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族

  • 寻找“南海归墟”
    遗址的发现,南岛语族起源與扩散研究新进展。实际的深海考古如何完成?中国南海与东南沿海之滨有怎样的海洋文化?“南海归墟”“恨天古国”“鲛人”是小说家言,还是确有文化原型?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一艘满载瓷器等精美中国货物的货船,从中国东南沿海的某个始发港出发,沿海岸向南而去。它的目的地,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贸易中转点。行驶到海南岛与西沙群岛北礁之间的南海西北陆坡海域时,这艘船意外沉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商船,在我国尚属首次。这一发

    瞭望东方周刊 2024年1期2024-01-22

  • 藏缅语族成人的肌肉特征
    87)我国的藏缅语族族群广泛分布于藏彝走廊地区,即位于川、滇西部和藏东的南北走向的山系、河流所组合形成的高山峡谷区域[1]. 国外的藏缅语族族群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东北部、缅甸、尼泊尔和不丹等地有较广分布[2].我国现今有17个民族属于藏缅语族,分别是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基诺族、怒族、藏族、门巴族、羌族、普米族、景颇族、阿昌族、白族、土家族、独龙族、珞巴族[3].目前,民族史学界普遍认为藏彝走廊地区的藏缅语族的共同祖先是历史上从西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5期2023-12-03

  • 中国藏缅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
    00387)藏缅语族是汉藏语系中语种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语族[1].我国现今有17个民族使用藏缅语族的语言,分别为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基诺族、怒族、门巴族、羌族、普米族、景颇族、阿昌族、白族、土家族、独龙族、珞巴族和藏族[2].我国藏缅语族族群主要分布于藏彝走廊地区,即位于川、滇西部和藏东的南北走向的山系、河流所组合形成的高山峡谷区域[3].但是,藏缅语族各民族相对隔离、居住分散,族源、生活环境、习俗均不完全一致,不同民族的体质特征也有一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0-15

  • 壮侗语族14个族群的身体围度
    10022)壮侗语族又称“侗泰语族”、“黔台语族”,包括4个语支,即壮泰语支(壮族、傣族、布依族、临高人等)、侗水语支(侗族、仫佬族、水族、毛南族等)、黎语支(黎族等)和仡央语支(仡佬族等)[1].壮侗语族民族现今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两广、湖南、海南以及云贵川等地[2].从历史源流来看,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壮侗语族各民族与我国古代南方最大的一个族群“百越”有着密切关系,以百越民族为主体,由于民族的迁徙、分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壮侗语族各民族[3],因此,很多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0-15

  • 藏缅语族成人脂肪指标的研究
    . 国境外的藏缅语族群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东北部、缅甸、尼泊尔和不丹等地分布较广[3].脂肪是构成人体的最主要成分之一,既可以为人体提供和储存能量,还可以起到维持体温、隔热、保护脏器的作用. 并且由于脂肪在人体中是比较特殊的组织,可以分布在身体的任何地方,所以不同部位脂肪含量的多少所导致的肥胖程度和类型也有所不同. 现今,超重与肥胖对人体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过度肥胖还会引发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多种癌症等不良状况,因此近年来对脂肪含量的测定受到了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9-17

  • 克伦语名量词在藏缅语中的类型学特征
    语、藏—克伦两个语族,克伦语与藏缅语在分类上属于同一个层次③Benedict,Paul K.Sino-Tibetan:A conspectu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2.。Shafer 把克伦诸语言列为独立的一个克伦语族④Shafer,Robert.Introduction to Sino-Tibetan[M]. Frankfurt:Otto Harrassowitz,1966.。克伦语与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8-30

  • 壮侗语族民族肤纹特征的模糊聚类分析
    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民族,与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系有着密切关系。“百越”支系繁多,诸如于越、扬越、南越、闽越、骆越、东瓯、山越、滇越、西瓯等。由于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分化、融合等事件,居住在南方不同地区的越人,逐渐形成现今壮侗语族各民族[1]。目前,壮侗语族民族群体的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和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的调查研究较多[2-5],但有关肤纹特征的模糊聚类分析的报道鲜见。肤纹是人类外露的生物学特征,因其性状稳定,终身不变,每人各异,无一雷同,而备受群体遗传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2年1期2022-05-23

