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动教学法”成就化学高效课堂——以《燃烧与灭火》为例浅析

2010-04-11 12:40周晴晴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多元互动高效课堂

周晴晴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江苏南通226000)

“四动教学法”成就化学高效课堂——以《燃烧与灭火》为例浅析

周晴晴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课堂的高效性,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四动,即:实验带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和多元互动等四个环节。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验带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多元互动

所谓“高效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获得高效的发展,老师通过课堂的实施教学来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高效课堂应该转变观念,从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愿意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同时,大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课堂的高效性,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四动,即:实验带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和多元互动等四个环节。

下面笔者以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一堂课为例,对于“四动教学法”做简单的探讨:

一、实验带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利用好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击他们学习的兴奋点,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燃烧和灭火》这一节课中,实验贯穿始终,担当了重要的使命。

(1)创设化学情景,疑问中增强学习兴趣。如:实验1:引入课题时,点燃干燥棉布,自然创设了“燃烧”情景;实验2:“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让学生在惊叹之余,主动地思考:为何棉布没有被烧坏呢?从而带出燃烧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这一知识。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如: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中,通过假设、制定计划、实验、观察、解释与结论、交流和反思,让学生体验了一次愉快的探究之旅

(3)通过实验,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如实验3:白磷在水中燃烧,“水中生火”的实验,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只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水中亦能生火,当然通过该实验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再次加深了。

二、教师引动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下,尽可能地创造出最大的教育价值。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做出两个转变:改“主”为“次”,改“教”为“引”。

1.引动的必要性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取知识,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动。特别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作为一门新课程,知识缺口很大,教师的引动,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如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他们去探索、求知。

2.引动的方法性

在引动学生时,方法很重要,既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又要把握好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有足够的启发作用。所以,要掌握好引动的方法,应该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充足的课前准备,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实验、备教法。如①燃烧与灭火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所以课前明确宗旨:这节课只要教师做好适当的指导及分析;②准备合理的实验材料,比如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既要兼顾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不能过于放任和发散,对于实验用品的选择,笔者最后决定提供棉花(一干、一湿)、蜡烛、小木条、石子、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再如,灭火的方法引入时,提供6支蜡烛,但却只提供5种方法,在学生苦思冥想之际,自然引出第六种: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CO2而灭火。

(2)掌握好提问的技巧。①问题可直接从身边举出来,易让学生接受。②提问应从易到难,不可一步登天,让学生无从思考而放弃。③问题可增设些趣味性的东西。

如:燃烧定义的得出,笔者问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你都接触到哪些物质的燃烧?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认为什么叫做燃烧?由浅入深,逐步引动学生得到燃烧定义的真谛。

(3)灵活应变,变“问题”为机会。笔者曾在“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中,当手帕燃烧起来时,便利用此机会问学生,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手帕燃烧起来的呢?如果在实验时,发现没有看到熊熊的烈火,而是压根儿不燃烧,你们觉得又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此来,既化解了尴尬,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

三、学生主动

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与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艺术,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能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积极的化学课堂。在本节课中,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1.主动提问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问题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教学是科学问题教学,学生通过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观察与实验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如:学生在完成一干、一湿两个棉花的点燃实验后,很自然的提问:为什么湿的棉花没有燃烧呢?水有什么作用呢?水量的多少有没有影响呢?

2.主动思考

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在获取了信息和表象后,只有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类比,归纳推理,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在完成“燃烧需要的条件”这个探究实验后,积极寻找所完成实验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的方法,自然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甚至于得到偏离的结论,教师也不要妄加干扰和阻挠,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将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内化。

3.主动交流

真正实现高效,让学生思维得到提升,教师能从“有为”到“无为”,学生的主动交流,必不可少。只有主动交流,才能真实地展示思维寻找的过程。如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后,充分鼓励学生去交流,讨论,相互评价。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主动发言,从评价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多元互动

互动的课堂是充分参与的课堂,是积极有效的课堂。利用多种形式,既加快了教学节奏,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多元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课内外的互动等等。比如在本节课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师生、生生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利用多媒体影片展示了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让学生从中探寻他们灭火的本质原因,教学效果非常良好;燃烧和灭火这节课,与生活密切联系,课后让学生去寻找学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探讨逃生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在化学和STS相关的问题上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四动教学法”中,实验带动是方法,多元互动是形式,教师引动是媒介,学生主动是核心,在这“四动”的驱动下,让45分钟的课堂更高效、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才是目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摸索和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崔潇月.“四动教学法”引领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尝试[J].理科爱好者,2009,(2)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08-02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04

猜你喜欢
多元互动高效课堂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活问,问出英语课堂“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