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爱知世博会的特点

2010-04-05 15:17上海市继光中学200086潘红星王益洋
地理教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会场世博会展馆

上海市继光中学(200086) 潘红星 王益洋

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一届日本爱知世博会的特点,希望对我们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有所启示。

2005年3月25日,21世纪第一次综合性世博会在日本爱知县开幕,那次为期185天的国际博览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走近爱知世博会,处处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一、园区规划突出生态理念

爱知世博会的园区规划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作为一个核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从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以来,经过150年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和人的关系有了更多的领悟,世博会从展示奇珍宝物到尖端技术发明;从展示人类征服自然到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从人向自然无限索取到利用再生技术、新型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循环社会的构建,所以爱知世博会以“宇宙、生命和信息(Nature’s Matrix)”、“人生的技巧和智慧(Art of Life)”、“循环型社会(Development Eco-commuities)”三个副主题来策划整个园区的规划,进而突出“自然的睿智(Nature’s Wisdom)”这个主题。其次,人们出于对生态的担扰,这届爱知世博会并没有像1970年大阪世博会那样受到普遍欢迎,选址曾一波三折,最初它定位于有1300年历史,以传统陶瓷制造闻名的“海上市”,场地面积540公顷,会场当时建设的定位集中在新开发区,打算新建道路、土地和大规模建筑,世博会结束后转变为一个大规模的住宅开发区,实现通过举办世博会带动中部地区发展的目的。但是这引起广泛的争论,特别是在拟开发区内发现了一种珍稀鸟类(秃鹰),争论更加激烈,通过与当地居民的广泛对话,会场压缩到250公顷,后来又调整到173公顷。第三,爱知世博会现场址为距离名古屋市20公里以外的东部丘陵:长久手町、濑户市、丰田市,主会场长久手会场本来是青少年公园,公园位于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山青水秀,树木葱茏,里面有许多运动场地(羽毛球场、网球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分会场濑户会场为森林区,爱知会场本身有着令人深思的发展史。100年前由于开发陶土及采集干柴等,将原本森林茂密的丘陵地带变得一片荒芜,从这一地区流出的雨水常常引起下游洪水泛滥,只是在日本明治政府时,在奥地利人阿美利戈·霍夫曼的指挥下,植树造林、防沙治水,才再次恢复生态。所以这次世博会的后续利用就是恢复公园的本色。

爱知世博会预测有1500万人次的参观人流,高峰时可达30-40万人/天,既要保证人流的畅通,有舒适的参观环境,又要不造成对现有生态的破坏,在会场的设计布局上,爱知世博会充分阐述和展示了“人生的技巧和智慧”。在长久手会场建造了长2.6公里、宽21米、上下起伏达14米、最大坡度5%的平坦而又随丘陵地势起伏的“全球环路”空中走廊,将6个全球共同展区连在一起,构成主要的人流系统,减少人类行走对植被的破坏。环路的路基在走人的地方用的是从巴西进口的人工种植的木材,一般行车的地方用的是木屑压缩成的木板,行载重车的地方用的是由废旧轮胎、塑料碎块加工铺设的沙砾路面,脚下的路软而有弹性,雨天渗水,会展后可用到其他地方。场馆建设大部分是临时建筑,强调可循环材料的应用,积极采用和推广一些易于组合、拆卸和再利用的标准单元模块(Module:长18米、宽9米、高9米,中国馆订了五个模块),除利用原有的1万平方米左右建筑设施外,新建的15万平方米的建筑大多散布在森林之中,尽量减少原场地的改变,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树木和水体,即使不得已占有原有树木,也都一一编号,会展后再移植回原处。

二、技术应用为生态建设插上翅膀

世博会内根据地形地势设计建设的各场馆,不仅让人感受到日本国科技发展的实力,也让人体会到环保新技术新能源的发展给生态建设带来的潜力。

外观酷似蚕茧的日本馆建筑外立面由芦苇、竹子编织而成,里面用钢筋、木料做梁架,功能完备,结构坚固,造价却很便宜,更可充分采光、通风,减少照明灯和空调的使用。馆里的竹子飘飘渺渺,你看不出这些竹子是用纸造的。