  • 中国藏缅语族未识别民族的体质特征
    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语族、藏缅语族、侗台语族和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现今语言的总使用人口约有6 000万.国外的藏缅语族族群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以及尼泊尔、不丹和缅甸等国家.滇藏缅印交角地区是藏缅语族族群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1].国外藏缅语族语言数量较多,印度达145种,缅甸达89种[2].汉藏语系的各支语言最有可能以黄河流域原始汉语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产生类聚作用,形成类型上的趋同[3].在约公元前5 000年,居住在喜马拉雅一带的汉藏族群开始向东扩展到中国[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4-17

  • 中古时期东北亚植物词汇语源研究
    通过与周边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韩国语和日本语进行比较,并将这些语族的发音根据发音部位进行归类,以便找出其语音的来源和流变。一、东北亚各语族植物种类词族源流(一)“押[keap]”=菅“大杨菅郡”读作“马斤押”。“大杨菅郡”为高句丽地名,“大杨郡”为新罗改后地名。按照名字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改名的简洁性和整齐性原则,可判定“大杨郡”晚于“大杨菅郡”,且为后者的简称。“大杨菅”读作“马斤押”。根据对应规律,其中的“大”读作“马”,“杨”读作“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2-14

  • 藏缅语族未识别民族头面部指标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相关性
    00387)藏缅语族属于汉藏语系,该语族具有分布广、语种多,且语种间差别较大的特点.藏缅语族在我国境内主要分散居住于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西藏三省毗邻的一系列横断山脉区域,滇藏缅印交角地区也是藏缅语族各民族集中生活的区域,同时境外国家如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老挝、泰国、越南等也分布着多语种藏缅语族族群[1].中国的藏缅语族包括藏族、土家族、羌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17个民族,同时也包含一部分未识别民族,这些民族之间有着悠久而紧密的族源关联,其在生活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22

  • 壮侗语族群民族学生学籍异动管理的思考
    究视角,思考壮侗语族群民族学生学籍异动管理的策略,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尝试。[关    键   词]  壮侗语族;学籍异动;民族习俗[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186-02 一、引言 处理学生学籍异动工作中发现,学生学籍异动有心理方面、经济方面、应征入伍、民族风俗等因素,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中,民族风俗与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0期2021-12-15

  • 黑龙江满-通古斯语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一、满-通古斯语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平衡已经转向为生产力水平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平衡,这为黑龙江满-通古斯语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为黑龙江满-通古斯语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模式转型提供有利契机。从执政能力出发,国务院要求将提高黑龙江满-通古斯语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能力作为社会管理新的目标,以创新模式为纽带实现非遗工作新格局。从“推进国家少数

    艺术品鉴 2021年8期2021-12-01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边陲满-通古斯艺术文化活动现象
    阔,是满-通古斯语族的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族繁衍生息的世居之地。由于生产力、生存环境以及外部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民族发展进程中满-通古斯语族的民族文化处于非均衡、参差错落式的发展状态。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兴衰演变,满-通古斯语族的音乐、歌舞等艺术文化虽然也呈现出了不尽相同的发展态势,但是依然构建了满-通古斯语族绚丽多彩、品位高雅的艺术文化世界,而且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自古以来从没有过中断。一、浓墨重彩的音乐艺术根据满-通古斯语族音乐艺术的发展脉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9

  • 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图腾神话的类型与生成研究
    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有必要对满—通古斯语族图腾神话进行类型、特征阐释与生成基础分析。一、图腾神话的类型对满—通古斯语族代表性神话内容的梳理和研究表明,其图腾神话分为植物图腾神话、动物图腾神话以及非生物图腾神话这三个类型②笔者依据神话中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及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对神话进行了断代,本文述略。详情参见笔者博士论文《神话谱系演化与古代社会变迁——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神话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图腾神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6期2021-11-26

