对他顶礼膜拜、感恩戴德。所以他模仿上帝创造出了生命,而且创造物一开始也将自己比作由上帝创造的亚当。虽然它样貌丑陋,且形成之初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2020-07-14

  • 试析《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中的怪物形象
    以舞台剧《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与电影《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中的怪物形象作为研究本体,对比话剧与电影中怪物形象的异同,总结在重新创作《弗兰肯斯坦》的过程中,应保留的角色特质。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怪物形象;异同;意义作者简介:张瑾(1977-),女,白族,江苏常熟人,硕士,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8--02一、电影《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解析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8期2020-07-14

  • 现代启示录:科学技术与自然伦理间的悖论
    ·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还刻画了一个对科学力量孜孜不倦追求,以致达到癫狂状态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他凭一己之力成功扭转了自然,创造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人造人。疯狂科学家的这一“创造”不仅是对达尔文进化论以来的自然科学理论的违反,更是对自古以来人伦道德的背叛。而这一“疯狂科学家”的形象正是科学与自然、伦理背道而驰的缩影。小说所提出的议题相比成书时间的1818年,在300年后的今天似乎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科学;自然;伦理中图分类号:I106 文

    戏剧之家 2020年19期2020-07-04

  •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读《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人格
    丽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所写的著名哥特小说。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和他所创造的怪物之间的复杂而特殊的关系。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创造了怪物,却因自己创造的怪物受尽折磨;而被创造出来的怪物从新生的茫然纯真到被伤害后的残忍与仇恨的心理变化,也加速了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悲剧。本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来解读怪物的人格结构,分析三种人格间的相互作用,从中揭示了主人公和怪物之间形成最终悲剧的原因。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弗洛伊德;精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2020-05-26

  • 生态视角下《弗兰肯斯坦》的解读
     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多年来,学者们从多方面解读过这篇小说,本文通过生态文学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部小说。小说通过弗兰肯斯坦毁灭性的结局告诫人类,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不要试图凌驾于自然之上,要守护生态与自然的平衡,坚持自然与人和谐统一。关键词:生态主义;《弗兰肯斯坦》;哥特小说;和谐发展作者简介:韩娅楠(198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2020-05-06

  • 弗兰肯斯坦》中的后人类伦理探析
      要:《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小说通过描写人类与怪物关系的二元对立,警醒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要思考人类与科技进步之间存在的冲突。本文从后人类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弗兰肯斯坦与怪物之间的伦理关系,分析两者产生冲突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审视在人工智能盛行的今天,人与科技的共处模式。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后人类主义;伦理作者简介:伍嘉玲(1996-),女,湖南衡阳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文学。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2020-03-23

  • 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
    期以来,《弗兰肯斯坦》在文学体裁上一直被认为是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和科幻小说。学术界普遍探讨的是《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体裁上的革新之处。本研究将结合托多罗夫等关于奇幻文学的观点,从体裁上分析《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所体现的奇幻特征,从故事的整体框架、奇幻文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奇幻话语和奇幻主题等方面,显示出《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倾向和特点;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弗兰肯斯坦》的体裁及奇幻效果。关键词:奇幻文学 奇幻话语 奇幻主题 奇幻中图分类

    现代交际 2020年2期2020-03-02

  • 作为后现代寓言的 《弗兰肯斯坦》 ——女性科幻小说中的异形自我
    幻想作品《弗兰肯斯坦》,该作品深刻地展现了理想与自我主体是如何规训非理性的差异他者,也展现了他者是如何渴望获得解放的强烈欲望动力。《弗兰肯斯坦》得以从文学批评的边缘位置重回中心视野,成为20世纪英、法、美三大女性主义流派共同关注的重要文学议题[2](48-54)并不是偶然 的,当人们回顾女性哥特文学发展史,会惊讶地发现从没有哪一位作家像玛丽·雪莱这样在20世纪乃至21世纪仍然受到愈来愈强烈的关注。它展示了被压抑者的回归和先前被意识所排斥的系列事物的出现:女

    文教资料 2019年35期2019-12-27

  • 弗兰肯斯坦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因其夸张的想象和怪诞的情节闻名于世。本文从小说情节与其作者经历的共同点着手,通过分析得出,这部小说是能折射出其作者—浪漫主义作家玛丽·雪莱个人经历和思想的一面明镜。【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女性焦虑;社会弃儿【作者简介】杨蓓(1978-),女,汉族,四川绵阳市人,西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玛丽·雪莱(1797-1851)是英国浪漫主义女性作家、传记家,以其代表作、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13期2019-12-23

