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2009-01-07 03:06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学教材情境

刘 侠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很成功,但在作文教学上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但最后却收效甚微。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有的学生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说明文、议论文乃至记叙文。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从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找出影响中学作文发展的症结。我觉得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教学观念上没有真正把握作文的本质

作文是写作主体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身生命的体验和思考,它是生命个体情感的抒发、思想的表达、个性风采的展示。所以能否写出好作文起决定作用的是思维能力,其外在的表现才是表达能力。但是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地把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同了起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只注重传授写作知识,训练学生写作技能,而忽视了激发和巩固学生写作动力,忽略了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果他们对事物、现象及其各种内部、外部的联系是肤浅的、表面的、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要写出生动、形象、深刻的文章是不可能的。脱离了实质的内容,而从形式上片面地追求写作技巧,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教学效率,就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少,成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

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要靠积淀、靠感悟、靠熏陶。感悟的少了,熏陶的少了,人哪来的灵气,哪来的悟性?拿什么去充实心智?又拿什么去体验、去想象、去升华、去创造?虽说现代的信息载体飞速发展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身边事,但难以发挥阅读所具有的培养语感、感受文体、学习表达方式等作用。另一方面,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无暇静下心来慢慢欣赏一部名著,乃至一篇精美的散文。

第三,学生对生活体验不够,不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严厉地指出传统教育的弱点:“从学生学校开始生活起,我们就在他们面前关闭了通向大自然迷人世界的大门,他们不能倾听小溪流水的淙淙声,不能倾听春日里融雪的水滴声和云雀歌唱的声音......”作文教学必须将视野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感受、积累。

要走出目前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必须从解决以上问题入手,以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才能取得成效。我觉得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首先要用好语文教材

苏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的相当好。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栏目叫“关于写作”。其中编有写作短文提要,作文题解、提示和参考例文及简评。写作体例以创设情景为中心,把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整合为活动教材的体例。教材不去解析作文技法,而是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特定情境中产生表达欲,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所以要利用好本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二、让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作文命题上应力求做到:贴近学生生活,给他们更多的说话机会。给学生一个感兴趣的、属于他们视野范围内的话题。日常的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做到“以我手写我心”,述亲历之事,抒胸中之情,发切身之感。

三、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工夫,让学生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

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让读书成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真正的写作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长期积淀的结果。

四、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需要,最终达到乐于作文

鉴于中学作文教学困境成因的复杂性,改革必须改变以往过于着眼于攻其一点的方式,要采用注重综合治理的手段,实现作文教学思路的更新与转型。与此同时,作文教学还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面改革。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中学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