  • 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
    87)我国的壮侗语族族群包括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和仡佬族以及临高人、八甲人等未识别族群,主要分布于我国中南地区和西南的南部地区.目前,我国学者已对海南黎族[1]、布依族[2]、毛南族[3]、水族[4]、贵州侗族[5]、仡佬族[6]、湖北侗族[7]、湖南侗族[8]、临高人[9]、八甲人[10]、广西壮族[11]和仫佬族[12]的头面部特征进行了研究.头面部特征主要受遗传控制,大多数头面部特征都具有民族的相似性,而不同民族间具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0-22

  • 壮侗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
    10022)壮侗语族又称“侗台语族”或者“黔台语族”,国际上统称“台语”,属于汉藏语系的一部分.壮侗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南部等地区,也分布于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北方和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等地区,形成东南亚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群.在我国归属于壮侗语族的民族主要有壮族、侗族、傣族、布依族、毛南族、黎族、八甲人、临高人、水族、仫佬族和仡佬族等.壮侗语族族群有悠久的历史,与百越有着深远的关系,也有研究认为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是壮侗语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0-22

  • 东北边陲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的造型艺术研究
    12)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是世居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锡伯、赫哲、鄂温克和鄂伦春族,其历代先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和非凡的智慧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满-通古斯文化艺术。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普遍信仰以万物有灵和万物关联为思想基础的原始宗教——萨满教。虽然萨满教已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是先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形成的萨满文化却仍然影响着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乃至东北地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时至今日,东北地区依然在活态传承着满-通古斯文化,且保留着浓厚的萨满文化遗韵。萨满教进行宗

    民族艺林 2021年3期2021-10-16

  • “互联网+”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中的应用与前景
    10个语支、8个语族、5个语系。其中英语为西日耳曼语支、日耳曼语族、印欧语系;华语(汉语)为汉语支、汉语族、汉藏语系;马来语、菲律宾语和印尼语皆为西部语支、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南岛语系;泰米尔语为泰米尔语支、南部语族、达罗毗荼语系;泰语和老挝语为壮傣语支、壮侗语族、汉藏语系;越南为越芒语支、孟-高棉语族、南亚语系;高棉语为东孟-高棉语支、孟-高棉语族、南亚语系;缅甸语为缅语支、藏缅语族、汉藏语系;葡萄牙语为西罗曼语支、罗曼语族、印欧语系;德顿语为中、东部

    魅力中国 2020年14期2020-07-20

  • 词义构建模式下的锡伯语、维吾尔语同源词考析
    却分属两种不同的语族,锡伯语属满通古斯语族,维吾尔语则属突厥语族。研究同源词,一方面要将其探索过程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理论联系起来。结合历史比较法和语音构拟原则,在语音相似,语义相近,确定同源关系的情况下,寻找语音对应规律并构拟原始形式,来确定同源关系。将这样的历史现象和语言现象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也能够说明两种语言的亲缘关系。只要充分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这些词,就能够说明二者是从同一个共同体继承而来的。另一方面根据蒙古学者清其乌斯在《阿尔泰比较词汇学的任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6期2020-06-28

  • 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法研究述略*
    81)满-通古斯语族又称通古斯语族,属于阿尔泰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区和俄罗斯的东北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以及蒙古国的巴尔虎等地区。我国境内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主要包括: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以及历史上的女真语。罗常培、傅懋勣将其分为两大语支——通古斯语支和满语支,通古斯语支包括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和鄂伦春语;满语支包括满语、锡伯语、赫哲语和历史上的女真语。[1]由于语族内部不同语言之间的空间距离大

    民族翻译 2020年5期2020-02-28

  • 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21个Y-SNP多态性*
    起源[8]。壮侗语族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群体,与古代南方百越族群有渊源关系,在距今4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存在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迹象,百越民族在千百年的分化融合过程中逐渐发展成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壮族等[9]。本文利用 Y-SNP遗传多态性分析贵州壮侗语族 7个民族(水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仫佬族)男性群体的遗传结构,探讨与其他民族以及其他语族的遗传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样本收集及 DNA 标化从课题组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0年1期2020-02-26