  • 启蒙视角下的《弗兰肯斯坦
    下创作的《弗兰肯斯坦》不仅推动了哥特式科幻小说的发展,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就小说反映的自然科学与理性以及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探讨。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科学;理性;人文精神;哥特式小说一、科学与理性十九世纪初期是启蒙运动与理性时代,工业迅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新发现和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当人类面对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时,往往对于科学产生的巨大力量深信不疑。但是科学一旦被误用,可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科学研究离不开理性主义,然而盲目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迷失的“现代普罗米修斯” ——科技异化视域下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其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就预见到科技异化带给人类今日的困境并提出了她自己的解决办法。她对科技发展的警惕和对科技异化的反思值得赞扬。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把文明之火带给人类,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祸患。《弗兰肯斯坦》的同名主人公企望点燃科技之火,创造生命,却未料到遭受与普罗米修斯相似的命运。本文将从科技异化的视角解读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对科技的狂热崇拜和妄图模仿上帝造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1 科技异化的理论溯源哲学界普遍认为“异化”源于德语Entfre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4期2019-11-13

  • 从科技异化角度解读《弗兰肯斯坦
    002]《弗兰肯斯坦》全名为《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1816年写于瑞士。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出身于先驱思想氛围的家庭,父亲是享有盛名的思想家,母亲是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玛丽·雪莱思想开阔,想象天马行空。《弗兰肯斯坦》的创作源于偶然与几位朋友围炉而坐,读到几本德国的鬼怪故事而产生兴趣,约定每人写一本超自然事件的小说。小说创造性地选取“人造人”模式,上帝不再是雪莱眼中唯一的造物主,取而代之的是狂热追求,想用自己的智力战胜自然,怀抱造福自然和功成名就的

    名作欣赏 2019年8期2019-09-26

  • 弗兰肯斯坦》中的悲剧探究——身份冲突下的悲剧
    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描绘了一个人类与他的人造人的故事,突出了两者之间围绕着身份的冲突和随之而来的悲剧结局。本文认为,若要探究小说的主人公维克多和怪物的悲剧来源,就不能忽视两者不可和解的身份冲突以及身份冲突所造成的人物矛盾和自我矛盾。关键词:弗兰肯斯坦;身份冲突;悲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3引言:《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通过讲述人类造人的故事,使玛丽雪莱脱离了拜伦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2019-09-16

  • 迷失的悲剧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塑造了一个醉心于科技,将道德伦理置之脑后的科学家,和一个面目可怕的人造“怪物”。“怪物”在正常的社会运行规则下无法进入社会,受到身份的质疑,导致他憎恨一切,并想毁掉一切。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怪物;道德伦理;身份;迷失中图分娄号:1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055-02一、前言玛丽·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诗人雪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雪莱一生共创作了十七部作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6期2019-08-12

  • 造物奇迹背后的危机
    ·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隐藏着预言般的对启蒙理念中自然科学崇拜的反思。它既认可了启蒙思想中的科学热情,但也对人类自我中心的科学热情进行了超前的预警。人类自我中心的科学热情,会导致人类对“全能造物主身份”的迷恋,从而导致“造物”行为的无约束性,最终导致自然和造物的报复。《弗兰肯斯坦》对人类造物激情及伦理缺失带来的问题的揭示,与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所要面临的问题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启蒙理念;造物现象反思《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十九世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2019-07-15

  • 弗兰肯斯坦》的生态伦理观探究
    :通过对《弗兰肯斯坦》的文本细读,本文主要从生态伦理学角度一分为二地阐述其主人公对生态伦理的违背与维护。基于此,探讨人类对待科学问题的正确态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人文学科对生态和谐的作用。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生态伦理;违背与维护;生态和谐一、引言《弗兰肯斯坦》不仅被誉为哥特小说的杰作,同时也被认为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该作讲述了弗兰肯斯坦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部分拼凑成一个巨大人体,在拒绝科学怪人合理要求后被其所杀,怪物也由于自己所犯下的罪恶而自杀的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2019-07-08

