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 刘桢五言诗风格探究
    时代之声,他的五言诗作流传虽然不多,但是成就不凡,向来受到文人的称赞。钟嵘的《诗品》将其列为上品,曹丕称其为“五言诗之善者”,其文风骨刚健、梗概多气,可见其五言诗作的精妙。观后世文人对其的评价,大多从气与壮这两个方面出发,文章从气、情、悲、壮的角度探索刘桢五言诗的风格特色。气,是逸气和气势相结合而生,其发于心,贯穿刘桢的诗作,使其五言诗作以气取胜,震撼人心,又浑然一体,气势自然流淌,绝少约束,虽然文字质朴,后人多认为其略输文采,但是瑕不掩瑜,气可以说是其诗

    艺术科技 2023年14期2023-07-18

  • 沈约四声论与五言诗体的契合性之考察
    中曾述曰:“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契。”为何沈氏在此强调五言诗与四声的关系?四声又是如何使得五言诗达到“流靡”与“华契”的地步?或许沈氏的这一段话是依据甄公所问而答,但《答甄公论》的完整文本我们已不可考据,我们不可知甄公完整所论为何,然我们可以窥见的是沈氏的四声论定然与五言诗有着某种特殊的契合关系,这也是本文的论点所在。【关键词】 沈约;四声八病;五言诗【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14期2023-05-31

  • 东晋诗僧群的五言体写作与五言诗史的建构
    玄言诗占主流、五言诗创作处于低谷的背景下,这个数量是比较可观的。此外,还可以看到与东晋诗僧关系密切的一些士人,如张翼、孙绰、许询、王羲之、谢安、王乔之、刘遗民等也都擅长五言诗,这在东晋诗歌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东晋诗僧群的五言诗歌创作既继承了汉魏西晋五言诗传统,又在转向山水描写中结合言咏写怀、名理奇藻而形成了新的五言诗风格。由于东晋以来士僧交往的广泛和深入,诗僧群创作的这种融合新旧的五言诗,对士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弥缝了东晋士人以五言诗为俗体与汉魏西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2-28

  • 近体诗格律的理论阐释
    言欲变为仄脚的五言诗,须在中间插入一个平声字(以平随平),成为“平平平仄仄”。(二)“平平仄仄”的四言欲变为平脚的五言诗,须在句末加上一个平声字(以平随仄),成为“平平仄仄平”。(三)“仄仄平平”的四言欲变为平脚的五言诗,须在中间插入一个仄声字(以仄随仄),成为“仄仄仄平平”。(四)“仄仄平平”的四言欲变为仄脚的五言诗,须在句末加上一个仄声字(以仄随平),成为“仄仄平平仄”。简单地说,就是:(五)仄脚仍仄脚,中插平;(六)仄脚变平脚,尾加平;(七)平脚仍平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14

  •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 : 四言诗演变为五言诗探析
    从四言诗逐渐向五言诗演变的过程。五言诗代替四言诗成为主流诗体的因素有:文学的演进与赋诗目的变化,诗句语言的凝练与语法结构变化,音韵、旋律的丰富与节奏模式变化等。四言诗向五言诗演变的客观效果包括:在音韵上,对后世诗歌的节奏、韵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词汇上,促进了双音词的使用和普及;在语言上,使得诗句的语言表达更精炼;在叙述描写手段上,促进了诗的叙述描写手段趋于复杂化;在表达方式上,促进了描写和抒情取代政治说教和空泛议论;在审美追求上,促进了“诗缘情而绮靡”取代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2022-02-25

  • 诗之为体:文体论与锺嵘《诗品》理论体系的建构
    过他(一)专论五言诗不及其他文体,讨论的范围就缩小了;(二)评诗还是用鉴赏的批评,因此也不能建立批评理论的标准。(6)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52页。不难看出,郭先生对锺嵘《诗品》的评价自始至终都逊色于刘勰的《文心雕龙》,而在具体的理论价值上也颇多微词。张少康先生亦评论道:“《文心雕龙》的总体成就毫无疑问是超过了《诗品》的,但是《诗品》也有它的许多特殊贡献,是《文心雕龙》所不可企及的。”(7)张少康:《诗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大概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31

