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渐行渐近

2009-01-07 03:06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文章过程教学策略

曾 琴

课改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课改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课改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课改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题记

一浪高一浪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席卷了中国教育界,引发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层反思与大讨论。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在认真贯彻课改的要求下,已逐渐领悟到其带来的崭新面貌。下面我将从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学方式的合作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化和教学策略的多样化三个方面进行述评。

一、教学方式合作化

颠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思想,我秉持“教学互转”(教师以教为学,把教的过程当作学的过程,在教中提升自己;学生以学为教,把学的过程当作促使自己成长的过程,在学中能自己教育自己)的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与学生一起备课、思考”。根据学生的水平分类,由水平相当的学生组成一个备课集体,让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质群体中真正进行阅读对话、思想交锋、心灵交流。在他们的备课过程中,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引导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联系单元教学导语,帮助学生归纳出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程序则先由学生自由阐释个人阅读文本的体验,我再从学生处汲取灵感,获得新的启示。特此摘录一则小组记录: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行道树》);

学习时间(45分钟);

学习目标及达成方法(理解文中生词,了解作者、作品相关常识,把握文中点睛之笔,紧扣题目,抓住结尾,领会文章主旨,了解写作意图);

备课感想:在准备的过程中,难的是我们如何水到渠成地连接每一个环节,但在讨论后,我们对整体感知文章有了推进。

二、教学手段的技术化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飞入寻常学校间,取代了“一本书、一支粉笔”。由于它具有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能力,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能经过完整演示,形成合理教学结构,能扩大教学范围,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大受师生欢迎。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为例,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学生理解虽然不难,但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和学生空幻的想象,文章的美并不能深植学生心中。而当优美动听的预示着大自然复苏的声音响起,当万物生机盎然的画面映入眼帘,当富有磁性与激情的标准普通话朗读送入耳畔,学生的五官被充分地调动。置身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必然产生更加浓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三、教学策略的多样化

单一的教学策略其乏味和腻烦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学生昏昏欲睡,索然无味难以避免。使课堂活泼鲜亮,充满趣味势在必行。根据自己的从教经验,我认为应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首先,课堂导入是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文、拉近学生与授课内容间距离很重要的部分,是能否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重要门槛。而课文文本又是多姿多彩的,因此在形式上可以采用多种课题导入方式,如解题导入式、作者导入式、故事导入式、问题导入式、情景导入式、温故知新导入式、开门见山式等。在朗读环节上,可以采用集体朗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个人朗读等。在讨论步骤中,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由两个同学站在正反两方的角度来思考论证自己的观点,由此碰撞出思辨的火花,不仅开阔思路,而且强化逻辑。在课堂小结上,可以先由学生从文章写作思路、行文结构、主要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文章主旨等方面选择其中某一两处来谈,再由其他同学点评补充。

“课改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课改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我们在继承传统与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历经质疑与挫败,也在前进中总结经验教训。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所有从教者都用与时俱进的态度端正自己,用兢兢业业的努力践行课改,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就会标渐行渐近!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文章过程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