  • 浅析《弗兰肯斯坦》的悲惨结局
    ·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许多学者倾向于将该书的悲惨结局归结于19世纪时人类对科技的滥用和以大自然“征服者”身份自居的普遍观念。本文试图从列维纳斯的责任观来证明弗兰肯斯坦的悲惨结局的根源在于他的个人主义观念以及责任感的缺失。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个人主义;列维纳斯;对他人负责作者简介:刘汝(1995-),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10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2019-06-06

  • 英语名著《弗兰肯斯坦》阅读指导与分享课教学设计
    李振来《弗兰肯斯坦》是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人造生命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瑞士,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他希望用人工的方法创造生命。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终于利用人的骨骼和动物的器官造出了一个智慧生命——一个巨人。除长相狰狞、体形巨大之外,巨人与普通人相差无几,他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由于对巨人的丑陋有厌恶感,弗兰肯斯坦抛弃了巨人。巨人到处流浪,起初他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但由于其无比丑陋的外貌,人们把他看成怪物,没

    中国教师 2019年5期2019-05-20

  • 被创造者的诞生与毁灭
    鼻祖——《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作为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讲述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热衷于研究生命的秘密,却创造出一个怪物的故事。弗兰肯斯坦因为惧怕怪物丑陋的外表而将之抛弃,但怪物逐渐掌握了人类的语言和文化,希望能被社会接纳,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最终人们的偏见摧毁了怪物的幻想,使得怪物对人类展开疯狂报复。本文立足于《弗兰肯斯坦》,通过文本细读,探究怪物形象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关键词:弗兰肯斯坦  怪物  形象类比  影响中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3期2019-04-19

  • 从科技异化角度解读《弗兰肯斯坦
    山之作的《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用“科学怪人”的反人类“事实”,借以批判当时英国高速发展的科学时代,用“事实”预言可见的未来。法兰克福学派率先对现代工业和高科技的进步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提出质疑,科学究竟是造福人类还是统治人类的世纪纷争渐渐拉开帷幕。《弗兰肯斯坦》中一个狂热追逐科学,企图用科学证明自己独特性的“上帝”用他的双手创造“撒旦”,最终被“撒旦”耗尽生命。整部小说以异化为主题展开,代表性地诠释了科技异化带给人类的灾难性后果。关键词:科技异化 玛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3期2019-04-10

  • 弗兰肯斯坦》的反讽艺术研究
    032)《弗兰肯斯坦》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小说家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因其故事的创造性和前瞻性,即“对责任和现在被称为‘科学’的知识体系作出了极有价值的道德探索”[1],被视为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是哥特小说和科幻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时至今日仍备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小说在哲学、伦理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激起了广泛的讨论,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产品,作者玛丽·雪莱也因这部小说在文坛展露锋芒,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从女性主义、生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3-15

  • 弗兰肯斯坦》中维克多的本我分析
    摘 要:《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维克多心理活动丰富,本文从佛洛依德的“本我”理論分析维克多科学知识的追求、吐露秘密的需要、死亡本能三种“本我”,并分析及其释放或者压抑的表现,结论为适当的处理“本我”有利于人格的发展。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本我;死亡本能;压抑;释放作者简介:黄雪梅,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讲述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2018-12-15

  • 爱迪生版《弗兰肯斯坦》电影述评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1818年,小说《弗兰肯斯坦》正式出版, 1910年该小说被第一次改编成电影。此时的“弗兰肯斯坦”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是怪物的代名词。在20世纪初的英文报纸或公众言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带有“弗兰肯斯坦”的言语表达,比如工业时代的人们会用“创造一个弗兰肯斯坦(creating a Frankenstein)”来形容制造了一个怪物。本文将历史上第一部《弗兰肯斯坦》电影称为“爱迪生版《弗兰肯斯坦》” ,是因为该片的发行商为18

    科普创作 2018年3期2018-11-29

  • 从《弗兰肯斯坦》看玛丽·雪莱的同情观
    ,其小说《弗兰肯斯坦》作为“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科幻小说”自1818年出版后,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并改编为多个版本的戏剧和电影。《弗兰肯斯坦》广泛涉及到19世纪英国社会伦理道德、哲学、科学、文学和教育等重要领域。自问世以来,《弗兰肯斯坦》一直备受国外研究学者的关注,而国内自1982年有了中文译本后,学者们逐渐开始了对它的研究。从创作背景到创作意图、文本到体裁归属、文学理论等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玛丽·雪莱的同情观鲜有论证。本文以《弗兰肯斯坦》的叙事视角和英雄人