  • 这些,你一定知道
    “诗中之圣”,五言诗成为后世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一个新范型的是( )。A.曹植 B.曹操C.陈琳 D.阮瑀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下列选项中国别、作者、作品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B.美国—海明威—《桥边的老人》C.苏

    中学生天地(C版) 2021年9期2021-12-29

  • 首份正规军事密码
    约定好,把一首五言诗作为解码钥匙。五言诗正好40个字,每个字所在的位置也恰好对应一条短语。当将领来到前线,遇到需要请示的状况时,就要写一封普通的书信,在书信中有意识地写进那首五言诗中的某一个字,并在这个字上加盖印章,表示这是个解密的关键字。然后,差信使送到指挥中心。公文送达后,指挥人员看到盖着印章的字,就会在事前约定好的那首五言诗中去查找,由此就知道前方要请示或报告什么事情了。如果他们约定的五言诗是《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1年12期2021-12-14

  • 首份正规军事密码
    约定好,把一首五言诗作为解码钥匙。五言诗正好40个字,每个字所在的位置也恰好对应一条短语。当将领来到前线,遇到需要请示的状况时,就要写一封普通的书信,在书信中有意识地写进那首五言诗中的某一个字,并在这个字上加盖印章,表示这是个解密的关键字。然后,差信使送到指挥中心。公文送达后,指挥人员看到盖着印章的字,就会在事前约定好的那首五言诗中去查找,由此就知道前方要请示或报告什么事情了。如果他们约定的五言诗是《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

    思维与智慧 2021年36期2021-12-14

  • 这些,你一定知道
    “诗中之圣”,五言诗成为后世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一个新范型的是()。A. 曹植    B. 曹操C. 陈琳    D. 阮瑀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 三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下列选项中国别、作者、作品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B. 美国—海明威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9期2021-10-28

  • 秀逸遒劲 率意自然 ——吕潜《行书五言诗》赏析
    物院所藏《行书五言诗》,即是一件较能反应吕潜个性特色与艺术造诣的书法作品,从中可见其志向、人品、节操和修养。吕潜(1621—1706),字孔昭、石山,号半隐、石山农、石山居士,四川遂宁人,南明宰相吕大器之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后官行人,授太常博士,与费密、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吕潜侨居江苏泰州,往来湖州与扬州之间前后达40余年。其工书,能诗,擅山水、花卉,与龚贤交往,二人在当时有“天下二半”之誉,其绘画深受龚贤画风影响;山水用笔纵放而具法

    老年教育 2020年9期2020-09-10

  • 长撷腰、长解镫: 初唐节奏论与五言诗流变
    镫之说,将前人五言诗写作中的节奏观念进一步细化。从诗歌实践层面来看,高宗朝之后的长篇五言诗写作颇异于前,长撷腰、长解镫的情况逐渐减少,诗人们开始注重诗行间的节奏转换,由此为初唐五言诗的写作带来新的典范。一、 “二一二”“二二一”句式的源起及其审美特质汉魏时期,五言诗大兴,其句式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二一二”句式占据五言诗写作的主流,是诗人采用最多的句式;“二二一”句式则处于次要的地位。①此外还掺杂着一些文体、赋体中常用的句式,例如一四句式“谁能为此曲”(

    文艺理论研究 2020年4期2020-08-11

  • 《诗品》: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书以汉魏六朝的五言诗为评论对象,较为系统而又深入地评价了五言诗的作家和作品,其中体现出的诗学史观、诗歌发生论、诗歌美学和批评方法等都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钟嵘与《诗品》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有关史料推断,大约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卒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七年(518),一生经历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钟嵘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又有书香传统的家庭里,这对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顺利进人仕途,并且热衷于文学活动都有

    月读 2020年2期2020-05-14

  • 《诗品·序》中的五言诗
    入地品评了前人五言诗的优劣,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强调赋比兴,将五言诗体体系化,大大提高了其诗坛地位,并初步建立了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体系,对五言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关键词】诗品;五言诗;钟嵘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220-01钟嵘在继承《文心雕龙》的基础上,创作了专门探讨诗学理论的著作,全书共品评两汉至梁代诗人122人。在《诗品·序》中集中表达了自己对五言诗歌历史

