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创新的写作教学

2009-01-07 03:06杨素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定势文体想象

杨素芳

学生从模仿到创新,这是一个较好写作训练过程,下面我想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合乎规律地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模仿借鉴训练

我认为写作教学过程是“先死后活,先放后收”,即基本功要“死”,“死”中再“活”,没有“死”就没有“活”,在“死”中求“活”。思想内容要活,要放,要开拓思路,先放胆写作,后再小心写作,使学生先畅所欲言,然后再咬文嚼字,而不是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这样做才符合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的规律。

我们知道学生学写毛笔字是先临摹字帖,一笔一画开始,模仿得越像越好;学生学画画,也是从写生开始,从临摹开始;拳师初教弟子学拳,一招一式都严格要求,要求模仿得像,模仿得到位。作文也应该如此,学生在作文之初,应严格要求学生模仿范文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为借鉴、变化写作,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有利于技能的迁移。如初写议论文,老师就可给学生这样一个框架: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按这一框架去写。

二、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变化写作训练

当学生通过模仿训练习得到了一定的基本功后,语文教师就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文体训练,这是使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创新的前提是写作者必须具备了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而联想、想象能力也是一个思维渐进的过程,是基于观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的。模仿是训练观察能力的阶段,变化写作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后转向联想、想象的过渡阶段,所以极为重要。变化写作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后转向联想、想象的过渡阶段,所以极为重要,变化写作课在专门的作文训练中进行,但最好还是在阅读教学后及时进行,因为变化写作基于对阅读材料的透彻理解,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联系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注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时间中灵活地运动知识和技能。

三、满怀热情地鼓励、引导学生创新

模仿借鉴也好,变化写作也罢,都只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最终目的还是创新,创新写作也并不神秘,就是写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创新。

1.更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作文,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命题、确定体裁、作文自改,教师写后指导。

(1)文体淡化与重组。过去作文,题目后面往往有明确要求写的文体,结果写出的作文形式单调刻板,难出新意,学生不同,能力不一样,有长于构思的,有善于表达的,有善于思考的,有长于联想想象的……老师尽可以因材施教,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写他们最擅长的文体。

(2)作文指导适宜。有些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讲得太多,结果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作文课前,教师只可做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提示,侧重在“应该怎样写上”,偏重学习写作经验,防患于未然。所以作文时,教师对题目、体裁、题材、结构、思路、语言等却尽量放宽,少做提示,让学生写他们想写的作文,说他们想说的话,用他们想用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等等。

(3)作文评改审慎,形式多样。评改应尽量尊重学生的原意,少做主观性评改,以免挫伤学生写作的激情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叶圣陶在《语文教育论集》中说:“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之者,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而尚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如果你对学生的作文作了具体的评改,说不定等到他日学生进步了或造诣深了,他们反而觉得你所改的意犹未尽。对于学生的文法错误、逻辑错误,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评改过程中,务必及时加以指出,令其修改,甚至不惜要学生重做,对于意义的修改,教师当然要加以必要的作文趋向指导,意在启发,不在限制。

2.引导学生突破定势思维,走向创新。写作是一项集知识与训练于一体的复杂技术活动,要想创新必须引导学生打破各种定势。

(1)打破思维定势。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老师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黔驴技穷》在柳宗元时代,老虎被认为是机智、勇敢的化身,而今天,动物园里的有些老虎却不能用这些形容词,他们已经变得懒惰、退化,基于辩证思维基础上的文章是有一定新意的文章。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这样就能写出不同于常人的作文。

(2)打破语言定势。语言定势指语言信息的吸收、贮存和交流中的一种静止、固定的态势。中学生在模仿语言的同时,必须防止和打破语言的定势。努力多渠道地吸收语言,增加语汇储备,建立既有独特个性,又有全面丰富的内涵的语言体系。此外,还要打破文体、角度、技法等定势,这样,才能创新。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定势文体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另类文体巧谋篇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