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三效”课堂

2010-04-11 12:40孙秀红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导学案课堂

孙秀红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江苏海安226661)

努力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三效”课堂

孙秀红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江苏海安226661)

摘要:“三效”课堂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课时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对“三效”课堂模式的产生背景,相关概念,理论依据,“高效”课堂标准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三效”课堂;导学案;高中化学教学

2009年6月,随着江苏省“五严”规定的出台,“三效”课堂模式率先在南通地区展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一、“三效”课堂模式产生的背景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人民群众高标准教育需求的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如何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从数量满足期向质量提升期的新课题。要完成这一课题,我们必须依据教育规律,掌控教育发展的引擎——课堂教学,并通过加强对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研究即高效课堂的研究,来不断激活这一教育发展的着力点,使其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课堂教学程序和学科特点,“三效”课堂模式应运而生。

二、相关概念的阐述

所谓“三效”,是指“有效”、“高效”、“强效”。具体而言,就是“有效”复习,“高效”课堂,“强效”训练。

(1)“有效”复习:学生在接触新知识之前,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之间形成联系。

(2)“高效”课堂:指在教学中,教师充分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以最大的效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和谐、持续的发展。

(3)“强效”训练:教师运用点拨、解惑、提示、释疑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是进行启发性的描述,使学生得到仿效和借鉴;或是对有关问题的前景进行生动的描述,使学生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或是列举出一些矛盾的现象,选编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等等。

三、“三效”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观点,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主张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促使自己发现和获得要完成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效”教学模式即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启示意义的教学模式,必将促进教学改革。

四、“高效”课堂标准

(1)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要求,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应用学科教学的基本模式。

(2)教学目标明确、全面、得当,教学要求具体、有针对性,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目标达成的同时,能有意识地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组织和指导课堂教学。

(3)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正确、深入,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4)创造性地整合和应用教材内容,广泛挖掘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媒体资源、社会资源、学生自身和教师本身的资源。

(5)指导学生自学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期间要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自学之后跟上及时反馈矫正和总结深化。

(6)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情境,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问题要有价值,要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探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要能把学生的思维引至最近发展区。

(7)讲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针对学生的难点、疑点,帮助学生概括、提炼、升华,讲结构性、规律性、伸展性知识,讲求讲授的实际效果。

(8)教学环节流畅、层次清楚,时间分配紧凑合理,教学效率高。

(9)师生互动积极、充分;教师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问题设计合理,有层次,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10)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当堂落实达标。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反馈矫正;关注学习困难群体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的需要,学生参与度高,能使所有学生从自己的基础出发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清晰、扎实,基本技能有新的提高,对本学科学习有新的积极的学习体验,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培养与积累,学习习惯与情感得到良好的熏陶。

五、“三效”课堂模式的操作要领

在“三效”课堂中,“有效”复习是基础,“高效”课堂是核心,“强效”训练是提升。三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精心设置导学案以达到上述“三效”。以高中化学为例,这种导学案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课前预学。该内容一般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与新授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以思考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列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的知识;第三部分由学生列出预学过程中的疑问。根据课型的不同,课前预学的内容结构略有差异。对于复习课,该部分的程序为:预学能掌握的内容——学情调查——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2)课堂互动。该部分是教学中的精髓,是教学中最出彩的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面对各种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兴奋点、疑问点均能伴随学生走出课堂,融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中。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部分导学案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依据《课程标准》和《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列出2~3条学习要求;第二部分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为3~4个知识点(一般为填空形式),每个知识点下可设置如下栏目:①探究活动——根据知识点内容确定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实验探究等;②教师提醒——教师指出重点难点、易错点,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③思考练习——用以巩固知识的思考题或练习题,每个知识点为1~2题。

对于复习课,课堂互动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针对教学要求或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在课前预学反馈的基础上确立复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或盲点;第二部分则围绕目标选择相应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切口小),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第三部分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小结反思(易错点和难点);第四部分为巩固与提高,一般为4~6题(有针对性)。

(3)强效训练。新课改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而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初步领会和记忆了相关知识,但还不能灵活运用。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需要借助于习题教学。化学习题教学对于学生具有促进复习、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练习应用和培养能力的功能,对于教师具有对教学情况检查反馈的功能。习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导学案中,每课时的课后练习一般为12~15题,其中选择题8~10题,非选择题4~5题。选修班练习题易、中、难比例约为5∶3∶2,必修班练习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五、结束语

俗话说:授人以鱼,惠其时,授之以渔,惠其世。采用“三效”课堂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远离无重点的知识训练。课时中的具体训练重点应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换个角度说,课时目标的训练重点就是课堂训练的落脚点。精讲精练、“咬死”课时目标,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良策。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才是“三效”课堂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宿元昌.构建高效课堂要注重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8)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35-02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19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导学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