    戏剧之家 2020年1期2020-02-18

  • 《文心雕龙·明诗》与《杂体诗三十首》并序的比较研究
    作是一部浓缩的五言诗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并序对五言诗进行了一次探源和摹拟,他以为论诗应“通方广恕,好远兼爱”[2]136,且宜“合其美并善”[2]136。因此,有学者把《杂体诗三十首·序》看作齐梁时期第一篇五言诗的专论。将《明诗》篇中关于五言诗的部分与江氏的《杂体诗三十首》并序进行比较,探明在文学批评兴盛的齐梁时期五言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诗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一、《明诗》与《杂体诗三十首》并序《明诗》是刘勰文体论的重要篇章,详细论述了诗的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16

  • 论陆机五言诗对南朝诗歌发展的影响
    谢 丹五言诗脱胎于于汉代歌谣,至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出现,则标志着五言古诗已趋于成熟。到了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人们进行了大量的五言诗创作,五言古诗可谓达到了成就辉煌的鼎盛时期。西晋太康时期,是继建安文学之后的又一个五言诗创作繁盛期。钟嵘《诗品·序》称:“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1]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群体是钟嵘《诗品·序》中所称道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这些作家的诗歌创作

    文化学刊 2019年1期2019-12-27

  • 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中的政治意涵探讨
    的身份、地位。五言诗的兴起与繁荣,就与汉魏交替这段时间内文人身份的自我认同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许多史料当中发现,在东汉后期,有一批宦游文人,逐渐出现在了民间。他们和传统的儒生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时,他们也不是所谓的“辞赋之士”。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五言诗这种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文学体裁,才能够得以繁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正是在文人趣味和他们身份政治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五言诗才得以产生。而这里所指的“文人”,和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阶层还有着一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6期2019-12-19

  • 汉魏六朝五言诗与家族、地域之关系——以对钟嵘《诗品》的统计分析为核心
    佳俊汉魏六朝五言诗与家族、地域之关系——以对钟嵘《诗品》的统计分析为核心宋佳俊(上海师范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234)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潮、文学变革往往是由精英士人所引起或完成的。而“学在家族”的六朝社会,精英士人群体大多出生于世家大族,五言诗相较四言诗而言,作为一种题材,它的主要创作者和引领者也多是精英阶层,故而也多出于家族之中。《文选》对于诗人的选诗情况和诗评家对诗人的品评相互参照,是对六朝诗歌价值评判的正确方法。把《诗品》中120多位诗人按同家族

    铜仁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6-26

  •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
    》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之作,在揭示人生的悲剧性的实质与人生应自我珍视等人生、社会等方面都有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关键词:五言诗;汉代文人作者简介:董莉,唐山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1有“《风》余诗母”(明陆士雍《古诗镜》)之称的《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代末年,作为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代表,历来享有盛誉。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评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2018-12-27

  • 大文学史观——垂范百世的方法论
    的眼光,透视了五言诗的起源——研究五言诗起源,必须从五言诗发生史本身、铜雀台清商乐变革、汉魏历史演变等多维度进行研究。在五言诗基础上,先生又发展出对《古诗十九首》之写作年代的全新见解。一方面,先生以诗证诗,兼采史料,论证、界定出“五言诗”之确立标准,即“穷情写物”“一诗止于一时一事”,又确定了“每句三个音步的基本节奏”的外在特征和清商乐兴起的音乐条件,此之谓五言诗正式成立的基本要件。另一方面,先生又确认了“两汉时期的五言诗人尚未能透过描述具体场景来传情表意

    博览群书 2018年9期2018-09-29

  • 以“雅润”、“清丽”观《文心雕龙》之四言、五言诗
    并结合四言诗、五言诗,探索出刘勰在《文心雕龙》隐性表达出的文艺观。关键词:文心雕龙;四言诗;五言诗;雅润;清丽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02-02一、前言《文心雕龙》关于诗歌的论断体现于各篇章,而《明诗》篇中有“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一句,针对此句,可提出以下问题:何为“四言正体”?何为“雅”?何为“润”?何为“五言流调”?何为“清”?何为“丽”?何以四言“雅润为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2018-09-27

