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青年教师要具有法律素养

2010-04-05 20:01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24期
关键词:体罚依法青年教师

●刘 新

中小学青年教师要具有法律素养

●刘 新

全面提高教师法律素质,特别是中小学青年教师(以下简称青年教师)的法律素质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拟就培养青年教师法律素质问题谈一点认识和看法。

一、提高中小学青年教师法律素质的意义

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法办学,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提高青年教师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其依法施教的自觉性,依法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行为,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依法治教,建设高素质教育队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依法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确保教师权益的需要。当前,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教育教学管理法规制度日臻完善。要确保教育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在加强教育立法的基础上,必须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依法维护学校、教师以及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实现教师全面发展的需要。法律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依法施教,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符合法规制度的要求,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一个优秀教师必然是一个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模范。

二、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法律素质的现状透视

首先,法律素质没有完全纳入青年教师素质的有效范畴,总认为教师身上的问题主要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未提升到法律层面看问题。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更多地强调其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师德修养,忽视了必备的法律素质。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青年教师出现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等诸多问题,更多地归结为师德问题,未从尊重人权、依法治教的更深层次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性,致使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从调查情况看,体罚学生现象减少,但57.8%的教师承认存在变相体罚学生的想象,比如罚站、禁止学生进入教室、罚抄作业等。

其次,部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由于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转移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对教育、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考试成绩乃至升学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着中考、高考指挥棒转。在这种评价机制下,部分青年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打着所谓合情、合理的幌子,不仅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现象,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让“违规”学生进入教室上课;不让学生离开教室或办公室,非法限制学生人身自由;随意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私拆学生信件;通过乱收费侵犯学生的财产权;为追求升学率,歧视甚至排斥差生,侵犯学生在选择和接受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等等[1]。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国家教育方针,侵犯了学生应享有的各项文化教育权利,同时也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恶劣影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再者,个别青年教师的违法犯罪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队伍结构、智力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青年教师中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特别是一些恶性案件,影响极坏。这些案件,有的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摧残学生心灵,致使学生受到严重伤害,甚至致残致死;有的还绑架学生,勒索钱财,甚至残忍地杀害学生等等。2006年9月,广德县一小学生从校园神秘失踪,警方确定该案为一起绑架杀人案,9月14日成功侦破此案,犯罪嫌疑人系该校青年教师郎某。据其供述,他早已预谋绑架勒索钱财,先是将其学生郭威威胁诱骗绑架,后因害怕事情败露,在自己家中残忍地将小郭威杀害。[2]

最后,对青年教师经常性的法制教育不够系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高地估计了学校育人环境对青年教师的正面影响作用,总认为进了学校门,青年教师就能自觉地遵规守纪。从目前学校法制教育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规划计划落实不够,效果不够理想,结合实际不够。表现在有计划难落实;有内容,但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有培训,但进行法制教育的时间不足。81.5%的人认为教师法律知识欠缺。

三、培养中小学青年教师法律素质的策略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青年教师的法制教育。要引导学校以及青年教师充分认识,法律素质是教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质量、办学水平的提升都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责任心、师生间的教育行为等都必须以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度加以固定和规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统筹协调全民普法、宣传以及公检法等各部门的力量,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教育规划,加强监督检查,抓好落实,不断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中小学必须把提高青年教师法律素质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抓紧抓好。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营造青年教师依法施教的浓厚氛围。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置身于一个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微观(校园)环境,青年教师会有意识地增强自身法治意识,按规章制度办事。实施依法治校,要逐步完善学校法人制度,明晰学校法律地位,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运行机制。各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按照章程依法自主办学;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实行校务公开,使学校的各项政务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要建立健全申诉制度,切实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将依法治教落到实处。要严格落实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更加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

区分层次,把握重点,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青年教师的法律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必须区分层次,把握重点,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脱产培训、举办法制教育讲座、以案说法、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等,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培训;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速度快、普及面广、受众受限少的巨大优势,将有关法律法规搬上网,使青年教师都能及时浏览学习,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和风气,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法治意识。同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法制教育的督查,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教育质量。

中小学青年教师除了学习《宪法》和全民普法共同学习的基本法律外,要经常性地组织学习 《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并将其纳入青年教师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按规定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在教育培训的对象上,要特别重视对学校负责党政工团等部门领导的普法教育和培训,特别重视对思想政治课、法律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普法教育和培训,形成学校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同时,要注意发挥公检法等专业部门人员的作用,聘请他们结合不同时期,针对易发案的环节和问题,经常性地给青年教师上法制教育课,使青年教师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

加大教育普法宣传力度,提高法制教育效果。切实加强教育普法宣传,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教育普法宣传。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培训教材的开发,编写适合的教材和读物,保证教材质量,以满足法制培训的需要。形象化教育是搞好青年教师法制教育的重要手段。要配合法制教育进程,积极开发法制教育形象化教材,制作多媒体软件,有重点、有选择地对基本法律、重要规章、重大案件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讲解,使青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悟,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定期举行以案说法讲座,构筑正确育人防线,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典型案例,结合实际工作深刻反思,防患于未然。

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法制社会实践活动,变知为行。提高法律素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要使青年教师做到知行合一,除了加强普法教育外,必须经常性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各种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学校可以就近和公检法部门开展法制教育共建活动,不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旁听案件审理;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利用节假日,对所在社区、街道、乡镇开展法制社情调查;还可以充分利用青年教师中的法律人才优势,成立法制社会服务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法制社会服务活动,走向农村、厂矿企业,积极为社会服务。服务社会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法律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法律意识升华的过程。

[1]陈俊珂.中小学法制教育途径的探讨与思考[J].天津教育,2005(9).

[2]http://news.qq.com/a/20060915/002054.htm

刘 新/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科技小学

(责任编辑:张 斌)

猜你喜欢
体罚依法青年教师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