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中的地理资源学好地理

2010-04-05 15:17陕西省洛川县中学727400路群明
地理教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学生

陕西省洛川县中学(727400) 路群明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寓教学活动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学习欲望;将学习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把知识要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将基本的地理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淀。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1. 利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传媒技术

当今的信息社会,现代人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这让我们获得了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如中国国家地理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综合性的地理网站;有地理教育的专题网站,有人口、水资源、矿产、河流、环境保护等专题网站,网站里信息丰富,甚至连一些地理专业名词都能在这里找到多条信息。上网畅游是学习地理最便捷,省时省力又经济的方式,是地理人的首选。

看电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首要方式,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等,还有云南电视台的《经典人文地理》,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多种地理信息图文并茂、清新自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以趣激学的目的。

2. 开发乡土地理资源

家乡的地形、土壤、植被、河流、气候、民俗风情、历史沿革等内容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对这些民土、民风、民情,中学生大多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在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画一幅学校所在地的地图,以学校所在地为参照物来研讨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等等;然后再分别指出学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有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再如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可以拿夏天升国旗时已艳阳高照,而冬季却夜色未消来对比例证。学习“季风”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当时的风向,然后再比较冬夏季风的不同,并让学生多次反复唱歌曲《黄土高坡》,对其中“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作进一步理解体会。学习“外力作用”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说明原理。

3. 解析热点问题

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国内新闻,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同时还带给我们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关心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就是关心我们自己。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热点的背景、缘由、过程、发展趋势等的剖析,从而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状况。从关于美伊战争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美国的侵略是为石油而来的;美军士兵经历了沙漠生活的严峻考验;伊拉克停止出口石油以后,人们的基本生活必需品都难以保证,只能依靠椰枣;大多数伊拉克人身着长袍,戴着面纱。解释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知:伊拉克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伊拉克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炎热;伊拉克盛产椰枣;伊拉克属于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刚刚过去的四川汶川、海地、智利大地震,使我们对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让我们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如何在灾难中进行防避和自救,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要关爱自然,关爱生命。当大灾大难来临时要临危不惧、众志成城。

4. 抓住特殊时间和即发事件

特殊时刻和特殊日期在地理上都有一定的原理支持。把6月22日前后定为夏至,是因为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冬季晴朗的日子里,照射进教室的阳光很多,我们不得不拉上窗帘,是因为此时太阳的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得厉害;月亮有时像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这种变化源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利用这些特定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教学,本身就是学于生活、解答生活、服务生活。

既发事件主要有天气的变化、天文现象、身边的特殊事件等。比如,下雪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下雪不冷,消雪冷。”有了感受,自然就有了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解释成因也就水到渠成。每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多发,这主要与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干燥少雨,植被稀少,且常有冷锋天气系统活动有关。从而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积极进行风沙源地的生态建设等地理素养培养教育。

5. 发掘课外教学资源

长期以来,我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学生作为弱势群体被迫顺从学科专家的权威,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容器”,其结果只能是发展“知识”而不是发展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扩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果放弃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照本宣科,那便是舍本求末,收效有限。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较高,昼夜温差大。近年来,该县在苹果生产管理方面实行“强拉枝,大改形,巧施肥,无公害”等技术措施,使洛川苹果色泽鲜艳、果形端庄、口味醇正、畅销国内外。通过让学生分析洛川苹果优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洛川民俗博物馆、洛川黄土地质公园,使学生对黄土的性质,成因等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洛川博大精深的黄土地域文化有了积累。从而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环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 尽可能多地开展实践活动

知识的应用是学习的目的,是靠实践来完成的。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把课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旅行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画一幅学校或家乡所在地区的地图;调查本地区的污染状况;监测记录自家的水电气的使用量,以警示节约资源;调查,统计生活中的日用品都来自于什么产业,从而了解我国的产业构成等等。我曾经组织学生开展过“安生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调查活动。先让学生分组向安生沟附近的村民了解治理前后安生沟小流域的植被覆盖、风沙大小、河流径流等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暴雨过后泥沙淤积,河水泛滥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向有关部门了解该小流域治理的原则及措施。然后带领学生到安生沟,实地考察安生沟今非昔比的变化。展现在眼前齐整的塬面,绿荫的沟坡,清澈的流水,使学生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小流域综治的成效由衷自豪,增强了学生“科学养家、科学护家”的意识。

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做到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猜你喜欢
生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