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读后活动成为课内阅读与自主阅读之间的桥梁

2009-10-28 10:15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自主阅读英语阅读

方 夏

摘要:本文以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前、读中、读后这三个阶段中最关键的“读后活动”为例,浅谈读后活动对指导学生阅读,训练阅读技巧,顺利从课内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所发挥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英语阅读;读后活动;课内阅读;自主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课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占的课时比例也最大。课文阅读要完成语言输入、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以及阅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综合目标,由于阅读材料的体裁和内容不同,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思想,陈述内容和方法也不同,而读者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阅读目的也有所区别,因此阅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然而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停留在对词汇、句型、语法的讲解层面上,而忽视有意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整体理解能力,研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笔者在本文中将以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前、读中、读后这三个阶段中最关键的“读后活动”为例,浅谈读后活动对指导学生阅读,训练阅读技巧,顺利从课内阅读过渡到课外自主阅读所发挥的桥梁作用。

一、 课内阅读

在写这篇论文的准备阶段,我在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发行的《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年06期,看到一篇题为《读“对一篇英语阅读课文的15种处理方法”有感》的文中,由教育培训专家RuthWajnryb博士撰写的题为Just One ofThose Things ,an Accident 的文章,它所展示的15种处理方法,能够以实例启发和引导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引导学生领悟和挖掘文章内涵,从而使文章中的精华能被学生所感、所悟、所用。笔者受此启发,在所授的801班课堂上,对一篇短文也进行了多种处理,几十种方案供学生选择。短文内容如下:Three men are in the truck .The men are Sam ,Joe and Tom.The truck is pulling a house ,the men drive under the bridge ,the truck stops. Why? It is stuck under the bridge .

The men get out of the truck ,they look at the house ,they have a problem !Joe says,“Maybe we can pull the house out .”Sam says,“Maybe we can push the house out .”Tom looks under the house ,he looks at the tires,he lets some air out of one tire.The men let air out of all the tires.

Now there is half an inch between the house and the bridge ,the house is not stuck !The men get into their truck ,they drive away with the house!

[处理手法1]让学生提前阅读最近一周的报纸,收集类似的益智故事,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作简要介绍。

[处理手法2]学生2人一组,相互复述文章的大意。

[处理手法3]在通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阅读文章的标题,然后通过标题预测文章大意。

[处理手法4]把文章中Joe,Sam和Tom 三人的话改写成间接引语。

[处理手法5]学生扮演Tom,Joe,Sam三个角色。给他们准备好用桌子拼成的卡车和用凳子建成的房屋,还有棉线拉成的桥,用两个可压缩的纸箱做轮胎。表演结束询问他们对此故事的感想。

[处理手法6]在文章的结尾处补充一句有概括或启发作用的格言。

[处理手法7]读完文章后,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为这篇文章另拟一个标题。

[处理手法8]就文章中人物处理事情的方法,假想自己身处其中,你会如何解决。

笔者这些处理手法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处理阅读材料,每种方法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发散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自我发现、自我调整意识,要重要的是对阅读活动的延伸。

二、 读后活动

(一) 读后活动设计的四条原则

读后活动的设计本着目的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拓展原则和多预设、多生成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作为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应了解学生英语知识基础薄弱、语言氛围不浓的现实状况,针对此种现状,应清楚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应达到什么程度,应培养学生的何种语言能力,并将这一总目标分解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和每一课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活动。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传统的英语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辅助者。为了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更好地体验主人翁的情感,教师设计的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所在学校最近举办了一次“阅读之星”评选活动,主题是Friendship。一位教师设计的情景如下:

Youhave a friendbutheisaboy / agirl (Ifyoureaboysheisagirl .Ifyourea girl .heisaboy ).YouoftenplaygamestogetherafterclasswhenyoureinPrimarySchool ,butnow ,someclassmatesalways laughatyouwhileyoureplayingwithhim/her.Whatshouldyoudo?

此情景一给出,学生立即从对标题定义的迷茫中走出,令他们有感而发。

3.拓展原则

课后活动是对课内阅读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包括词汇、句型和语法,而不是对阅读内容的简单重复。

4.多预设和多生成原则

一节课的备课包括备课本和备学生,但再有经验的老师也会遭遇课堂小插曲,阅读教学中尤为常见,因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同一个词汇、句型、语法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做到及时调整,让整节课在自己的调控之内。

(二) 读后活动的类型

1.讨论。分为拓展型讨论和延续型讨论,讨论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口语练习有助于建立浓厚的英语语言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

在学完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MaybeYouShouldLearnToRelax 这篇文章笔者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四人一组),

①Whendoyoufeelunderpressure?

②Whatshouldyoudo torelax?

让学生对压力和缓解压力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学生上了一堂思想课,培养了他们的人格。

2.学生剧院

将作品揉进学生自己的感情,再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教师在共同表演中接触、沟通、领悟、回应、互相影响,彼此像伙伴一样地将读、写、听、说有机结合。此项活动能极大地满足初中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因此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促进了自我价值的体现。

3.阅读日记

笔者利用记日记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以方便学生们评价自己的阅读活动,在每周班会,每月底的交流活动中,笔者会认真查阅每个学生的阅读档案袋。

三、自主阅读

以上所讲的课后活动属于一种学习策略,而学习策略的培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其自主阅读水平。

笔者所在班的学生通过读后活动的优化设计,近90%的学生在阅读中都能有意识地运用讨论,分角色朗读,演剧本,和写阅读日记等阅读策略,并能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调整阅读策略,此外,还有许多学生能有效运用图书馆、网络、同学和教师等学习资源。大多数同学开始制订阅读学习计划,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制订了有效的评价机制,顺利由课内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从而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再是会读文章,不再是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了解外国文化,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生活。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自主阅读英语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