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学校教研 推动新课程改革

2009-05-11 08:52胡大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反思

胡大军

【摘要】传统教研在功能上多表现为关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我们应反思学校的教研组织性质、机构、方式,以保证新型教研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教研组织应成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型组织,并建立合理的教研组织机构,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健全的教研制度,以保障教研和课改的实施,从而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校教研 反思

传统的教研行为只关注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取向。要把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变为现实,就必须思考学校的教研行为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让教师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从而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因此,我们必须反思学校的教研组织性质、机构、方式及保障,以保证新型教研的顺利开展。

☆反思一:学校教研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传统教研在功能上多表现为关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这导致有的教师从教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只停留在入职后的初期水平。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教研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还应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树立学校教研组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场所的新型教研理念。要使学校的教研行为发挥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功能,学校教研组织就应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要使学校的教研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就必须做到做到以下几点:①使教研组织的管理功能性变为专业引领性。②把教研行为的短期学习性变为持续长效发展性。③把强调竞争的结果性变为过程合作性。④把个人研究型变为集体研究、反思、交流,达到组内共同提高型。

☆反思二:怎样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织机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研热情日益高涨,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也日显重要。然而学校如果不创建一个合理的学习型组织和机构来指导、规划的话,教师的教改活动势必会各自为政,从而影响效果。为了引导教师的教改活动,促进其教改能力的提高,让教改担当起“科研兴校”的重任,走教改的组织化道路就成为了学校的必然选择。那么,学校应如何创建教研的组织机构呢?

1.创建学校教科室,并明确其职责、功能和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学校教科室,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负责校本教改的规划和管理,对外联系专家,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②组织课题研究。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立足校本,组织教师开展以应用性为主的课题研究。 ③收集教育科研信息,组织教育理论的校本学习和研讨,为教师搭起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同时,还要使学校教科室承担起“科研兴校”的重任,推动新课程改革。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教科室的管理职能,加大其管理权力,要让教科室有职责和能力去组织教师的一切培训和学习。

2.创建开放型教研组,建立网络式学习组织。

(1)为了有效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就得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上实现突破,不仅要在本专业上加强学习,还要在相关专业上综合发展、学习和提高,并加强与其他科目教师的合作。因此,学校应建立开放型教研组,以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以及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开阔视野,实现专业增值。当然,要使各学科老师都能跨科交流,还必须加强年级组的备课功能,实施教研组、年级组对教师的网络化管理。

(2)创建区域内的教研网络,实施资源共享。在学校学科教研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内的学科教研网,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以拓展教师互动的空间,从而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区域内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共同提高。

(3)学校应建立与高等院校、上级教研机构合作的研究制度,以保证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来源和支持。学校的教研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而进行的,如果仅局限于校内力量,而没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研究就经常会自囿于同水平上的反复,而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学校教研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实践发现,教师在上级教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研修和学习更能获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且可以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而上级教研部门也能更好地推动新课改,这样所产生的双向型网络式教研流程,就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平台,也为上级部门提供了真实的研究素材和资料。

☆反思三: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

1.立足校本教研,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

在新时期下,反思是校本研究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要使教研有效,学校就必须鼓励和要求教师在教学和教研中进行反思。教师的反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还形成了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真正成为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了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并克服了被动性和盲目性。

2建立说课制度,采用合作与交流型的教研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教师之间也必须加强合作,其有效体现莫过于集体说课。说课是教师对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在此活动中,大家把各自反思的三个过程拿出来探讨,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一所学校的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不仅取决于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智慧,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集体实践与集体智慧。因此,学校教研组织应为各教研组、备课组提供固定的时间和场所,以使教师能够加强合作,使集体说课成为交流的理想场所。

3开展课题研究,实施骨干带动模式。

教师在教学、教研中,在反思交流中,在集体说课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合作讨论中得到了解决,但有些问题却要在实践中检验和研究才能解决。由此可见,不是所有问题都要花时间进行研究才能解决,所以骨干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要发挥引领作用,以找到问题的价值取向,并论证问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同时还要规划研究的范围、主攻方向和目标。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推广经验。所以选题、论题的过程就是全体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而研究课题的过程则是全体教师收集资料、思考相关问题、论证相关结论、推广新课程,以及学习研究方法的过程,这样一来,整个学习型组织的成员就可以实现整体提高,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反思四:教研工作以什么作为保障?

要使教研得以顺利进行,除了在人员配备上要给予充分重视外,学校还应健全教研的相关制度,如经费使用制度、教研奖惩制度、教师业绩考核制度、教科室职责与权限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内容都应与校本研修、教师教研挂钩或向它倾斜。同时,在时间上还要给予保证,如学校可以对每学科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以用于教研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2).

[2]秦平等.校本教研基础理论与最新实践[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3]刘芳等.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