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探讨

2010-04-11 12:40徐芬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

徐芬

(江苏沛县第二中学江苏沛县221600)

化学教学中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探讨

徐芬

(江苏沛县第二中学江苏沛县221600)

摘要:化学可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人类的生活,但化学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要面向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化学教学

问题的提出: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借助于各种科学技术及其他手段改造自然,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在此过程中特别是近50年代以来,生产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大增,人口急剧膨胀,环境问题上升为全球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的加剧,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不属于人类,但人类属于地球”。人类感到了危机,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人类在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了与地球和谐相处,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该战略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共识。

化学新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让学生了解与化学相关的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因此,化学学科与环境联系最为密切,结合目前素质教育,特别是化学新课改,及时将体现时代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两方面作粗略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

1.立足教材,常规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新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做到了反映新趋势,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更好的体现了时代性。新课程不仅在必修模块安排了大量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而且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设置了“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更直接相关的选修模块。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确立发展经济与环境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要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发展给人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更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为解决这些问题正在做什么,明确化学学科的发展方向,给学生指明化学学科探索、研究、创新之路。例如自从1901年第一个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酚醛树脂问世以来,三大合成材料发展迅速,给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塑料的难降解性,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2000年我国塑料废弃物总量就超过了5000万吨,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化学家们一方面正在研究废弃塑料的资源化问题,寻求降解的新方法;另一方面也正在开发对环境友好的塑料,如以乙烯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制成的聚乙烯光降解塑料、以纤维和淀粉为原料制成的微生物降解塑料等。通过这样事例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环境道德观、环境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并使学生采取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材中大多数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或阐述的。在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Cl2、SO2、NOx等有害气体及污染水质的废液,若处理不当,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1)改进实验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在化学实验污染治理中,根据本人的教学心得,可归纳出四种方法——微、改、合、成。①“微”就是实验药品的用量很少,即采用微型化学实验的方法,微型实验对毒性大、药品贵、易燃、易爆、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尤为必要,它能杜绝或明显减少实验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例如:卤素的性质实验,所用药品种类多,份量大,可将学生实验中的试管改为瓷质点滴板,既减少了药品消耗及废物排放量,又保证了实验现象明显。②“改”就是改进那些排放有害物质的实验,使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例如中学化学实验Cu与浓HNO3反应会产生NO2大气污染物,可将实验改为在一次性注射器中进行,把铜片先放入注射器中,然后用注射器抽取一定体积的浓HNO3,使铜和浓HNO3在密闭体系中发生反应,随着NO2气体的生成,慢慢抽去活塞,使得生成的NO2不致泄露。操作完成后可将残余物连同NO2气体一起注入碱中,从而有效避免了对师生的危害以及对大气产生的污染。③“合”就是将几个实验合并在一起,将本来存在几次污染的实验变为只有一次污染,甚至没有污染。如教材中“乙醇制乙烯”和“乙烯性质”的探究实验,就可合并在一起,减少了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④“成”就是用密封有化学药品的成品化的仪器来完成实验,如:密封有碘的“碘锤”和密封有NO2的两个连通的玻璃球可以分别完成“碘”升华实验,和“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

(2)妥善处理化学实验废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化学实验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若不及时处理而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习惯。因此在实验课教学把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还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例如实验后的金属(如铝、锌、铁、铜、镁等)交到指定点回收再用;酸碱类废液要中和(如废酸可用石灰乳或碳酸钠等中和)后,倒入下水道或指定点统一处理;含锌、锰、钡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加碱、碳酸钠或硫化钠,使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沉淀,残渣埋于地下。

3.结合有关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试还应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的联系,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及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如:2006年江苏高考试题中对环境保护的考察主要是讨论大气污染问题,考察面非常广。涉及到化学燃料中SO2的污染,汽车尾气(NOx、CO、碳氢化合物)污染,,大气中扬尘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破坏等。如第21题的切入点是研究稀薄燃烧,试题很好的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结合点新颖灵活,学生要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环境保护知识对题给信息分析,联想判断。第25题考察研究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以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问题。由此看来,高考中环保试题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这就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在习题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保知识的外部环境。

二、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环保课外活动,使活动成为化学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动在环保第一线,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学生把被动的接受环保知识转为自发的、主动的培养自身的环保知识。例如新装修的居室内,甲醛浓度往往很大,严重污染空气,居住者接触时间较长容易得白血病。我国《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8mg.cm-3。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定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及采取相应措施。再如我们学校附近的一条河与微山湖相连,通过测河水的pH值,判断微山湖的水是否适合鱼类生活。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如结合本地煤矿较多,可组织学生参观沛县坑口环保热电厂,了解煤的使用情况及让煤充分燃烧的方法;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观察污水排放情况及污水处理方法。为了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向周边的人宣传有关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方面的知识(如倡导健康的、有益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等等),加速环境意识社会化,从而形成人人都关心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和碧水,是全世界人民所向往并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关心社会生活,关心科技发展,增强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1]刘知新主编.中学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马志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11)

[3]陈卫国.化学教学应渗透环境保护意识[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2)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20-02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10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