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毕业生就业述评

1997-02-05 01:14张国忠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2期
关键词:就业率用人单位毕业生

张国忠

国外大学毕业生之就业,不论在西欧,或者在北美,一般实行自由择业的就业制度,完全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学生就业时不受任何行业范围、工作性质和就业地区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录用毕业生。政府对双方的行为不做任何行政干预。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只起到指导咨询、推荐和介绍情况的作用,而不必承担安置毕业生的责任。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中,政府的职责在于对职业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对有关职业的前景进行预测,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从而在客观上为毕业生提供确切的就业信息,并使就业市场行为趋于规范化。对学校来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报考的冷热度、学费和捐赠等收入,故而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常设职能机构。

学校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组织校园招聘会,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职业定向,提供有关就业信息等活动,对学生的就业给予全方位的咨询和指导。至于用人单位,其主管深知人才的质量关乎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故此,不仅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学生的招募工作,而且还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为企业广做宣传,主动到大学里向学校和毕业生提供其有关情况,甚至提前介入,直接选拔所中意的各类人才。

国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活动,往往在三年级的下学期就开始了,其就业渠道主要有学校推荐、自由应聘、关系招聘等等。一般地说,经大学推荐就业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日本为70%,美国占50%以上),并且学校推荐的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毕业生广泛搜集就业信息,普遍撒网,重点选择,主动到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从而获得就业的方式称之为自由应聘。关系应聘则是毕业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靠亲戚,托朋友,很有点类似国人“开后门”的举动。在国外,通过自由应聘、关系应聘而就业的学生,一般不会超过三成,成功的机会有限,因为毕竟用人单位以私人企业居多,绝不会出钱聘个闲人或者庸才,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尽管政府、学校、用人单位等诸方极为重视,并想方设法促其获得皆大欢喜之效果,但近年来莘莘学子的求职之难仍颇有“难于上青天”的滋味。

在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由1990年的81%骤降至1995年的67.1%。英国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半年内约有1/5依然找不到理想的归宿。德国联邦劳动局公布的资料显示,1993年该国西部有14.6万名大学毕业生失业。在加拿大,大学毕业生毕业两年之后才仅有60%的人才勉强找到工作。

在国外急于就业的众多大学毕业生中,有两个群族——高学位获得者和女大学生,其处境更糟,简直令人“惨不忍睹”。据统计,1995年美国的博士毕业生最多只有30%可觅得一份固定工作,其余70%的博士将不得不屈就低薪的临时职位。而就大学女生而言,其谋职向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例如。日本1994年计划录用毕业生约180.6万人, 比1993年减少了30%左右,其中,男性减少了19%,而女性却减少了40%以上。

在世界诸国,专科生的出路近年来一直明显看好,就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比如在韩国,1981年大专生的就业率为27%,到1989年已高达79.4%。因此,国家已制订改革计划,将本、专科生的招生比例由原来的60:40调整为58 :42,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后者的招生规模。

国外的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普遍感到求职“难于上青天”,是因为世界各国的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缘故。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困扰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公司、大企业都开始裁员:政府和公共机构由于经费难以为继,亦不得不减少编制,此其一。其二,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以电脑为首的信息革命,使得大量的白领工作面临冲击,电脑及办公室自动化使机关对白领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减少。其三,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就业大军,用人单位的聘人标准在日益拔高,不但要求所聘之人专业技术过硬,基本功底扎实过人,而且还需要加盟者具有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门槛越来越高,要求愈加苛刻,这无疑加大了大学毕业生受雇的难度。

作者单位:湖北医科大学(武汉430071)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就业率用人单位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