  •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及年代考证研究
    中找到证据,从五言诗的产生和成熟时间、枚乘的生平和作品、十九首的时间和特征这三个方面证明《古诗十九首》非西汉枚乘之作。关键词: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枚乘;产生时间一、绪论《古诗十九首》(下文简称《十九首》)是成熟的五言诗,以其手法之娴熟,语言之精当,意象之丰富,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由于年代久远,收录的时候散失了作者的名字,成诗年代一直是扑朔迷离。徐陵认为其中的八首是西汉枚乘之作,也有学者认为大部分为东汉之作,只有小部分为西汉的作品(《明月皎夜光》)。要

    青年时代 2018年16期2018-09-14

  • 陶渊明五言诗的雅俗共赏
    ,其作品特别是五言诗流芳百世。陶诗的“雅俗”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的经历,对世事的态度等原因造成。本文从陶渊明的五言诗论述其诗所具有的雅俗共赏。关键词:陶渊明;五言诗;雅俗共赏雅与俗是千百年来学者议论的一个独特的范畴。古今学者,论及陶渊明,大抵都看到他的宁静平淡、超脱世俗,用语或有不同,意旨终是一致。萧子显认为“若夫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来,勿先构聚。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从语言上来说,辞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推溯源流与经典化:魏晋南北朝文论对汉代五言诗史的重构*
    期文论对于汉代五言诗史的重构现象。一、推溯历史的意识与文论中的推溯源流法魏晋以后,先是史部独立于四部,后是史学独立于四学,“六朝是史学真正自觉、独立发展的阶段”[2]141。《隋书·经籍志》称:“自是(笔者注:指《三国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一代之记,至数十家,传说不同,闻见舛驳。”[3]957,992-993史学的独立与其地位的确立,必然引起对历史的探源推究。史的意识反映在文学批评上,便是推溯源流法的出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2-09

  • 关于隋代诗歌的律化考察
    于此书中介绍了五言诗的四种标准句式:1仄仄平平仄2仄仄仄平平3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特殊形式的平仄: “平平平仄仄”变为“平平仄平仄”,常见的拗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平仄平”。七言以此类推。对于拗救的处理,王力先生认为七言第一字,及123三式的五言第一字,又同式的七言第三字的甲种拗,诗人可以不避不救;五言第三字,及七言第五字的乙种拗,诗人应尽可能避免,否则尽可能不救;4式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

    消费导刊 2018年7期2018-01-27

  • 读钟嵘《诗品·序》,识五言真面目
    真面目◎吉晓凡五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漫长而复杂,早在《诗经》中就出现,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楚辞》中也有体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诗品·序》这样说道:“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五言诗在建安时期发展兴盛,代表人物有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等。此后一直到南朝齐梁时代,五言诗一直占据诗坛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掀起一股热潮。不少诗人纷纷追赶潮流,

    唐山文学 2017年4期2017-11-24

  • 从“刘勋出妻”初探弃妇诗
    子出妻”制度;五言诗女性题材兴起。刘勋出妻;弃妇诗;女性题材;建安五言诗近日在看曹植、曹丕、王粲等人的作品时,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以“刘勋出妻”为题材写过弃妇诗、弃妇赋,这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为什么这一题材能引起作家们这么大的关注度?以曹植《弃妇篇》和曹丕的《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为例:两首诗都以“刘勋出妻”为题材写弃妇诗。曹植诗,运用比兴和比拟手法极力铺陈女主角的痛苦遭遇和哀伤之情,表达曲折,情感哀怨缠绵;曹丕诗,诗人代妇人立言,又以床帐自比,感情委婉深沉,语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诗品·序》与《文心雕龙·明诗》比较
    作用、对四言诗五言诗品评以及品评标准四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和比较。《诗品·序》《文心雕龙·明诗》 诗歌理论 比较《明诗》出现在《文心雕龙》的第六篇,是刘勰文体论的重要一篇,也是魏晋诗论的重要篇章。《明诗》主要内容为阐述四言诗、五言诗的写作历史和创作特点,共分成六部分内容,分别为:诗歌的含义、诗歌的作用、四言诗写作历史、五言诗写作历史、历代文人创作情况、四言诗及五言诗创作特点。一、诗歌的产生关于诗歌的产生,《诗·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名作欣赏 2017年17期2017-06-19