  • 一个大洲,2400种“你好”开始的对话
    此交融。从语系到语族,再到语支、语种,犹如巨树向天空伸展臂膀,亚洲的2400种语言,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而又“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这里有世界第二大语系汉藏语系,覆盖全球近20%的人口,汉语随着文化交流的步履,既辐射周边,也吸纳着其他文化的因子。这里有诞生在马背上的阿尔泰语系。古老的游牧民族在北方大陆不断运动、融合,语族之间相互借鉴,文明的接触和碰撞在其语言和词汇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里有占世界语言種类五分之一的南岛语系,1200种语言散落在星罗棋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4期2019-08-12

  • Y染色体DNA遗传标记在汉藏语系民族研究中的应用*
    称为同族语言即“语族”。按“语族”之间的某些对应关系,又归在一起,这类同类语族称为同系语言即“语系”[18]。其中东亚主要为汉藏语系,其下包含汉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等[19],见图3。关于人类起源,目前较公认的“非洲起源说”认为,十多万年前,现代人共同起源于非洲[20],部分Y染色体上带有M168位点突变的人群在 9万多年前走出非洲,后到了中东与尼安德特人的祖先有一些基因上的交流[21]。 6万年前携带 M130 突变的人群沿南线顺时针迁徙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5-08

  • 侗台语族语言的编辑距离分类
    00811 侗台语族语言的传统分类李方桂将侗台语族分为两大语群,即台语群(壮语次群,西南次群(泰、傣语等))和侗水语群(侗语次群,水语次群,莫语次群,佯黄语次群),临高话属于壮语次群,没有定黎语群。罗常培将中国境内的侗台语族分为3个语支,即壮傣语支(壮语、布依语、侬语、沙语、傣语),侗水语支(侗语,水家话(毛南、莫家、佯璜的语言看做水家语的方言))和黎语支(黎语)。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将侗台语族14种语言分为3个语支,即壮傣语支(壮语、布依语、傣语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8年19期2018-10-16

  • “丝绸之路”文化的“叠压式”传承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沿线各民族的突厥语族化。蒙古帝国的建立,使丝绸之路语言的突厥化基本完成,三十多个民族、一亿多人的跨越政治的突厥语族化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突厥语族文化叠加上吐火罗文化、斯基泰文化、羌文化,不断融合,不断发展。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传播。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佛教逐步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并被传统中国文化吸收、改造,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世俗政治势力在丝绸之路的扩张推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经过中亚向中国西部、印度河流域、阿富汗中部传播,完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5期2018-03-07

  • 通往世界的海上茶叶之路 ——基于te(茶)读音分布的语言地理学证据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巽他-苏拉威西语群 朱鲁语 che 越南林同省和平顺省交界地区南亚语系 孟-高棉语族 东孟-高棉语支 高棉语 tè 柬埔寨南岛语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马来西亚沙捞越南岛语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婆罗-菲律宾语群 肯亚语 te巽他-苏拉威西语群 印尼语 teh 印度尼西亚南岛语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 巽他-苏拉威西语群 亚齐语 te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亚齐特别行政区南岛语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巽他-苏拉威西语群 巴厘语 tèh 印度尼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6-19

  • 昌化江下游两岸史前两大族群猜想 ——论“赛”语族群与“谟”语族群的历史文化关系
    想 ——论“赛”语族群与“谟”语族群的历史文化关系高泽强1,吴小苑2(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 海南 三亚 572022;2.五指山市通什中心幼儿园, 海南 五指山 572200)在昌化江下游两岸,至今还是操汉语各方言族群、谟语族群、黎语族群(即“赛”语族群)休养生息的地方。两三千年来,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这一地区的各民族、各族群相互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的民族文化现象。历史上,黎语族群和谟语族群有着密切的历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4-17

