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60例

2010-02-10 02:30吕玉红魏淑岩
中国药业 2010年15期
关键词:醛固酮内酯高血压病

吕玉红,李 然,魏淑岩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北 保定 072750)

抗醛固酮制剂螺内酯作为保钾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大样本临床研究证明,小剂量的螺内酯可阻断醛固酮效应,对抑制心血管重构、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1]。笔者观察了螺内酯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并与美托洛尔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除外原发性限制性心肌病及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所有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在平时一般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心功能Ⅱ级),通过超声心动图证实均存在舒张性心力衰竭,即舒张早期心室充盈最大速率/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E/A)小于1,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左心室无扩大。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67岁,平均(52.90±6.70)岁,38~45岁9例,46~55岁30例,56~67岁21例;原发病为高血压病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22例,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均存在者10例。对照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8~69岁,平均(52.43±7.57)岁,38~45岁10例,46~55岁32例,56~69岁18例;原发病为高血压病30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均存在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治疗原发病为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口服螺内酯40 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起始剂量为每次12.5 mg,每日2次,并根据心率调整剂量,心率不低于55次/min即按原量服药。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若不出现不良反应则均长期服用,并随访4年。随访期间,患者均每月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每3个月复查1次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改善情况。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若有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予以纠正。

1.3 疗效判定标准

用药半年后症状消失,超声心动图示 E/A值恢复正常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对照组的83.33%(50/6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8,P >0.05)。治疗组患者中有3例用药1个月后出现高钾血症,暂时停服螺内酯并调整饮食结构,复查血钾正常后又继续用药;有1例因反复出现严重低钠血症而终止用药。对照组无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者。

3 讨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因心室松弛和充盈异常导致心室接受血液的能力受损,表现为心室充盈压升高、肺静脉淤血而心脏收缩功能相对正常,尚能维持适当每搏量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原发心肌病变引起,不包括瓣膜性心脏病[2]。其发生机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主动舒张功能障碍,原因多为Ca2+不能及时被肌浆网回摄及泵出胞外,这两种过程均为耗能过程,故能量供应不足时主动舒张功能即受到影响,如冠心病有明显心肌缺血时,在出现收缩功能障碍前即可出现舒张功能障碍;另一种舒张功能不全是由于心室肌的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所致,主要见于心室肥厚如高血压及肥厚性心肌病,当左室舒张末压过高时,肺循环出现高压和淤血(即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此时心肌的收缩功能尚可保持较好,心排血量正常,故又称为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由于临床上后一种情况可发生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而目前这两种病又属多发病,因此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日渐受到重视。玛雅医疗中心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总体患病率已从以前的38%上升到54%,且未经校准的一年死亡率为22.2%,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死亡率相同(25.5%)[2]。因此,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心脏正常的舒张功能是为了保证收缩期的有效泵血,当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时,常同时存在舒张功能障碍。单纯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某一阶段,在此阶段积极进行药物干预,延缓心力衰竭进展相当重要。循证医学已证实,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对防治舒张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只有肺瘀血症状较明显者才适宜应用利尿剂减轻前负荷,但不宜过度,因为过度减少前负荷可使心排血量下降。随着醛固酮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清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合理应用及监测已成为热门话题。螺内酯防止心室重构、延缓收缩性心力衰竭进展的作用已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并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共识[2]。

本研究中,螺内酯防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美托洛尔相当,其剂量为亚利尿剂量(20 mg,每日1~2次),对心脏前负荷的影响甚小,且能阻断醛固酮效应,抑制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室舒张功能。作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是效价比较优的药物之一,易为广大基层医生所接受。

[1]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

[2]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7[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3-145.

猜你喜欢
醛固酮内酯高血压病
穿心莲内酯滴丸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评价卡托普利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HPLC同时测定羌药川木香顺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