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赢得地理课堂满堂“手”

2010-04-05 15:17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213017陆莉湘
地理教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级同学

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213017) 陆莉湘

课堂举手可能是每位任课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起始阶段,学生们的小手臂像棵棵嫩嫩的小葱高高举过头顶;渐渐地,如大风吹过,倒了一大半;慢慢地,遁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局面。手为什么就举不起来了呢?

手举不起来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害羞胆怯:具有粘液质和内向倾向性格的学生,由于羞怯胆小,害怕出丑,这类学生并不是真的不愿意举手,与做课堂的主角相比,反道更乐意做忠实的观众。这部分学生很少破坏课堂纪律、学习成绩中等,尤其突出的表现在高年级女生身上。

2、自卑失落: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其实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分化,学习接受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班级中,一些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偶尔鼓起勇气举手,却没有被老师点到,反复几次后,认定自己样样不行,因而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3、自命不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必然也是见多识广的,在整班授课制下,当大部分学生处于“消化不良”时,这部分学生却处于“吃不饱”状况。当全班无人能回答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学生很乐意以“孤胆英雄”的形象出现,独领风骚,但在一般问题面前,很少举手回答,把自己边缘化。

4、钻空子:学生在与任课教师的一段磨合后,很容易闻出任课教师的喜好,知道老师会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找不同的同学回答,有时,任课老师刻意针对不举手同学的提问,被点到的几率也是很低的,久而久之,对课堂回答问题的期待值大大降低,手举不起来。

二、教师方面

1、问题设计:好的问题设计就如一颗火种,可以把学生内心熊熊的大火点燃,很顺利融入任课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一些教师上课随意,甚至没有经过精心思考,拿起课本就进教室上课,信口提出问题,自然不能引起学生共鸣。

2、教师评价;学生从内心来讲,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的,评价不当、评价不及时、评价过火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信任感降低时,对回答问题的期待值也随之降低。

对初中学生而言,地理学科一门全新的学科,对每位学生而言,不存在吃老本的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人人平等。本人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整班同学齐回答和单独点名回答外,总结四招解决地理课堂举手问题。

第一招:接长龙

招数特点:①接长龙形式可以使用的场合比较多;②学生回答问题以接长龙形式处理,把单个学生面对老师回答问题的紧张感适度转移到全体学生中去,让学生感觉到还有其他同伴和我在一起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不是一个人,被评价的忧虑感降低;③课堂中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注意力下将,接长龙形式其实是在暗示学生“我有可能被老师提问”,适当调节课堂节奏;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任课教师课堂提问的“死角”,把提问对象扩大。

具体操作:可以以组或小队为提问对象,呈“︱”、“—”、“∽”、“∩”型,以接龙的方式逐个回答,若出现错误,依次顺延。

第二招:我请你

招数特点:当任课老师提出问题后,往往会选择班级中第一个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允许同学回答同样的问题,举手回答问题第一人会大受鼓舞,课堂中更加踊跃,而表现力稍逊的第二人乃至第N人,认为老师偏心,慢慢地,不再乐意参与课堂回答。① “我请你”体现一种尊重,通过师生间的对话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信任感加深。②“我请你”体现一种期待,老师眼中不仅有举手的第一人,也有第二人,还有第N人,请谁反倒是个难题。③“我请你”体现一种态度,任课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话霸”,对学生抱以欣赏的态度,谁说“生一定不如师”?

具体操作:任课教师重新考虑自己的站位,问题提出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选择不常被点的同学,亲自走到学生身边,给学生以信任的眼神和手势。

第三招:借势造势

招数特点:班级任何一种现象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尤其是作为考查学科的教师应学会“借势”,利用班级现有的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推波助澜。① “借势”需要任课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洞悉班级的近况。②“借势”需要任课教师有形同班主任的责任感,把班级活动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映出对班级动态的关注度,试想,有哪个班级开展活动不希望得到任课老师的参与呢?③任课教师“造势”成功,无形中与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亲其师,信其道”,很乐意参与课堂教学,手能不举起来吗?

具体操作:有准备地提前进教室,观察教室的黑板、墙体、宣传栏,甚至可以同学聊天,如班级中学科英雄榜、摘星榜、小组加分制等等都可以作为造势工具。

第四招:PK有理

招数特点:与教师相比,学生从不缺少热情与朝气,这是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说学生真的缺什么,那是缺一颗点燃火焰的火种,火种在谁的手里?教师。①课堂教学中适时采用PK赛,在于激起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在班级形成“你争我赶”的竞争局面,男生与女生、组与组、同桌与同桌、对手与对手都是PK赛可利用的资源。②既然是PK,必然有结果,给出PK的评价结果不是任课教师,而是身边的同学们,很多时候,学生更在乎的是学生给出的评价,远甚于教师本身,何不动用的群众的力量呢?③PK有意外的惊喜,PK是一种短时能量的爆发,平时在课堂中名不见经传的同学会因为偶然一次的“发光”,让同学刮目相看,对课堂回答的信心大增,一旦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举手问题迎刃而解。

具体操作:PK中各阵营各派出代表,代表本阵营回答问题,累计各阵营胜出的次数,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

课堂举手问题不是单靠一招半试就能解决的,是需要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等进行适时的调整,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与机制,让课堂中那棵棵小葱坚定的举着,赢得地理课堂满堂“手”。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班级同学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班级被扣分后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