  • 语族群族源神话的形态与演述 ——作为文化记忆的表达
    530022)台语族群族源神话的形态与演述 ——作为文化记忆的表达李斯颖1,李君安2(1.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2.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台语族群的族源神话异文多样,内容涵盖广,有自己的鲜明特征。这些族源神话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突出叙述自己的始祖,第二类与洪水、兄妹婚的母题结合紧密,第三类重点描述传说或真实存在的英雄祖先。族源神话的多样传承与展示,有深厚的祖先崇拜与天神信仰为支撑,既是族群文化记忆的再现

    社会科学家 2017年6期2017-04-11

  • 蒙古语族语言元音声学模型的比较研究
    0030)蒙古语族语言元音声学模型的比较研究德格吉呼1,巴图格日勒1,韩明明1,郭丹丹2,黄秋花2(1.西北民族大学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实验研究团队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和语音声学模型形成平台,对蒙古语族语言东乡语、保安语进行了系统的语音实验.并且结合现已发布的蒙古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语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8-25

  • 语言文化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曲艺分类方法
    语系下面还细分有语族、语支,个别民族可能有两个语族(如裕固族),但始终只属于同一个语系。而按行政区域、地理生态、题材唱词、表演形式、说唱关系等分类,会出现子项分类交叉重叠的问题。所以,经过再三思考与推定,本人认为采用语言系属作为少数民族曲艺一级分类的划分标准较为客观、科学和完整。其次,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少数民族曲艺及其曲艺音乐的文化属性和共性。按少数民族语言系属划分少数民族曲艺,可以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少数民族曲艺中的文化特性,并能总结一个语言系属下所有民

    曲艺 2016年7期2016-08-23

  • 世界诸语言*
    于拉丁-法利斯克语族(维涅特语也与该语族相近)。拉丁语仍作为天主教教会语言保存至今。罗马帝国分裂后,拉丁语的某些方言发展成为罗曼诸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与其相近的加利西亚语、卡塔兰语、法语、奥克西坦语或称普罗旺斯语、雷托罗曼语、意大利语、撒丁语、19世纪末消亡的达尔马提亚语和罗马尼亚语,还有其他一些与罗马尼亚语相近的巴尔干罗曼诸语言及其方言。与意大利克诸语言相近的是凯尔特诸语言,其中包括高卢次语族(消亡的高卢语)、盖德尔次语族,后者囊括爱尔兰语(有自中

    外语学刊 2016年3期2016-03-13

  • 乌拉尔诸语言*
    学共同体中的一个语族)。在语言学文献中,“乌拉尔诸语言”这一名称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E.N. 塞泰莱在《芬兰―乌戈尔诸语言和萨莫迪诸语言的亲属关系问题》(1915)一文中证明,曾经被认为是非亲属语言的芬兰―乌戈尔语和萨莫迪语之间存在着亲属关系。人们还发现,两者的词根、语法构形成分系统和音素的规律性对应成分具有相似性。于是,人们曾得出结论:芬兰―乌戈尔诸语言和萨莫迪诸语言起源于同一祖语,或可称为乌拉尔基础语。然而,“乌拉尔诸语言”这一新名称的出现实际上并没有

    外语学刊 2016年5期2016-03-13

  • 浅谈宝物折射出的精神内涵 ——以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宝物故事为例
    —以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宝物故事为例刘 淑 珍(中国传媒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024)运用母题学和文学人类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中国满通古斯语族五个民族,即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锡伯族的百余篇民间宝物故事可以发现,在这些故事中,宝物的赠与者从自然精灵、神仙精怪、神奇动物到祖先亡灵,形象本身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充分展现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充满原始萨满教特色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信仰,以及后期皈依佛教、道教对他们的精神信仰所产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12-09

  • “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传播
    中亚,主要是突厥语族和斯拉夫语族国家。新疆处于这两个语族与汉语族的交融地带,其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锡伯语分属蒙古语族和通古斯满语族。俄罗斯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讲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这些民族与汉族有千年共同生活与交流的经验。再向西就是欧洲。我们与更多印欧语系民族和国家接触。除了斯拉夫语族各种语言,还有日耳曼语族的德语、英语和北欧各种语言,拉丁语族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至

