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资源 鲜活地理课堂

2010-04-05 15:17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26670
地理教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南方人气候俄罗斯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26670 0) 李 卫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曾经看过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主人公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曹颖,她说自己的记忆力特别好,上学时候地理经常考100分。但是,她在生活中却往往不能正确的辨别方向,甚至不知道中央电视台在天安门的什么方向。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像曹颖这样的“方向盲”不在少数。这可能就是教育的悲哀吧,更确切说是我们地理教学的悲哀。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材的实施,让我们的地理教学柳暗花明。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当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时候,当然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这种教学体验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节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一、我尝到了生活进课堂的甜头

学习八年级上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后,教师都会对这两个分区进行列表比较,比较的项目无非是它们的地形特征、气候类型、资源、经济特点等等。而我在教学中没有按照常规教学进行对比,而是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联系了生活进行比较,效果出奇的好。

我列举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思考,看到这些问题,学生们乐了:

1.我们经常描述北方姑娘的脸像熟透的苹果,说明北方姑娘脸色比较红润,而南方人则脸色偏黄,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对于人类身高,其地域差异主要是“高纬高于低纬”。比如东北男人身材比较高,而且块头大,我们常常称其为“东北大汉”;而南方人身材则是“小巧玲珑”,为什么会有身高的差异?但我国最矮的却不是纬度最低的海南人,而是四川、贵州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3.为什么北方人方向感强,而南方人方向感就比较差?

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后,我们交流了彼此的看法。第一个问题主要与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系:北方地区冬季天气寒冷,使得人的脸部毛细血管增多,随着血流量的加大,脸部皮肤得到较多的营养,加速了新陈代谢,脸部自然红润了,而南方人脸色偏黄,是因为缺乏强烈的冷热季节调节,脸部毛细血管减少所致。此时学生自然就回顾起南方、北方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这部分知识当然就巩固住了。

关于人类身高的问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东北人身材比较高,是因为高大的身材单位体积对应的表面积小,利于御寒;同样的道理身材矮小的人单位体积对应的表面积大,利于散热,这就是生活在低纬度的人身材矮小的原因。照此推理,应该是纬度最低的海南人最矮,为什么实际上是四川、贵州人最矮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半天,也没找出答案。当我提示: “万物生长靠太阳”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四川人、贵州人长得矮是那里的光照少造成的啊。这时候一个学生嚷道:缺钙造成的!同学们都笑起来,我却正色的说:对,太有道理了!光照弱,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加上这里的食物以营养比较低的大米为主,而且又因气温高而消耗比较多,所以四川、贵州人身高最低也就不足为奇了。听了我的解释,同学们都信服的点点头。这时候,素有“小博士”之称的班长站起来说:身高还与人的生长分泌有关,而生长素的分泌有两个特点:一是晚上睡熟了生长素才会分泌,二是深夜一两点分泌最旺盛。低纬度地区终年炎热,晚上一两点还难以入睡,生长素分泌较少。高纬度地区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听了他的补充,同学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我也体会到了什么是“教学相长”。最后,我们共同总结出,中国人的特征:北高南低,北胖南瘦,北白南黑,而这些特征都和地理环境有关。

至于南方、北方方向感的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认为是地形的差异造成的:北方人一直生活在大平原上,白天能看到日出日落,晚上能看到高悬在天上的北斗星,不管是白天黑夜,确定方向非常容易。这样的地理环境导致北方人方向感和方向意识特别强。南方就不一样了,南方的地形多丘陵山地,曲折的水网,山丘的阻挡,往往看不到太阳从哪儿出来,又向哪儿落下,晚上的北斗星也不见得能看得到。所以南方人就不管方向了,只好按照前后左右来确定方位。地理环境导致北方人确定好方向再走,南方人不管咋走,走出去就行。这时候我听到一个同学小声嘀咕起来:怪不得北方人直来直去不拐弯,南方人见风使舵转向快,原来是这个原因啊。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另一位同学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也不一样呢?北方人性格豪爽,如果认为你是朋友,可以为你肝脑涂地、两肋插刀;如果认为你是敌人,他将与你不共戴天……不知不觉中,要下课了,我便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讨论解决,当我离开教室时,学生们还讨论的热火朝天呢……

三个问题解决了,北方、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粮食作物等知识也巩固了,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学生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学习还一直延伸到了课外。

看得出,学生们非常喜欢这节课,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联系了生活,学生觉得学习地理与生活很近,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看来,作为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路才能越走越宽。想到这些,我仿佛看到了地理教学的光明前景,仿佛看到了地理课堂的生成的精彩。

二、联系生活让我的课堂精彩纷呈

尝到甜头的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时时注意在课堂中引入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地理知识。渐渐的,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浓了,课堂气氛活了,甚至最调皮的学生也能坐下来认真探究了,课堂上因此而生成的精彩让我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降水时,我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位外国朋友暑假来我国旅游,7月中旬在北京一下飞机就遇到了一场雨,他便赶紧买了件雨衣,一周后,他来到了新疆,被新疆辽阔的土地,别样的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玩了整整一个月雨衣也没派上用场,于是在离开新疆到广州前就把雨衣送人了。可没想到刚到广州又是一场大雨,可怜的他气愤地说:“上帝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呀!”在学生的笑声中,我们阅读了我国降水分布图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结果?我国的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很快,学生便自己得到了答案: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而西部地区全年少雨,东部地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不是他倒霉,而是他不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这样就会使难懂、难记的地理原理、规律变得容易了许多。

又如学习“俄罗斯气候”时候,我用了西伯利亚人冬季用木柄取牛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俄罗斯冬季的严寒的同时,又产生了不解:为什么俄罗斯的冬季会这么寒冷?带着疑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当然就会积极探究了。当通过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等特点,了解了俄罗斯气候形成的原因后,学生们豁然开朗了,一位同学自言自语道:怪不得俄罗斯河流众多,航运价值却不高,是因为冬季严寒漫长造成的啊;另一个同学也说: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的农业都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不单单是因为这里水源充足,更重要的是因为气候比较温和;还有一位同学则想到了俄罗斯的人口、城市、工业的分布都集中在东欧平原的原因,他说自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西伯利亚地区面积广大,人口却稀少,也是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轻描淡写的提及以前学到的气候知识,学生并不能领会到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独特之处,也不能体会到俄罗斯冬天的严寒、夏天的炎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更想象不到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的东、西部气候差异有多么巨大。

三、我们的生活处处皆地理

实际上,我们的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其宗旨就是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可以说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重要的是发现。换一种方式学习,也许一切就会“豁然开朗”。

猜你喜欢
南方人气候俄罗斯
下雪后北方人的快乐,南方人不懂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没有一个南方人在聊天中用对过“您”
有一种痛,叫南方的冬天北方不懂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