  • 陆机与潘岳五言诗语言风格比较
    0)陆机与潘岳五言诗语言风格比较谢 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潘岳和陆机都是西晋太康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们五言诗诗风华丽,都体现出太康诗歌典型的繁缛诗风。这两位诗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其诗歌风格与成就较为相近,历代并称为“潘陆”。从潘岳和陆机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特点上来讲,这两位诗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究其人生经历与诗歌境界而言,又各有千秋。本文主要对潘岳和陆机两位诗人五言诗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了解他们诗歌的个性特点

    文化学刊 2017年11期2017-03-12

  • 刍论中古五言诗发展的四次转关
    34)刍论中古五言诗发展的四次转关叶汝骏(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五言诗生成于汉代,其后历经了四次重要的转关。初次转关是建安时代,五言诗完成了体制的定型,并超越四言诗成为文人创作的首要诗体,中古诗歌进入了五言诗的极盛时代。第二次转关是晋宋之际,五言诗在此际开始生发古近之变,诗歌逐渐脱离敦厚浑朴之气,崇尚俳偶与雕琢,五言诗由是走上了偏重形式美的由古趋近的律化道路。初唐后期发生了第三次转关,五言近体完成了最后定型,并成为唐以后五言诗创作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10

  • 古代诗歌字数的韵律研究
    诗为主,然后是五言诗和七言诗。在句子字数上的体现就主要是由四个字发展为五个字和七个字,从偶数发展为基数。从语法结构上由2+2发展为2+2+1和2+2+2+1结构。这些形式的改变,是为了更好的抒情达意表达情感。本文将着重从韵律的角度考察这种字数改变的原因。韵律;字数;五言诗;七言诗中国古代诗歌在句式上主要是以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其中二言诗、三言诗、八言诗和九言诗也都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占主流的地位。诗歌在字数上基本是从二言诗为始,到九言诗为止,因为在古

    山西青年 2017年17期2017-01-30

  • 曹操的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研究
    包含了四言诗、五言诗以及杂言诗,其中五言诗成就最高,是汉魏时期五言诗的奠基人,同时也为后来魏晋、隋唐的五言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关于曹操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曹操是建安诗风的开创者建安时期的诗歌具有深沉雄浑、悲慨有力的艺术风格,而这种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曹操父子诗风的影响,被后世称作“汉魏风骨”或者“建安风骨”。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摆脱了汉代主导文学界的儒家思想,使得作品内容不似之前作品那样空有辞藻却内浅薄,而是更为充实、感情也表现得更

    剑南文学 2016年18期2016-11-21

  • 范仲淹解诗
    五言、七言诗。五言诗之一:矶滩露荻槁,微翠近开花。飞萤聚乱麻,野阔接平沙。五言诗之二: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沙平接阔野,麻乱聚萤飞。五言诗之三:乱聚萤飞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沙,平接阔野麻。五言诗之四:滩露荻槁微,翠近开花飞。萤聚乱麻野,阔接平沙矶。五言诗之五:沙平接阔野,麻乱聚萤飞。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还可解读成七言诗,其一是叠词连缀:平沙矶滩露荻槁,荻槁微翠近开花。开花飞萤聚乱麻,乱麻野阔接平沙。诗中用“平沙、荻槁、开花、乱麻”四个词在每句首尾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论汉魏六朝五言诗雅俗观的变迁
    要:汉魏六朝是五言诗逐渐由俗调成为文人诗主要形式的时期,伴随着五言诗的文人化的是五言诗雅俗观的变迁,但此时期的文献中文人对诗歌体式雅俗观的论述较少。后人对此问题关注亦不多。本文通过对作家作品及文学史料的分析,发现文人对五言诗的雅俗观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初步文人化,正式文人化,变异为新体诗从而逐步消除了五言诗雅俗观的过程。关键词:汉魏六朝;五言诗;雅俗观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学史上文体学逐渐成熟的时期,随着文体学的成熟,文人往往恪守各文体的创作规则和使用场合。与此同时