    民主与科学 2015年4期2015-11-29

  • 南岛语族纵横大洋的航海之王
    ,他们就是“南岛语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南岛语族一直默默无闻,只是在太平洋上从一个岛屿迁徙到又一个岛屿,然后定居、繁衍。一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欧洲冒险家驾驶帆船出现在太平洋,南岛语族才逐渐被世人发现。最先发现他们的,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这位英国皇家海军上尉,在太平洋长达12年的考察中,逐渐发现散布在不同小岛上的土著居民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语言相通,尤其某些词汇的发音竟然完全一致。库克船长猜测:这些土著居民,应该有共同的祖先,经过迁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6期2015-07-02

  • 最远的远行 漂洋过海的大迁徙
    ,长久以来,南岛语族以神秘的起源而著称。随着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的惊人发现,这个神秘族群才渐渐为世人所知。在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智利复活节岛,北起中国台湾岛和美国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广阔海域内,南岛语族分布在众多的岛屿上。多年来,相关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其起源,后来,考古学家从环太平洋地区发现的众多遗骸中找到线索,证明南岛语族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了漫长的迁移之旅,他们凭借超凡的航海技术漂洋过海,在惊涛骇浪中不断找寻新的栖息地,扩散并繁衍至今……库克船长的惊人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6期2015-07-02

  • 猎首和食人 最骇人听闻的野性习俗
    王谢南岛语族普遍都有精湛的航海技术和过硬的潜水捕鱼本领,他们甚至可以收缩瞳孔,不用戴任何潜水工具下潜到60~70米的海水深处。许多南岛语族相信“灵魂栖于头颅中”,所以他们将猎首当做重要的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在殖民时期曾受到禁止,却在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上死灰复燃。泛灵信仰在南岛语族中普遍存在,这造就了他们的各种独特的仪式和习俗,其中最骇人听闻的习俗莫过于食人。几千年的迁徙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南岛语族保留了古老的传统,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奇观——在彼此相距十万八千里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6期2015-07-02

  • 东山岛的秘密 漂流万里的寻根之旅
    “史前福建是南岛语族文明发源地。”东山岛的太阳岩画,与美拉尼西亚岩画极为相似,都是用放射线来表示太阳的光芒。东山人对石头的崇拜——“拜石公”的习俗,也和夏威夷群岛上的原住民相似。2010年7月,6名波利尼西亚人乘着仿古帆船,踏上了前往中国福建的寻根访祖之旅,在历尽艰辛航行了16000海里(29632公里)后,终于踏上了他们的祖先5000年前开始出发的大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新石器时期台湾海峡的文化交流和族群迁徙,成为研究南岛语族文化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一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6期2015-07-02

  • 藏缅语族圈舞的社会文化功能和流变
    包括了下属的众多语族。藏缅语族就属于汉藏语系下面的一个,主要有白族、羌族、哈尼族、普米族、彝族等,由于这些民族的生存环境相似,接触较为频繁,因此即使表达方式上有所差异,也能够实现基本的沟通,藏缅语族主要是接受了一定的古羌文化的历史传承,因此,在生活、宗教、以及审美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一些近似的特点,这些特点融入于舞蹈,也就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舞蹈特色。以篝火为中心,相互牵连踏歌而行的圈舞,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这类特色民间舞蹈,是对该语族所形成的农牧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7期2015-03-20

  • 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的多态性研究*
    相似,而作为壮侗语族的布依族、水族则有自己独特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规律。结论: 布依族、水族人群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相似,但是与苗族人群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关键词]基因,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 布依族; 水族; 苗族;贵州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非经典的HLA I类分子,位于6号染色体HLA-A端粒侧。HLA-G基因的多态性水平较其它经典的HLA I类分子低,目前研究最多的是14 bp插入/缺失等位基因多态性。1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2-19

  • 谛听来自远古的回音 ——论迟子建小说中萨满神歌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功能
    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迟子建小说中的满-通古斯语族萨满神歌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治病神歌、祭熊神歌、春祭神歌和送魂神歌。迟子建笔下的部分萨满神歌体现了民族性和萨满教的宗教观念,部分萨满神歌则更侧重于文学性和抒情性,进而弱化了其与神灵沟通的功能。这些萨满神歌在迟子建小说中具有去“他者”印记的书写策略、塑造理想人格和颂唱凄美爱情的艺术功能。东北女性文学 迟子建小说 满-通古斯语族

