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成,方能解读深刻

2009-05-27 06:16王长新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教者

王长新

《白鹭》是郭沫若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郭老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了白鹭那精巧的外形、独特的动作。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白鹭》,很有些想法。纵观全课,教者试图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可给人的感觉,只停留在文本的表层,只触及皮毛,未深入内核。课上生成的一些重要信息,教师没能及时抓取,只是一味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操作下去,使得课堂比较呆板,毫无灵性和智慧可言。比如课文第七节“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教者先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而后让学生给这段文字描述的画面起个合适的名字。于是学生分别起了“瞭望的白鹭、孤独的白鹭、悠然的白鹭……”接着教师就各个名字作了简单的点评,又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里教者忽略了学生起名字的思考过程,既未及时让学生说出一些理由和依据,也未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白鹭在瞭望什么?笔者认为在这里既要让学生去想象白鹭在瞭望什么。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白鹭真的是在陈望吗?也许……也许……也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笔者认为,在这里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想象,走进白鹭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去表达白鹭的孤独,白鹭的悠然……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自己得到答案,真正体现个性化的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彼此交流中还会产生思想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不仅引导学生去学习语言文字,而且还会引导学生品味生活,体悟人生,使课堂教学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如果课堂上学生都在等待或追寻所谓的“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没有自己的思辨和交流过程,那么谈何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有幸阅读了特级教师孙双金《二泉映月》的一个教学片段,在教师的引领下,文本被学生解读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学生与文本、老师充分对话,学生与作者情感交流、心灵碰撞。

(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师:小泽征尔认为应该怎么听《二泉映月》?

生:跪下来听。

师:(板书:听,跪下)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拜网炳什么精神呢?你说。

生:他要跪拜阿炳不怕苦难折磨的精神。

生:我觉得他跪下是因为阿炳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写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生:他要跪下是因为阿炳美丽的心灵和坎坷的经历。

师:他要跪坎坷的经历,凄惨的人生。他仅仅跪这些吗?

生:他跪拜阿炳勇敢地同病魔作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师板书:对命运的抗争)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光明的向往。(师板书:对光明的向往)

师:(充满激情地)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小泽征尔跪拜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

师: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师生共同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人生的思索之中)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理念正是立足于儿童观的转变。在新世纪的课程与教学中,儿童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有创造力量,一旦点燃。将熊熊燃烧,生生不息。在孙双金这个教学片段中,教者紧紧抓住“跪”字,引领学生从另一个层面去感悟阿炳的伟大与不凡。走进这样的课堂,就如同走进一个真诚交流的座谈会,它会带给你激动、兴奋和智慧,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会让你时常感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学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作为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能仅是蜻蜓点水,应尽量发挥好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的能动作用,运用自己对文本解读的经验,跨越时空,去体验其中思想和情感,去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和意蕴,与文本作者达成共识,形成共鸣。为此,笔者认为,一要从作者的角度赏读教材,投乎其中,忘乎所以,充分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等;二要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学生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等;三要从教学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一位特级教师说:“要在文字里‘出生入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来读……”在谈到如何解读文本,于永正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情感;三要读一些关于文学评论方面的书。总之。文本解读既要靠教师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更要靠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教师就会因缺少一双发现的慧眼对教材的美丽视而不见。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些重要信息闻而不问。杨再隋说:“名师在课堂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如沐春风,怡然自得,此情此景,不少人认为是名师的方法高明,其实不然,主要是名师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视野开阔,文化境界高远。”正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解读好教材,处理好教材,组织好教学,才能把学生引向阅读的深层次。

猜你喜欢
阿炳二泉映月教者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张帮主
张帮主
张帮主
瞎子阿炳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泣如诉等
跪听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