    江汉论坛 2016年2期2016-03-22

  • 曹操诗歌的分期及其在诗歌史地位的重新认知
    二是曹操开启了五言诗由言志到抒情的转型。从诗歌史发展历程看,曹操应是汉魏五言诗的真正奠基人。曹操;五言诗;诗歌史一关于曹操诗歌史地位,研究者多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徐公持先生在《魏晋文学史》中认为:“曹操重视文学事业,他对建安文学的兴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作用首先表现于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上。……其次,鼓励文士从事写作。……第三,形成集体性的文学活动,影响很大,起了推动风气的作用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5

  • 中国早期古典诗体形式的奠基者
    体诗、汉魏文人五言诗,三种诗体形式的奠基人分别是:周公旦、屈原、曹操。以周公为例:《诗经》不仅仅是中国诗歌的最早的总集,而且,是中国诗歌的最早的源头,诗三百之前无诗,周公是中国诗歌体裁的奠基人。而诗三百并非孤明先发的孤立现象,而是伴随《尚书》《易经》等散文体文史典籍先后共同出现的(散文在前,诗歌在后)。而《尚书》《易经》《诗经》等六经的出现,都是源自于一个伟大的政治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这是就西周初期制礼作乐制度建立的需要而产生。周公是西周礼乐制度蓝图的实际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5

  • 基于二项检验的庾信五言诗篇调四声研究*
    二项检验的庾信五言诗篇调四声研究*李雯静(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文章将庾信五言诗按照句联数划分为16类,运用二项检验的计算方法和近似方法,得出结论:从通篇调四声的角度观察庾信五言诗句内调四声情况,2&4位置是显著性最强的调四声位置,3&5位置次之;从诗句观察,2&5位置是庾信最重视的调四声位置之一,但从诗篇观察则不是;“五言诗通篇在2&4位置调四声”是庾信创作五言诗时最为讲究的一种“格律”;庾信还倾向于使篇幅较长的五言诗的第三字和第五字声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11-25

  • 数理统计在诗律研究中的应用——以庾信五言诗联内调四声情况为例*①
    应用——以庾信五言诗联内调四声情况为例*①李雯静(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庾信是南北朝诗歌向盛唐诗歌转型期的代表诗人,其诗歌表现出来的格律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范型意义。通过对庾信五言诗联内调四声情况进行穷尽性的数理解析,运用公认的数理统计模型和临界标准发现和重新审视庾信调试声律的各种手段,为诗律研究提供一套新方法。从通篇调四声的角度观察庾信五言诗联内调四声情况发现,5&10位置是显著性最强的调四声位置。通过对这53首“不合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1-10

  • 建安五言诗比兴艺术考察
    摘  要:建安五言诗,远绍《诗》《骚》,无论用语及精神皆然。而比兴艺术,尤其如此。刘勰虽谓汉代以后作者“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但对建安五言诗比兴运用作详细考察,可知亦不尽然。尤其建安五言诗比兴艺术较之《诗经》,在继承之外,亦有所发展变化。而且通过考察建安五言诗比兴运用,不仅可窥见作者创作之情形,也有助于把握比兴艺术之流传,并可藉以审视先儒对比兴之理解,从而发现比兴艺术之丰富内涵。关键词:建安  五言诗  比兴一、引言建安以前诗歌及诗学,以《诗经》与《楚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7期2015-07-22