    参花(上) 2014年1期2014-12-11

  • 黎语指示代词比较研究
    位。黎语属于壮侗语族黎语支,它跟本语族的语言、别的语族的语言,甚至别的语系的语言究竟有怎样的渊源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核心词来揭示,下面我们拟对黎语核心词的指示代词作些探讨。一、近指代词“这”(this)黎语近指代词在黎语不同方言或土语中具体读音如下:从上表看,黎语近指代词比较整齐,以nei2为标准音,18个点中共有10个语言点为该读音,另有三个点的读音只是脱落高元音韵尾i。黎语近指代词与壮侗语族台语支、侗水语支,甚至与苗瑶语族苗语支和瑶语支的近指代词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8期2014-11-05

  • 朝克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守望人
    术专著《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源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史论》和《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比较》。在新书发表的研讨会上,学界同仁纷纷用“绝学”、“原创”和“唯一”来评价这套巨著及其学术价值。朝克说,在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全面走向濒危的今天,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抢救保护,为未来的人们尽可能多地留下一些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遗产,留下这份人类文明进程中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最新的资料显示,历史上曾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的满通古斯语族中的绝大多数语言,由于使用人口

    中华儿女 2014年17期2014-09-15

  • 模因理论视角下的“微X”语族探析
    其中“微X”这一语族,比如:微约会、微政治、微校园、微电影、微交流、微整容、微旅行、微支付等等,都是随着网络的应用而逐渐成为流行语的,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关于“微X”语族的研究,很多学者已做了相关论述,比如《词语模“微 X”的新发展》(李艳丹,2012)《基于原型词的重新分析与类推——以 “微X”语族为样本的个案分析》(彭晓,2012)《新兴词族“微 X”》(陈蓓,2011)等,但在模因理论视角下研究这一语族尚有不足。究其“微X”流行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一语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4期2014-08-15

  • 浅谈宝物折射出的地域文明 ——以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宝物故事为例
    质形态,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故事中的宝物可以分为植物、自然山水、动物的部分肢体、工具武器、生活物品五大类。一、植物从目前所收集到的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宝物故事来看,以植物为宝物者居多,占到宝物总类的1/3;植物宝物中以药草者居多,占到植物类宝物的1/2;药草宝物中以人参者居多,占到药草类宝物的1/2。其中,因为满族起源于白山黑水,植物以人参见长,所以一半以上以人参做宝物的故事均来自于满族。具体地说,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故事中的植物宝物主要有花草、瓜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06

  • 论迟子建满—通古斯语族书写的艺术风格
    印记。满—通古斯语族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成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重要素材,她的写作目的是要通过对满—通古斯文化的张扬来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含量,进而来重构一种文化价值。迟子建在故乡的成长经历、生活感受和文化体验使其具有了多元文化视野,正是在这种不同文化的对比参照中,迟子建发现了汉族文化稀缺的元素和故乡满—通古斯文化被遮蔽的优秀因子,完成了全球化时代对满—通古斯文化的独异书写。她以淡化苦与悲的叙述手段来达到对人生的思考,以回归自然的创作方法来彰显弱小民族文化资源的价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2013-08-15

  • 维哈柯及蒙语多文种语言相似性考查研究
    ,而同一语系下同语族语言间相似性更高,这些语言不仅在文字字模、构词方法、语序、句法、语法等结构上较接近,而且在发音风格上有更多相似特征[4]。接下来将以阿勒泰语系下土耳其语族TLB(Turkish Language Branch)和蒙古语族MLB(Mongolian Language Branch)的文本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图1显示了维(Uyghur)哈(Kazakh)柯(Kyrgyz)三种语言的文本句对,及其相应的Unicode编码,三条语句都表达“你什么