    文学教育 2018年28期2018-11-29

  • 弗兰肯斯坦的个体内心冲突看敌意的消极属性
    ·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这一起初酷爱人文思辨而后又转向自然科学领域的年轻人凭借一腔热血与智慧创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怪物。而怪物与弗兰肯斯坦之间的爱恨关系之网也从此错乱纠结,直至最终怪物追随他又爱又恨的创造者而死。这部小说普遍被当做哥特式科幻小说来解读,但撕开其表层的象征作者所处时期社会矛盾冲突的黢黑面纱,其后所蕴含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丰富广阔,暗潮涌动的内心世界为读者探视敌意的属性提供了绝佳的原材料。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敌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2018-11-24

  • 弗兰肯斯坦》小说与电影中的友谊书写
    ·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自诞生起就因其情节的恐怖性、主题的多元性,以及作者个人家庭婚姻背景等备受读者和学界的关注。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阅读与观众接受渠道的变化,已衍生出舞台剧、电影和电视以及漫画等众多改编版本,而且人物和情节内容交互映射,构建出一个远远大于小说叙事框架的庞大综合体。其中,以小说为蓝本的电影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爱迪生制片公司拍摄的12分钟默片《弗兰肯斯坦》,在近一百多年中,欧美等影视公司陆续拍摄了近50部改编的电影和电视

    电影文学 2018年22期2018-11-14

  • 从《弗兰肯斯坦》看玛丽·雪莱的同情观
    。本文以《弗兰肯斯坦》的叙事视角和英雄人物为中心,围绕“同情”这一主题,揭示作家独特的同情观。关键词:《弗兰肯斯坦》 视角同情 倾听式同情玛丽·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小说家,其小说《弗兰肯斯坦》作为“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科幻小说”自1818年出版后,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并改编为多个版本的戏剧和电影。《弗兰肯斯坦》广泛涉及到19世纪英国社会伦理道德、哲学、科学、文学和教育等重要领域。自问世以来,《弗兰肯斯坦》一直备受国外研究学者的关注,而国内自1

    文学教育 2018年10期2018-10-16

  • 后人类主义视阈下的《弗兰肯斯坦
    角下阐释《弗兰肯斯坦》的主题意蕴,揭示其所具有的现实性、预见性与警示性。关键词:分期;《弗兰肯斯坦》;赛博格;反人类中心主义一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汤哲声在《西方科幻小说》对西方科幻文学进行了分期,笔者针对此分期持保留态度。但此论文的简化分析可以概括出整个西方科幻文学史题材的流变,其对于科幻小说的起源在此论文的阐释中又是十分暧昧的,这个现象其实在科幻小说的研究领域普遍存在。亚当 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中标新立异的将西方科幻小说的起源设定于古希腊小说中的幻想旅行类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2018-07-13

  •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情感的精神分析解读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小说叙述了青年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狂热追求自然科学中的禁忌知识,疯狂进行科学研究,最终与非正统科学实验创造的怪物共同走向毁灭的离奇故事。贯穿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幽深恐惧正是源于主人公创造的怪物,“然而其始作俑者是寻求禁忌知识、企图取代上帝创造人类的弗兰肯斯坦本人”(苏耕欣,2005:55)。在向往传统的自然生活的同时,玛丽·雪莱密切关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2018-07-13

  • 浅析玛丽·雪莱的浪漫主义观念
    要: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既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也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小说具有许多浪漫主义的因素,同时揭示了个人主义追求与社会秩序、传统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弗兰肯斯坦》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人物形象设置和对浪漫主义时期盛行的个人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三个角度来分析玛丽·雪莱的浪漫主义观念,形成对作家思想的认识。关键词: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浪漫主义观    个人中心主义玛丽·

    文教资料 2018年35期2018-04-20

  • 后人类主义视阈中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可以说,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科学家造人”的科技奇迹,并不是玛丽·雪莱对于科学技术的迷信与意淫,而是她试图揭示在科技无限发展的未来,“上帝是造物主”的神话终将因为技术的滥用而走向破灭。小说《弗兰肯斯坦》科学性的薄弱是此作品的创作硬伤,但其可贵之处在于塑造了具有前沿性的“后人类”形象——科学怪人,他的思想与行为在这部两百多年前的科幻小说中被刻画得呼之欲出,以此揭示“科技至上”的信仰在坍塌的神性废墟中,将幻化成为人类新的“神明”。作家玛丽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4期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