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任务型汉语课堂教学设计探析

2009-05-13 08:34贺胜兰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教学设计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界所提出的目前较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是要求教学者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任务型汉语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课堂任务 教学设计

一、引言

语言教学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第一阶段的代表方法是听说法,着眼于语言结构练习,学习者通过使用具体的语法和词汇项目,以模仿、重复、操练的方法进行语言学习,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第二阶段的代表方法是交际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需要,努力为学习者提供课堂交际机会,让学生关注语言的功能特征,通过既定的教学途径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第三阶段的教学法主要关注第二语言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这种教学法就是任务型教学法。它既不同于听说法,也不同于交际法,为此我们的教学策略也应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策略。究竟如何组织课堂才算是真正的任务型课堂,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语言教学,成为了基础教学的导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单纯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三、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样进行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六条需要遵循:

第一,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设计任务时应该尽量贴近现实生活,或者与现实生活有关联,或者属于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第二,形式/功能原则。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第三,连贯性原则。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层层衔接,构成一条任务链。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不但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也要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应该避免那些过程太多、程序太复杂的任务,最好能为学习者提供任务操作的模式。

第五,实用性原则。课堂任务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任务的设计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六,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个课堂设计者都应考虑的问题,设计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任务的趣味性,例如,经常改变任务的形式,对参加任务的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分组,精心设计任务的内容,当好指导者和控制者,使任务能顺利进行,使参与者都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运用任务型课堂常见的几种基本任务的(小组合作任务、信息沟通任务、解决问题型任务、决定型任务、交流观点任务)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几种新的尝试:

(一)将电视节目改编成课堂任务。电视中的许多节目形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刺激性等特点,很适合青少年学生自尊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将这些节目形式运用到教学中,能促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目,所有的环节都能运用于课堂中。通过反复分析和比较,我们认为,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幸运52”有两个环节比较适合。第一个是团队竞猜环节。每组由两个或三个成员组成,根据描述性的信息写出对应的词,并要求组内成员依次写出对应的词的一个字。根据这个环节,笔者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相似的任务。将全体学习者分成两个大组,每组选出来一个描述者和一个猜词者,两名裁判,一名计时者。每对一词可得5分,描述语言精彩加一分,用母语描述减三分。每三个词为一轮,更换猜词者和描述者。这个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效果非常好。第二个是信息接力。每组三个成员,第一个成员根据所看的视频,向第二个人模仿听到的声音,由第二个人再向第三个人模仿听到的声音,第三个人由听到的声音猜出视频中的活动。根据这个环节,我们将课堂任务设计成传递信息式的。对学习者进行分组活动,第一个成员直接接触需要输入的信息,一般为一段小文章,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向第二个成员进行描述。依次传递,由最后一个小组成员回答出所听到的内容。这个任务不但考察了学习者的理解能力,也考察了学习者的表述能力,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使用。

(二)改造小组活动

在课堂任务中有一种“拼合任务”(jigsaw task)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的方法是将学习者进行分组,组内成员所得到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得到所需的信息,将已知信息和交流所得信息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完整的信息集合。任务的关键是使学习者通过沟通,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使双方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但是,这种分组活动的形式太常见,如果长期使用相同形式的任务形式,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影响教学效率。于是,笔者对这种基本的任务形式进行了改编,使学习者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这种新任务的具体内容是:将学习者按人数分组,每组有两个以上成员,每个成员都设定一个编号,这样的组称为“原始组”。同时,每个原始组内相同编号的学习者又组成一个新组,称为“专家组”。原始组内各成员完成指定的工作以后,就加入到编号所属的“专家组”,与组内新的成员进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交流完成以后,各成员带着“专家组”所获取的信息,回到“原始组”,与“原始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并对已有的结果进行修正。这种任务虽然有三个程序,但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都是通过与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学习者在进行这种活动时更能体会到任务的真实性,及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三)为学习者提供通过与现实生活交流完成任务的模式。任务型课堂设计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真实性原则,任务的设计应该尽量真实,但是课堂教学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如何使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是课堂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学习者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方式只有电话和电脑,所以,在设计课堂任务时笔者就设置了通过电话通讯和网络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模式,使学习者可以通过与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交流,获取信息,完成任务。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在完成词语竞猜任务时,除了小组成员可以提供帮助外,还允许参与者用电话与中国朋友联系,向对方说明情况,寻求帮助,最后得到结果,完成任务。另外,还可以设计一类任务,需要参与者查询真实的信息,这样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查询来实现与真实生活的衔接。还可以设计观点交流类任务,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搜索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对网络上最主要的几种观点进行统计,然后结合自己的看法做一个简短的报告。这一类任务的设计存有缺陷,还需要不断改进。

五、任务型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分组活动时,各组内部成员的表现缺乏监督和约束。因为缺乏监管导致的问题包括:某些小组成员因为内向,或语言应用上有障碍,没有参与到任务中;小组成员用母语交流;虽讨论很热烈,但是讨论的内容跟任务没有关系;代表小组展示任务成果的每次都是同一个人,组内成员习惯于由发言者来承担任务的所有风险和责任,影响参与任务的积极性。所以,课堂上教学者要加强对学习者在任务中的监督,还可以在每组设立一个“法官”监督小组内成员遵守任务规则。

(二)任务指令要清楚明确,防止在任务进行中出现指令不明致使任务中止的情况。任务指令是学习者的行动指南,如果指令不清楚不明确,在任务中就会出现问题,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而课堂任务设计必须遵循连贯性原则,一个任务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后面任务的实施。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明确每个任务的操作步骤,确保任务的可操作性。

(三)设计任务时应该注意多样化,注意任务的形式多样化,任务的内容多样化,任务中学习者的组合方式多样化,防止学习者对课堂任务失去兴趣。

(四)注意对任务时间合理分配。任务型课堂是由一个一个任务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每个任务都应该在确定的时间内完成,但由于课堂上学习者的水平有差异,所以,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也有差异。教学者应该根据大部分学习者的进度来控制时间,为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提供额外的任务。

(五)任务的先后顺序要安排合理。比较难的,需要大量紧张思考的活动要安排在接近下课的环节,因为大量的紧张思考会使学习者感到疲劳,影响后续任务的完成。

六、结语

本文主要对任务型课堂设计原则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考察,在常见的五种课堂任务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对任务型课堂上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这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帮助,教学者在设计任务或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汉语学习的课堂环境,帮助他们更快地学好汉语。

参考文献:

[1]孙冬惠,李勉东.对外汉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J].汉语学习,2009,(3).

[2]赵夏.学在中国 学会生活[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增刊。

[3]冯洪飞.小组活动在中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增刊。

[4]金怡.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外籍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社区服务能力

[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增刊。

[5]刘月婵.对外汉语的“教学路子”[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增刊。

[6]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贺胜兰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102600;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国际部 102600)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教学设计
任务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验报告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阅读量对初中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