    中文信息学报 2013年6期2013-04-23

  • 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的书写流变及策略
    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的书写流变及策略刘春玲,韦 宏,张大海(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迟子建成长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迟子建的满-通古斯语族书写,经历了《树下》的远距离欣赏、《伪满洲国》和《微风入林》的初步尝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精神超越三个阶段,《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其满-通古斯语族书写的集大成,其引入和展现鄂温克特质文化的写作策略,增强了作品的丰

    大庆社会科学 2012年1期2012-08-15

  • “濊”、“粟”语义考释
    各种表示“水”的语族来看,我们知道,在日耳曼语族中:英语中的水是water,德语是wasser,丹麦语vand,瑞典语vatten,冰岛语vatn,挪威语vann;波罗的海语族:拉脱维亚语ūdens,立陶宛语vandens,爱沙尼亚语vesi;斯拉夫语族:俄语Воды,乌克兰语Води,白俄罗斯Вады,波兰语 woda,捷克语voda,塞尔维亚语Воде,克罗地亚语vode,马其顿语Вода。而芬—乌戈尔语系中:芬兰语vesi,匈牙利语viz。它们在意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3-29

  •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木里和宁蒗的普米族曾使用过一种用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现在通用汉文。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以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为集中,其余分布在该县以东的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及和田地区的皮山县等塔里木盆地西部的边缘地区。塔吉克族人口数约为4万人。塔吉克族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操东部波斯语的诸部落。从十七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帕米尔西部和南部的许多塔吉克人迁入色勒库尔,逐渐成为中

    当代贵州 2011年15期2011-03-09

  •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但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文。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棉。黎族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黎族人民能歌善舞。傈僳族傈僳族是我国云南世居民族之一。现有人口63万余人,云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原有文字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

    当代贵州 2011年8期2011-02-27

  •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布朗与阿尔佤两种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撒拉族撒拉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东地区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人口数约为10万人。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因信仰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撒拉回”,当地其他民族称之为“撒拉”。十三世纪,中亚撒马尔罕人经新疆东迁到循化地区,与周围的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长期融合,约在明代中叶逐渐发展形成撒拉族。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不少人会讲汉语和

    当代贵州 2011年13期2011-02-27

  • “被XX”同语素词语族研究
    提出了“同语素词语族”这一概念,认为“同语素词语族”是具有同样一个语素而聚合在一起的成群、成组词语,简称“同素族”,如“低地、高地、谷地、盆地、脚踏实地、肝脑涂地、落地生根”等。2006年符淮清又提出了“词群”这一术语,从同一语义场的角度切入,划分出了各种类型的词群,如同义词群、近义词群、关系词群等。其中也谈到了部分语素相同、语义关联的词群,如“猩红、橘红、枣红、桃红、肉红、宝石红”等。综合以上各位专家学者的看法,我们认为“同族词”和“词群”这两个概念,外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6期2010-12-06

  • 东亚语言的谱系
    ,改称为大马六甲语族(altere Malakka-Gruppe,1926));3,卡西语、崩龙语、佤语、日旺语、尼科巴语(Nicobarese),后来叫做中部语族;4,蒙达语、盂高棉语,称作东南和西北双翅语族;5,东南混合语,如拉岱语(Radai)、加莱语(Jarai)、色当语(Sedang)、拉格莱语(Raglai)和占语。他的占语分类明显是错误的。占语应属于南岛语。后来他(1926)受马伯乐的影响,把越南语放到汉藏语系的汉台语支里。中国学者李道勇(1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2009-08-21

  • 我国的五大语系
    、壮侗、苗瑶三个语族的语言组成。属汉藏语系的民族有三十二个,占全国民族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点一。二、阿尔泰语系。是我国第二大语系,包括突厥、蒙古、通古斯满三个语族。属这个语系的民族有十七个,占全国民族总数的百分之三十点四。三、澳亚语系,也称南亚语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有佤语、布郎语及崩龙语。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也叫南岛语系。在我国只有高山语属此语系的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在我国台湾省一些山区。五、印欧语系。我国塔吉克语和俄罗斯语属此语系,分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1期198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