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弱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2010-04-11 12:40高兴邦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弱化探究性新课程

高兴邦

(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泰州 225300)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农村初中“四配套工程”的强力推进,实验条件大为改观,学校大都建有标准的实验室,化学实验基本能正常开设,加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有些难以完成的实验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与感受。但笔者走访不少地区的农村初中,发现大多数学校实验条件一流,使用频率却不高,实验教学存在被弱化的现象。下面对此问题略呈浅识。

一、农村初中实验教学弱化的原因分析

1.对新课程实验教学不适应

新课程的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存在着巨大差异,新教材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把实验分散在“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栏目中。部分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对怎样处理这些栏目中的实验感到无所适从,再加上有些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备,在实际教学中要么只是机械地按照“课内演示、课后学生实验”这种老方式进行教学,甚至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重复做同一内容的实验,要么老师包办了新课程教材中所有的实验,学生失去了亲手实验的机会。这是由于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新课程实验内容的诸多不适应,这使得许多农村初中教师、学生感到新课改后化学实验变得越来越繁,越来越难,其结果是普遍产生畏难情绪,出现实验教学弱化的现象。

2.实验教学存在探究泛化的问题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种可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值得重视。但现实中也存在着矫枉过正问题,有些教师将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的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对立起来,好象一切都得探究,不根据教材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考虑学生是否适应。其结果反而使许多教师、学生感到化学实验变得繁杂,造成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少做,而“探究性实验”很多的假做现象。

3.仪器设备、专业人员不能适应实验要求

2006年以来,江苏省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但所配置的实验仪器、药品是按当年学生数拨付的,几年下来,仪器、药品损耗量很大,又不能及时添加,导致实验条件不足,只好不做了事。此外,很多农村初中没有专职实验员,大多由一些后勤人员或是教学岗位落聘老师兼任,这些人员化学实验素质普遍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导致实验教学弱化。

4.教学管理、课时安排不能满足实验需求

新课改提倡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是一种很费时的教学方式,如课前需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的不可预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等,加上新教材知识容量加大、课本内容的编排也不便于安排实验,缺少足够的课时。还有的教师担心探究性实验比传统验证性实验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从而会影响教学进度,导致实验课时被压缩,学生分组实验的时间被挤占,不做实验也就顺理成章了。再加之现行的课程表仍按传统的教学方式编排,也不能适应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实验教学弱化。

二、防止农村初中实验教学弱化的应对策略

我们应当看到导致目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弱化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应从这些方面进行。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进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努力开拓实验探究的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拘泥于教材,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实质,力求理清编者意图,把握知识脉络,领会探究目的,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按照认识规律,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

2.领会新教材设计意图,着力构建实验教学的理想模式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发展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的主要特征。

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的实验目的,从而也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以单纯地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娴熟的实验技能,才能在独立思考中反思悟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增加实验探究的机会,大力促进实验教学的过程优化

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按学生个性化的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一直是我们教学实施的“瓶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越来越多,在不少地区,化学实验已列为中考项目之一。这也促使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格外重视,投入经费也比以前多了。并且上级部门每年还为农村初中补充大量的配套仪器及药品,使配套仪器、药品格外充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农村教师应通过开放化学实验室、分组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弥补时间及设备的不足。

4.制定实验教学实施细则,不断追求实验教学的最大效益

现行新教材虽然没有硬性划分实验活动内容,对实验基本技能的练习要求,也没有具体指派,这就给学生和老师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教师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继承原教学大纲的优点,根据新课程标准适时制定实验教学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哪些实验是学生必须做的,那些是选做的,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实验室和附属用房及专用教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配备标准和目录将根据课程改革需要适时修改,要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合格的实验教师、管理人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对学校实验教学要及时跟踪服务、指导、督促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保证实验教学不会被弱化。

当然,彻底解决农村初中实验教学被弱化的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中,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1] 李明.对化学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J].教学月刊,2008,(10):63-64

猜你喜欢
弱化探究性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写字教学的弱化与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