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从实践体验中开始

2002-04-29 10:15程淑华
人民教育 2002年2期
关键词:小树李老师自然段

程淑华

到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采访,原本只是去年11月中旬的顺路之举,但是当我走近新课程,走进实验区,课改的气息却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

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学科与儿童、生活、社会有机整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获得和发展知识的方法,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当我身处温馨的课堂,感受着师生们全新的理念、张扬的个性、四溢的激情、和谐的关系时,真切地看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一些先进理念,正在影响并引导着教师行为与教学实践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

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在松柏小学李萍老师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的课堂上,记者与一年级学生一起感受了一次愉快的学习。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与爷爷、小树有关系的知识。

清秀、文静、有着一双大眼睛的李萍老师边亲切地与学生交谈,边侧身轻描几笔,一幅简笔画就跃然于黑板上,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和一棵郁郁葱葱的小树活灵活现地来到了学生的眼前。

爷爷和小树可好了!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写老爷爷的,爷爷和小树怎样好?(全班同学大声地各自朗读)

同学们,课文中的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李老师举起了生字卡片:爷、稞、到、给、穿、暖……每一个生字先由一位学生领读,然后全体学生齐读三遍。

在这个过程中,领读的学生不必由老师指定,而是哪位学生认得、会读,不用举手,也不必请示老师,只要想领读,只管站起来大声领读就可以了。李老师只是一张张地翻卡片,只是当学生发音不准时才启发或引导一下。

一会儿工夫,全班40多位学生都学会了这10个生字。

同學们,你们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吗?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不同吗?

讲的内容不一样。

过去学过的课文简单,今天的课文比较难。

以前的课文就是一段话,这篇课文有几段话。

此时,李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自然段的概念。

今天的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2个、3个,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李老师没有轻易下结论、做裁判,而是请持两种不同意见的同学讲讲理由。

因为第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句话: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结果是认为有3个自然段的学生说服了别人。

接着,李老师请学生朗读课文,分自读、范读、齐读,分段读和整篇读等形式,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爷爷、对小树的感情读课文,你可以把自己当做写课文的小朋友,还可以加上动作来读。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齐声朗读的、分角色朗读的、边朗读边手舞足蹈表演的,真正地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了朗读的乐趣并获得了情感体验。期间,李老师适时地提醒学生把握个别字的读音,如,和在课文中读和(huo),不念和(he)。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当李老师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时,有一个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只读了一句话,另一句话没读。李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诚恳地说:俄,对不起,老师刚才没说清。一句真诚而平等的话,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受到了尊重。

紧接着,李老师提出了引发学生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

暖和的衣裳指什么?

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看见过人们为树木做过哪些好事?

……

听着、看着这一切,我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沉浸在课堂热烈、活跃的气氛中,按照儿童的思维方式想像着爷爷和小树的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会了生字,认识了自然段,理解了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等重点词句的意义,并学会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这节语文课上,我们明显地感到,老师的讲授少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多了。老师没有按照过去那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做法,而是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了听、说、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掌握知识。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让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在群体活动中张扬个性

离上课铃响还有几分钟,我们提前走进珠市小学的音乐教室。只见一位浑身,上下透溢着青春气息的女教师已在教室,一6)班的小朋友也已提前来了,正随着欢快的音乐兴奋而自由地边唱边表演。几名扎着蝴蝶结、穿着漂亮衣裳的小女孩更是大胆地来到我们面前,展示着清脆的歌喉和优美的舞姿。

这节课,涂老师要教学歌曲《我快乐》。这首歌曲以儿童生活中嘻、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为题材,集中提炼出快乐、着急、幸福等内容,伴以拍手、跺脚、拍肩等律动,生动地展现儿童在生活中因情绪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真、烂漫、幼稚的表情和神态。

课始,涂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起了昕音乐传花的游戏。音乐声起,红花飞快地在学生手中传递,不一会儿,音乐声骤然而停,红花传到了第二排的一位小男孩手中,涂老师请他到前面来,奖赏他一小杯饮料,要求是:尝出什么味道,不能说,只能用表情和动作表现。这位小男孩高兴地尝了一口,顿时捂嘴、摇头了,见状,全班同学边乐边猜:酸的、苦的、辣的……音乐声再次响起,红花被快速地传递,当音乐声再次停下时,红花到了第三排一位小女孩手中,小女孩也到前面尝另一杯饮料,她尝后,美滋滋地乐了起来,甜的、甜的,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大叫起来。游戏持续了几分钟,涂老师借着学生兴奋的情绪,逐渐引入本课的中心内容。

当人们喝各种饮料时会有不同的表情,当人们遇到不同的事情时也会表现出各种神态……的表情和神态有几千种。老师这里有3张脸谱,表现了3种不同的表情,请小朋友们看一看,然后说一说3张脸谱表现了什么表情。

快乐、高兴、生气、着急、害怕、痛苦、苦笑、幸福……学生争先恐后地大声喊着、叫着,课堂上顿时显得有点乱,但是涂老师并没有着急,放心地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甚至争论。不一会儿,同学们就统一到3种意见上:高兴、瞥急、幸福。这时,课堂上出现了下列精彩的对话。

师:当你们高兴时,除了笑以外,还会有什么动作?

生:眼睛眯起来;

跳起来;

拍起手,跳起舞;

又唱又跳……

此时,涂老师弹起钢琴,请小朋友们随音乐:166|166|1664|5—6|

我高兴,我高兴,我就跳起来。

我高兴,我高兴,我就拍拍手。

我生气,我生气,我就哭起来。

我着急,我着急,我就皱眉头。

我害怕,我害怕,我就找爸媽。

……

此时,小朋友们合着旋律编着歌词,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充分地体验对音乐艺术的个体感受。课堂气氛轻松、热烈、欢快。接着,涂老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并自由组合成3个小组,进入我快乐》这首歌曲的学唱。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作的实践,学生自然很轻松地学会了歌曲《我快乐》。

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课程也就适应了学生的发展。

这堂课,涂老师没有单纯以教唱歌曲为主,而是跳出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游戏引趣,通过品尝饮料产生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大胆地用做表情来表现情绪,并运用几张不同表情的脸谱,丰富表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创编动作和有节奏韵律的歌词,为学唱歌曲《我快乐》做铺垫。学生通过—连串的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了各种不同情绪,激发了表现欲和创作欲,充分张扬了个性。学习也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在西湖区的两天,记者听了4所实验校8位老师的课,还与区教育局的领导、课改实验工作组成员和部分实验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所见所闻,最大的感受是: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与学生一样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而成长。正如区教科所所长萧义公所说:新课程实施以来,最为明显的是教师的角色有了变化,他们关注的焦点不同了,从按大纲教教材转为按标准用教材教,从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转为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管理者。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师的讲授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多了。

当然,在座谈交流中,一些教师也有疑虑和困惑。如,现在课程标准留给教师很大的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老师感觉心里没底,拿不准把握的尺度;在大班额的情况下,老师无法在课堂上照顾和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和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猜你喜欢
小树李老师自然段
该得奖的李老师
秋天
宠物难伺候
美丽的秋天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