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作文中的几个写作误区

2009-05-04 04:48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林 峰

【摘 要】在目前在校中学生中,中游水平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群体,如果能提高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对学校的升学率提高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部分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章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中层学生 教学方法

在高考中,作文满分一般为60分,全国各地各年高考作文的平均分一般在40分左右,因此,通常的,我们把平时考试作文分处于40分左右的学生称为作文中层生。相对而言,在全国各地的高中里作文中层生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作为一股成绩变数较大的中间力量,他们往往是学校提高高考成绩,完成高考指标的希望,是学校重点关注,精心辅导的对象。一般的,如果心态正确,方法得当,这部分学生往往都能取得较大的进步,在高考中现实作文分数的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作文辅导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再加上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所以,不少作文中层生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常常不慎误入歧途,闯入作文备考的误区,结果不但没有突破,反而地位不保,落得个“事与愿违”的下场,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因此,越是到备考的紧要关头,越要防止出现这种不良的现象。那么,这些学生最容易闯入的作文备考误区有哪些呢?就笔者所接触的来看,较严重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误区一:熟记优秀作文,套作可成捷径。作文模式化教学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它的模本往是那些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虽然许多地方的高考作文要求中明令禁止套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明的套作技巧还是让许多学生成了高考的大赢家。因此,迷信高考满分作文,模仿高考满分作文,甚至背诵抄袭高考满分作文成了许多高三学生乐此不疲的事情。而在这些学生中又以作文中层生居多。因为这部分学生本身是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对他们来说,更进一步是迫切的要求,是可望而又可及的事情。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老师的指导,还是自己的努力,提高作文分数立竿见影的办法确实没有,再加上许多信息显示,很多高考高分作文的特点是非常相似的,本校本班一些同学的高分作文也大多是模仿高考满分作文的。因此,所有的一切让他们有理由相信,熟记几篇高考满分作文,考试时根据实际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自己的作品,一定能使自己的作文分数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和突破。其实,对作文中层生来讲,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赌博”行为,是作文备考的一大陷阱和误区。因为,高水平的套作是建立在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雄厚的写作实力的基础上的,它们大多达到了那种把特定的形式和作者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的境界,因此,虽然是套作,不可避免地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仍然得到了评卷者的肯定,理所当然地得到了高分。但是,反观一般的作文中层生,大多只掌握了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要在短期内把一篇别人的文章改造成符合一定主题要求,又能真切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作品是很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具体写作时,自己背熟的作文与所写作文的主题完全没有联系,结果在浪费了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只能走回老路,按自己以前常用的文法写作,水平依然平平,甚至更差或写都写不完。二是四不象,即文中内容一部分按所熟悉的作文的结构思路行文,等写不下去的时候,只好用自己的话来充数,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既没有模仿文本的严谨,又不像自己的东西,显得不伦不类。三是生搬硬套,形似抄袭,也就是把人家的文章作细微的改动就当成自己的作品了。这对于熟悉原篇文章的人来讲,一眼就能看出。以上几种情况一旦出现,随便一条都几乎是“致命”的。所以,套作绝非一条人人都走得通的道路。那些一时找不到出路,又急于求成的作文中层生们尤其要清楚这一点,以免闯入这一“致命”的误区。

误区二:刻意追求亮点,提升发展等级。由于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明确要求从三个方面对作文进行评价,一是内容,二是表达,三是发展等级。其中的发展等级最高有10分,共有四方面十二点内容,说明中明确规定作文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这一点,因此,很多教师和资料都会大量地介绍一些制造作文亮点的方法,如写标题的方法、开头结尾的方法、修辞的方法等等,并辅以大量的高考考场优秀作文为佐证,让大家相信这是有效的。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他们的介绍都是肢解式的,即介绍什么内容就让学生看什么内容,而不理其所在文章的其他优点。这样,久而久之,就给学生带来了这样的信息:一个漂亮的环节,就能让作文得高分。其实这是错误的。比如说,教师经常说用排比造势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成为文章的亮点,然后找出一些高考满分作文来让学生看其排比式的开头或结尾,来强调这样开头或结尾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对此学深信不疑,于是,学生便开始在每次的作文中挖空心思地设计排比式的开头或结尾。但排比之外,他们就原形毕露了——整篇文章的其他内容与那排比的开头或结尾格格不入,反差极大,极不谐调。这就是目前高考作文中大量存在的无病呻吟的作文,它们饱受评卷教师的抨击和取笑,这就是片面追求亮点的结果。其实,作文的亮点不是孤立的,它是和整篇文章融为一体的,是自然得体的。脱离文章的整体去设计一个所谓的亮点,不仅不能成为亮点,反而会成为文章的“污点。这是极其危险和错误的。所以,那些试图在这条路上寻求突破的作文中层生们一定要三思而行,量力而为。不要迷迷糊糊地走进这个“闪亮”的误区。

误区三:热衷玩新花样,希望出奇制胜。在写作上,推陈出新、别具特色是作文成功的道路之一,也是高考作文评卷者所乐见和积极倡导的。但是,创新决不意味着背道而驰和奇离古怪,它也是要有章法和符合要求和规律的。一些作文中层生由于在传统章法或规定主题内一时找不到出路,于是就产生了创新的念头,希望在内容或形式上玩点新花样,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有这种想法是正常,但是,这些学生多数对创新的理解是较为片面的,他们简单的认为创新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特立独行,至于整体的考虑他们是置之不理的。因此,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所谓创新之作,其实很多都是没有文法甚至背离主题和要求。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新倒是新了,却一点用也没有。例如,2008年四川省一位考生写了一篇叫《叽叽和嘎嘎》的高考作文,结果被判为零分,因为这篇文章既不符合文体(书信体)的要求,又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它的体构为竖写式,大体是这样的:前半部分为“田鼠的口吻——叽叽叽叽叽……”一直写了几百个“叽”字,后半部分为“附:天敌回信——嘎嘎嘎嘎嘎嘎……”一直到结束都是“嘎”字。基本内容只有“叽嘎”两字,如此标新立异,谁能受得了呢?结果自然只有零分了。再如,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要求以“决不轻易说不”为题进行写作,但偏有考生大喊“面对灾难(台独、恐怖主义),我们要大声地说‘不”,话虽不错,可与要求相反了,所以,写得再好,也只有三十多分。其实,这个学生本想用“政治牌”来博取评卷教师“欢心”的,结果弄巧成拙,没能“得逞”。相似的情况还有:不许写诗歌,偏要写诗歌;不会写古文,偏用古文写;借用感情牌,向评卷人诉苦的,……这些所谓的新招,其实很多都是“烂招”。在高考中,真正靠这些成功的学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说,创新虽好,但创新不易。真正的创新作文,一定是一篇文法规范,内容充实,主题鲜明且符合其他所有写作要求的文章,而绝非简单的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这是作文中层生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否则,中层生就要变底层生了。

其实,作为作文中层生,已经是具备了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只是由于长期“原地踏步”没有突破,最后急于求成,从而踏入了以上这些常见的作文备考误区。因此,要防止出现这些情况,只要对自己的目标和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平价,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努力和完善,我想,要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取得一定的突破也是不难的。

★作者简介:林峰,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