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2009-12-21 01:29齐东来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师

齐东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一种认知过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驾轻就熟地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借助信息技术。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谈几点感悟。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

整合不是“组合”,更不是“拼合”,它所表达的是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交叉、渗透、融合。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强调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文字材料、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网络等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

新课程所表达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目标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语文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在大量的、丰富的语文实践中进行,让学生从中感悟、习得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能力。语文教学要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乐学、会学、学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达到学习目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语文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满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要重视学生在现实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

1.发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的资源优势

近几年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资源在动态化、形象化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多元化的资源突破了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使更大范围的语文教育资源为我们所利用。

如学习《钱塘湖春行》时,可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去了解白居易的生平,搜集与该诗相关联的赏春诗作进行比较品味,并可写出融铸着自己理解、价值判断的诗评,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去欣赏作品,感悟作品的艺术美。可以说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为师生提供了一种获得知识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将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一种新资源,将成为师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内化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心理定势,这种定势反映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是仅仅将其作为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新瓶装旧酒”仅仅是代替了黑板与粉笔。虽然各地已经开始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项目,但也只是停留在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的掌握上,还没有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更高的价值目标。教师要懂得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师传递知识的教具,而更应该成为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的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环境,成为学生主体性得以展示的舞台。

2.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精彩的语文课,教师要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全部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联想力,让课堂充满一种自我陶醉的激情。当学生对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描绘的优美意境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作品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他们使其欲罢不能,以至达到痴迷的程度。音乐的魅力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诗歌的魅力使陆游“至夜,卒不就食”,语文课的魅力是教师创设营造出的欣赏氛围,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魅力。

语文课是形象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否积极展开,与教师的课前导入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课文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长处就是能利用图像、音乐、文字、动画形式,以动态、立体、全方位的视听效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教师可以按教材的逻辑序列和学生的思维设计方案,进行多种画面和音响的整合,将课文内容演示在屏幕上,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世界和背景中自主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收到了抽象与直观相通、历史与现实相映、内容与情感相融的教学效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思维集中于所学课文,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

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钱塘湖春行》、《春》等优美的诗歌或散文时,可以通过出示动态的优美风光片断,并配以优美的钢琴曲或其他乐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陶醉其中。这样的课件可以为学生欣赏作品创造出浓浓的抒情氛围,这种氛围下的课堂始终充满着吸引力,并诱导着学生去探索发现。

3.掌握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节奏

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爆出,学生很难有思考的余地。因此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教师只注重技术的操纵,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要留出空间让学生对语言艺术仔细地品味,涵泳其中,充分体会语言艺术本身具有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还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教师要适时调整情感,及时给予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让学生由对精美画面的关注转移到主动积极的思考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也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整合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情感因素,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及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打破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单一局面,从而实现交互式学习。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从而完成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聊天室等工具自由地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协同作业,以利于学生交流合作意识的形成;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不受一家之言的限制,博采众长,直接向专家学者请教;甚至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从文本阅读走向超越文本阅读,从纯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阅读,在同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

总而言之,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直观、形象、化静为动、交互性强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想象力的介质,创造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把对语文知识的探究精神发挥到极致。与此同时,学生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展现。作为参加“语文新课程教学”实验的语文教师,所拥有的创造空间将是非常广阔的。我们相信,只要肯于钻研、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反思、勤于重建,就一定能充分享受到信息整合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