丰田馆的基本理念是“地球循环型展馆”, 展馆的外壁为纸材料,内部装饰的一部分采用培植快、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植物系材料。利用建设在爱知县田原市的风力发电为会展期间的展馆提供所需电力,采用摩擦结合施工法(是一种为追求彻底的再利用,将部件上开孔降至最少的结合方法)搭建钢铁构架,以便在会展后进行解体,并作为建筑材料再利用,实现建筑废弃物为零的计划。

日立馆的外侧排列着小体积双面受光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双面受光太阳能电池可获得过去单面受光电池的1.3倍发电量,产生电力供日立馆使用。日立开发的世界最小级超小型IC芯片被首次用在世博会的入场券上,每一张入场券有特定的识别号码,凭卡可提供各种服务和识别个人资料,并可回收利用。

三菱公司的展馆为减少使用空调而产生有害气体,采用喷雾气化等自然手法降低建筑物与周边及展厅的温度。

采用大量废弃物再生建筑材料建设的名古屋市展馆——大地之塔,让流水从建筑物顶端流下,降温明显。

日本展区内所有的电力供应都是通过现场新能源系统(太阳能、风力、燃料电池)输送的,没有任何污染。

其他各国家馆在建筑选材上须达到日本国的环保标准,在建馆过程中受到严格的环保监督。免费提供的共同展馆由简单的木板和钢铁材料拼装而成。

1500平方米的喷泉奇观广场,以“花、水、风、日”为主题,庭院内有四季盛开的鲜花,庭院前的一排排银色圆柱上各有一个小风车在风中转动,设置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喷泉广场不时喷洒一下水雾,广场前庭的材料均来自发电过程中的废料,如使用水库流木碎片作为前庭道路的基材,使用煤灰等材料制成花坛边沿砌砖,利用漂流在火力发电站水口附近的海蜇、贝类等加工成含肥料的花坛土壤等。

会场内外的交通工具都是环保的,除运行着用电池驱动的环路电车和森林爷爷(小子)缆车外,长久手会场内首次运行了以压缩天然气为动力,在无人专用道路可自动驾驶、列队行驶,一般道路可像巴士那样由驾驶员驾驶的新一代交通系统“IMTS”(Intelligent Multimode Transit System),长久手会场和濑户会场之间运行着用高压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二氧化碳、氢氧化物,只排出水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巴士(Cell Hybrid Vehicle)。从名古屋到长久手会场试运行着日本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线。

三、公众参与是生态建设的有力支撑

“21世纪的世博会属于市民”,这是世博局局长洛塞泰斯的一句评价,生态建设离不开市民的自觉行动,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的因子。

爱知世博会会场内不设私人停车场,会场周围设置了六处便于换乘公交班车的停车场,驾车族必须从这里乘上免费班车,花上20~40分钟时间才能到达会场,在会场西入口和北入口处,每天早上都有几公里长的队伍依次排队购票进入会场,公众排队井然有序,等上几个小时毫无怨言。

虽然会场内人头济济,但在会场内外白天几乎看不到清洁工人,地上你也看不到任何纸屑等垃圾,垃圾箱旁有志愿者在耐心指导,将垃圾实行9类分类,当天回收的垃圾,有的马上用于发电或转化为燃料供会场现场能源之需。

中午在餐饮区你绝不会看到满地油污和餐后残食,参观者自觉地将餐具送到收集中心,即使是带餐的家庭,也在路旁井然有序地就餐,餐后会自觉地将垃圾带走,送到垃圾箱。口渴了从水龙头流出的“直饮水”,张口就喝。

同时世博会的生态建设本身是向市民宣传环保的契机,垃圾零排放(Reduce),多次使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贯穿于整个世博会始终,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为宣传动了不少脑筋,如号召中小学生做 一次环保旅游,从儿童抓起,实行环保积分制,如乘地铁来参观给1分,不要马夹袋给1分,积到一定分数,可换取世博会吉祥物——长毛绒的森林爷爷和森林小子,积分也可转到世博会协会,由协会以他个人的名义植树。

只要努力,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同样能创造舒适的生活。

(感谢财团法人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主设计人牧村真史、原田镇郎两位先生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会场世博会展馆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会场交流
来自十九大会场的福建女代表心声
会场内外
开会呢,严肃点行吗?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