  • 许丽莎:三点导读
    ,句子精短的“五言诗”与模样精致的“韭菜”很般配,“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作者在赋予五言诗以韭菜的自然韵味的同时,赋予了韭菜以五言詩的文化气息,小小的韭菜成了唐代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魅力的象征,它是传统精神文化的一个缩影。语言美。李汉荣的散文语言富于韵致,清新、鲜活,诗意的表达融入奇特的想象。疯长的“芹菜”、庞大的“葱”、膨胀的“土豆”等,运用夸张、排比,艺术地再现了蔬菜因人为因素发生变异的社会现象。“朴素安详地……把自己排列成诗”运用拟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5期2015-06-30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的地位研究
    摘 要:五言诗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替代四言诗成为主流,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们对其褒贬不一,有保守者大肆抨击,亦不乏开明者赞扬支持,这与该时期重视和强调诗歌的抒情性有关,受到“诗缘情”诗歌理论的影响。关键词:五言诗 批评 抒情性五言诗的兴盛与被视为正统的四言诗不同,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早在《诗经》中五言诗句已经出现,《召南·行露》有“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但数量不多,而且并非完整的五言诗。钟嵘则认为“夏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4期2015-04-30

  • 诗人的而非民间的 质变的而非量变的——木斋学术研究方法探蠡
    惊”。木斋关于五言诗起源发生、词体起源发生之研究都指明这种发生不在民间,不是由无名氏作者所创作,不是由所谓“贩夫走卒歌女妓女”所创制。上述两大研究加之宋词体演变研究都与精英文人的探索密不可分,五言诗离不开曹操、曹植等建安文人的探索,词体文学的起源离不开李白的创制,宋词体的演变离不开柳永、晏殊、欧阳修、张先、苏轼、晏几道、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精英文人的参与。精英文人的探索对于文学史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对精英文人做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4期2015-03-26

  • 唐诗对南朝五言名词语句之句法沿革
    味的效果。南朝五言诗在名词语句句法上的发展与开拓为唐诗繁荣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唐诗在此基础之上的深化和升华则是唐诗走向诗歌巅峰的重要因子。本文拟从名词语句句法方面探究南朝五言诗名词语句对唐代五言诗名词语句的影响,通过对比南朝和唐朝诗歌中的普通名词句、时地名词句、不平行名词句,深入分析总结唐代五言诗对南朝五言诗名词语句句法的沿革。唐诗;南朝;名词;句法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代名词,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无法逾越的经典。而经典的形成不仅需要自身不断的拓展和创新,更需要长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13

  • 《古诗十九首》 ——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十九首》 ——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秀丽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社会进步,文学也蓬勃发展。五言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主要诗体之一,正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已经发展至成熟。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东汉五言诗萌芽于民间歌谣,在四言诗盛行的《诗经》时代已经出现了五言诗句,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五言诗。到了两汉时代,五言体的歌谣逐渐流行起来,特别是汉代乐府民歌中五言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创作。汉乐府的

    参花(上) 2014年11期2014-12-11

  • 论汉魏五言诗为两种不同的诗体*
    研究:1.汉魏五言诗体的形成,体的问题是最为本质也是最高层次的问题,将前人所总结的五言诗体的特征给予客观总结,树立五言诗的标准,再将汉魏全部五言诗作放到“体”的视角下验证,十九首等古诗产生时代的归属一目了然;2.由此深入研究古诗十九首代表的所谓“古诗”的产生时间和背景,进一步验证其归属是否吻合,这是诗人诗作的个案验证;3.建安文学的自觉,到底是两汉文学就开始自觉,还是建安时代才开始的自觉,其自觉的具体过程又是怎么样的?这是从文化史、文学史、诗歌史诸多方面的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1期2013-11-14

  • 建安五言诗女性化写作的代言与自言——以木斋相关研究为缘起
    诗十九首及汉魏五言诗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以不同的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层层推论、分析及考证,打破了我们对诗歌史旧有的迷思与思维,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学术观。本文以“建安五言诗女性化写作的代言与自言”为中心,续论其中之特殊意涵及建安五言诗体的艺术本质是“穷情写物”,而曹植、甄后之自言五言诗作,更是出自肺腑有感而发的生命激情。据木斋先生研究,从建安初期到建安十六年(211),为五言诗探索期,曹操为五言诗体制的探索者和奠基者;以建安十六年为界,为五言诗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1期2013-11-14

