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的朗读设计

2009-01-07 03:06刘梦晓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千里冰封沁园春品味

刘梦晓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品味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需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子和词语。对于《沁园春·雪》这首毛泽东的词,课堂落实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内容、感受声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发展语感。在反复的吟诵中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此作了如下的朗读设计。

一、听读诗歌,想象画面

1.听男声配乐朗诵,想象诗中的画面。

提示: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想象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

2.听朗读,标示句中的音节停顿。

提示:一是注意句间的停顿,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标示。

二是长句中的意义停顿,注意句子内部的层次结构,在层次转换处的停顿应该稍微长一些,如上阕前三句总写,然后“望”字总领,末尾三句写词人想象,三个层次间的停顿应该要比较明显,用“||”标示。再如上阕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一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构成“总——分”两个层次,朗读时就需要在“||”处读断。

二、自读文本,读出力度

1.自读课文,要求吐字要有力度,读时昂扬顿挫。

提示:全词要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望”“惜”处停顿,每节节奏可先慢后快,而后再舒展。

2.第一遍,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

3.第二遍,细读体味情感,注意节奏。

4.第三遍,在配乐中朗读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抒情性。

三、点读诗句,边读边说

1.从妙词佳句上品味诗词——自选自读自品。

提示:如“顿失滔滔”的“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再如“莽莽”“滔滔”都用叠词,音响浑厚,产生一种气势磅礴的效果。

2.从写作手法上赏析诗词——男生选读女生赏析。

提示: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字凝然静态,“飘”字轻盈灵动。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开阔,气势宏大。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发现词人毛泽东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丘连绵起伏的模样,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3.从词人情感上体会诗词——女生选读男生体验。

提示: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使人感受到伟人毛泽东的自信和自励,这就是领袖人物的豪迈气概和伟大抱负。

四、美读课文,集体演读

1.共同策划演读脚本,分配好角色。

男领 沁园春·雪

女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男合 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坭(高昂)

男领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女合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坨(慢)

男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齐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

齐江山如此多娇,?坭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合 惜秦皇汉武,?坨(低沉)

略输文采;(慢)

男合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领 一代天骄,

女领 成吉思汗,

齐只识弯弓射大雕。?坨(低,慢)

男女领 俱往矣──,(慢,拉长)

齐数风流人物,?坭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2.分角色表演式朗读,要求读出轻重,读出起伏,读出缓急,读出真情,读出韵味。

在共同演奏的美好的朗读声中课堂学习结束,但好似意犹未尽,唇齿留香。正如余映潮先生说的“朗读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沁园春·雪》这首富于情韵、朗朗上口的毛泽东诗词,通过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诗词魅力,提高了审美能力。课堂上的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朗读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千里冰封沁园春品味
那时,千里冰封
最后的祈祷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民富国强、时代新篇章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棉帽儿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拥抱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