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

2010-04-11 12:40李金红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习惯培养

李金红

(徐州市春晖中学江苏徐州221121)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

李金红

(徐州市春晖中学江苏徐州221121)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本文提出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细节重要性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师规范的板书,细致的作业和试卷批改,作业和习题的优化设计,实验的观察、方案的设计及规范化操作训练等多条途径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中学化学;培养;关注细节;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发现或听说一些所谓的“发挥失常者”,亦即平时很聪明,成绩也较好但在关键性考试如中考、高考中却并未取得应有成绩的学生。对于这些“失手者”,笔者认为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是有些学生对细节关注的不够。

“细节决定成败”,大凡事业有成者,无不特别关注细节。关注细节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当代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而做人、求知、与他人共处等方面均需要注意细节。因此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习惯也就成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对关注细节重要性的认识

要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养成该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课堂间隙或学生的知识疲劳期,必要时甚至少讲一个题目,也要给学生进行注意细节重要性的强化教育。

1.列举生活实例予以启迪

生活中有许多能够说明细节重要性的正反实例,经常给学生介绍,有利于给学生以启迪。例如,一著名公司老总在招聘时特意将一障碍物放在办公室门口,其他的应聘者却视而不见,有的从障碍物上跨过,有的从旁边绕开,唯有一位应聘者将障碍物挪到合适的位置,使其他人得以方便进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这位成功的应聘者并没有其它的过人之处,但是正是他注意到了这举手之劳的细节,体现了他为人处事的习惯和态度,迎合了老总的心理,从而使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利用化学史进行教育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秘诀之一在于他比一般人更注意细节。例如,拉瓦锡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卡文迪许等对空气中氩的测定,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的创造……正是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肯放过一丝丝的差异或变化即细节,才铸造了他们辉煌的硕果。

3.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教育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联合班主任开一次以“细节”为主题的班会。班会课上,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可以谈自己因注意细节而取得的成功,可以说自己因忽略细节而留下的种种教训,甚至还可以以诗歌、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细节的认识。最后同学们达成共识: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细节,减少因马虎而造成的遗憾。

二、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注意细节的训练

关注细节习惯的培养,除了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味说教,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同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

1.通过规范的板书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习惯

即使在当前深度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离不开必要的板书。有的教师板书龙飞凤舞,随意性太强,学生需仔细辨认才能确定其所写内容。致使有的学生一堂课下来只是在本子上记下了黑板上的内容,而不知教师所云,其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事实上,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其模仿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板书时首先要认真工整,其次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一是专有名词的关键字词有的写错(如酚酞的酞,石蕊的蕊,甲醛的醛,过滤的滤,漏斗的漏等),有的用别字代替(如长颈漏斗的颈写成直径的径,锥形瓶的锥写成腰椎的椎,量筒的筒写成水桶的桶,催化剂的催写成摧残的摧,硝酸的硝写成销售的销,质量守恒定律的恒写成平衡的衡等),还有的是混淆不清(如活性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碳,元素的元与原子的原,中和的和与化合的合,氨气的氨与硝酸铵的铵等)。二是化学用语写错,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和化学式在书写时不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数字的标注位置,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更是错误百出,不配平或虽配不平,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忘标或标错。三是计算题格式不规范,如不设未知数,不写答案,计算结果不注意小数点的正确保留,解出的未知数后面不带单位等。以上的列举也许就是部分学生感觉中学化学不难学但却考不高分的因素所在吧!事实上,对于这些细节之处,只要我们教师在初次遇到时用彩笔规范的板书示范,在平时遇到时再予以板书强调,必要时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两遍,我相信这样的结果肯定会使错误率大大降低。

2.通过细致的作业和试卷的批改,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习惯

教师对作业和试卷的批改绝不能是走马观花,只停留在传统的正误判断上,教师要仔细批阅,尽量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课堂集体纠正或个别指导。对于因马虎而出现的细节上的错误(诸如以上所述),要用红笔圈出后再打上错号,并要狠狠的予以扣分或严厉批评,决不能心慈手软,甚至是不闻不问。同时也要善于观察,对于一些书写认真、规范的学生,经常在试卷或作业中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而对于那些书写潦草,成绩较差者也不能放弃不管,要善于捕捉他们的某一亮点及时的予以表扬。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其实很利于提高教学成绩,因为只有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嘛!

3.通过作业和习题的优化设计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习惯

作业和习题的设计绝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教师要精心选择,既要注意数量适当,更要注意提高其质量,否则的话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达不到巩固和检查之功效,还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即使是一些方程式的书写作业,也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抄写几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例如,从反应类型、实验现象、生成物的特点等方面加以限制,让学生在抄写中有所“顾虑”。对于其它类型的作业,则可以通过一题多变、设置陷阱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学生对细节的关注。

例如,下列几种物质久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A.氯化钾B.烧碱C.浓硫酸D.熟石灰

变形1:下列几种物质久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A.氯化钾B.烧碱C.浓硫酸D.熟石灰

变形2: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久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A.氯化钾B.烧碱C.浓硫酸D.熟石灰

4.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训练,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习惯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心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失去对事物实际的观察,任何研究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观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的发明和创造无不始于对细节的观察。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一些结论、规律的得出必须通过认真的实验,仔细的观察才能获得。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从装置的连接到操作步骤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则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全面细致的进行观察,分析其原因。而对于一些反应迅速,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更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抓住关键现象,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不断的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习惯。

5.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创新训练,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习惯

有些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稍有不慎,则会使设计的方案不科学或错误。例如,有一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部分变质的题目,有些同学很快设计出了如下的方案:取少量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其实该方案一方面没有注意题目中的细节即“部分”变质,再者方案中没有提到加入盐酸的多少,倘若加入的盐酸太少的话,它会先和NaOH反应而被消耗,即使NaOH变质也没有气泡产生。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深入分析“部分”的含义,其实质是证明NaOH中含有Na2CO3或者说证明该物质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细节分析透彻了,学生自然会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证明并除去

Na2CO3)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通过类似实验方案的设计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继而也培养了学生注意细节的习惯。

6.通过规范化的操作训练,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习惯

注意细节是一个实验得以成功完成的重要保证,一个做事手忙脚乱、粗枝大叶的人是很难顺利完成实验的。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包括仪器的摆放,药品的取用,操作的顺序等方面,经常进行规范化的操作训练,便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做事态度,形成注意细节的良好习惯。

细节导致创造,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总之,细节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是促进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而关注细节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任务,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加以渗透和强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经志俊.重视板书设计保障有效教学[J].化学教育,2009, (4)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李晓文.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2)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27-02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15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习惯培养
上课好习惯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