  • 事实与逻辑之间:木斋、宇文所安“汉五言诗”研究的启示与追问
    生成史(当然,五言诗是其中的本质问题,其著述也围绕着五言诗展开),故关于古代经典中的相关论述梳理得更为细致,从檀道鸾的《续晋阳秋》、谢灵运和江淹的拟作、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到《文心雕龙·明诗》、锺嵘《诗品》序、萧统《文选》及徐陵《玉台新咏》,看出“汉诗”史是从无到有渐渐开始出现的。汉诗的来历和史的构成是有问题的,乃众所悉知情况,关键是能从中看出什么问题并怎样解决。处理原则在这里至关重要,信而好古尽力弥合纵使迷雾重重却逐渐形成条分缕析眉目清晰之文学史脉络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2期2013-11-14

  • 五言诗成立于建安”说质疑——兼就五言诗辨体与木斋先生商榷
    三:其一,两汉五言诗或者是有的,但作为个案,不足以言体的“成立”;其二,建安前五言诗即或是有,但因“言志”而非“穷情写物”,不可言体的“成立”;其三,五言诗成立背后必有思潮风气,两汉查无此思潮风气,故不可言体的“成立”。支撑这些依据背后的是作者独特的“五言诗体”认识。本文认为,木斋先生对文体之“体”的认识,虽然着眼点很多但比较模糊,这种模糊导致了其“五言诗体”认识发生偏误,从而得出颇值得商榷的结论。下面简要分析之。关于文体之“体”,木斋先生认为:“文体之体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28

  • 论陈代文会活动与五言诗的律化
    者也。”[1]五言诗在两汉形成之后,经过魏、晋、宋的发展,齐梁时五言诗的格律化日益显著。陈代文学群体的文会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五言诗创作的兴盛与成熟,促使齐梁新体诗向唐人近体诗的转化。一、陈代文会活动与五言诗创作陈代高祖、世祖都“爱悦文义”,后主嗣业后更是“雅尚文词,旁求学艺”[2]453,南返和南方流寓之士都得到朝廷的重用。《北史·庾信传》曰:“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11-29

  • 五言诗起源说综述
    266100)五言诗起源说综述张娟平(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266100)在中国文学史中,对五言诗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古人如刘勰、钟嵘,今人如罗根泽、梁启超等人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五言诗出于东汉以后的观点。本文旨在于各家研究的综述,并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不能单纯判定五言诗成于西汉或东汉,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应保守地认可其成于两汉之际。五言诗;西汉;东汉钟嵘《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五言流调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2012-11-08

  •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个体抒情与群体认同
    3)对汉代文人五言诗的研究,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它究竟起源于何时。传统的认识中,由于李陵诗、团扇诗、古诗十九首等五言诗的创作年代和作者颇存争议,加之钟嵘《诗品》总序“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1](P11)的说法,班固的一首《咏史》被认作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文人五言诗。这个观点,在近些年得到了学者们的有力反驳。在赵敏俐先生的《论班固的〈咏史诗〉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成熟问题——兼评当代五言诗研究中流行的一种错误观点》①见《北方论丛》19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3期2011-11-20

  • 《魏晋五言诗研究》评介
    年 湖《魏晋五言诗研究》评介于 年 湖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1](P208)这一说法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也激发了学者们对这一时期艺术的探究。王今晖博士的新著《魏晋五言诗研究》[2],就以睿智的见解和精妙的赏析很好的阐释了魏晋时代的“艺术精神”在诗歌方面的具体表现。依笔者所见,此书的睿见与妙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价值颇高的课题选择在中国古

    东方论坛 2011年4期2011-04-02

  • 《古诗十九首》用韵研究
    晋六朝诗韵,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古诗十九首》;韵例;韵部;魏晋南北朝韵部;广韵《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1],它的出现“总结了汉代乐府的光辉成就,替建安文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2]“是由两汉发展到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一个转折点”[3]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在用韵上,他同样体现出了这种承上启下的特点,上承《诗经》、汉乐府,下启魏晋六朝诗韵,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一、韵例《古诗十九首》首句多不入韵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