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华西论剑”

2010-07-27 03:24
中国记者 2010年2期
关键词:总编辑都市报报纸

探索未来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 陈代阳

都市报下一步要拓展发展空间,还必须发挥自身创新能力,发挥报纸传统媒体优势,同时也要深度介入新媒体,主动融入新媒体中去。我们准备重办华西都市报网,集团决心大,方向也非常明确。要通过自身和市场高度的融合能力寻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举办这次峰会,就是重在共同探讨都市报未来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有时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新闻晨报总编辑 毛用雄

我们都经历过各自的高速增长,这种状态是否会永远伴随我们?三年前我们就逐渐整理思路,引导团队不要搞利润崇拜,而是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争取走在历史的前列,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使命感,认清方向对选择今后的道路有重要意义。还要不断探讨商业模式、传播介质、组织架构等创新。

秉持责任与创新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曹 轲

中国都市类报纸以其突出的创新和突破能力,在短短15年成长中,已为推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创了中国新闻事业新局面,成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的中坚力量。我相信,在未来,都市类报纸一定会继续秉持责任与创新,在培育现代社会,启迪公民意识等方面有所作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而言,今天形势下,一个媒体一定要有新闻和价值观的结合,这样才会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品质。南都,无处不在,包括媒体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影响力等。南都现在是个日报群概念。 没有中国的发展,也不会有都市报的现在和未来,我们要一起推动。

以强大的采集力、表现力影响最广泛的人群

楚天都市报总编辑 张勤耘

在信息传递和获取日益快捷的今天,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都市报唯有积极投身变革,主动传播主流价值观,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以强大的采集力、表现力影响最广泛的人群,不断提升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和谐统一;加强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以合作来应对,以共赢求发展;站在时代前沿,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获取创新的空间,以诚信健康赢得绿色媒体生命之树的常青。

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

现代快报总编辑 赵 磊

网络带给受众的是,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作为一个整个过程来设计。是全方位平等参与。而纸媒在这方面有先天不足,所以我认为“融合”是要接受新媒体的一些新的点,也可说是理念。我们要办一张“以人为王”的都市报,在不改变报纸意识形态属性前提下,把报纸作为一件产品来生产和制作,不仅给予读者信息,也给予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

重在超越自身

重庆晨报总编辑 张永才

时代在变化,15年前的中国社会和15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国际国内所处环境完全不一样。读者也在急速变化,今天关注的东西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话语体系、文本都有所不同。所以,超越即是超越我们自身。又一个新的十年开始,适应80后、90后新一代年轻读者,以新的思考角度做内容、做品牌、做新增长方式,以此开拓都市报更加美好的未来。

采撷原创 做有影响力的报道

北京青年报副总编辑 史 玮

在新传播环境中,在市场化进程中,都市报是排头兵,必须有迎战的勇气。 靠什么从艰难的处境中突围?我们要用脚去采撷原创、独家新闻,做有深度、有内涵、有影响力的报道。都市报的优势之一就是贴近百姓,百姓的眼光、角度、语言就是我们的长项。这个冬天我们注定不会轻松,但我们相信,严冬过后,活下来的一定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那一个!

赵 磊

张永才

史 玮

王润福

鲍 剑

刘书志

错位竞争 谋求发展

半岛晨报总编辑 王润福

都市报需要在“同门搏杀”的泥潭中脱身,也需要在新兴媒体的“围剿”中冲出生路。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只有靠自己主动求变,才能实现更大发展。通过差异化办报,用一份“不一样的报纸”,避实就虚,与同类都市报、新兴媒体实现错位竞争,无疑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为方向,锁住固定读者群体,站稳脚跟,对外,研究市场,研究对手;对内,集中民智,鼓励创新,谋求更大发展。

在风雨中慢慢长大成熟

华商报总编辑 鲍 剑

从传媒业角度看中国都市报是改革开放在传媒业的内在冲动与中国国情下管理催生的产物,从出生之日起就是断奶的,在市场中搏杀,也是应市场之约而生。随着都市报影响力的增强,我们也有追求主流的内在需求,这就需要在风雨中慢慢长大成熟,要知道怎么样去适应改变,在新媒体冲击下积极转型,以自己的作为,形成一支独特的重要力量。

强化抗击打能力

大河报副总编辑 刘书志

都市报业的现状和前景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切皆有可能。都市报,一个十五年前出现在中国的传媒文化概念,如今“被危机”了,那就“居危思危”,理性考量自家的结构形态,检视并清醒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和没有什么,强化抗击打能力,扬长避短和以长击短。十五年来,都市报最勇于为之的就是竞争,储存有大量的竞争经验和教训,只要将自己的介质特性充分运用到位,就一定会生存发展下去。希望还在,明天会更好!

厘清媒体变局和传播趋势

潇湘晨报总编辑 刘 剑

在充分本地化前提下,以观点谋求看点,以深度谋求新意,以依赖谋求信赖,以好读谋求阅读,是数字化传播格局中都市类报纸的自存之道。厘清媒体变局和传播趋势,致力于都市类报纸网络化、移动化及其影响力资源产品化,跟踪传播新技术,创新媒体新形态,努力构建多介质、多品牌的现代报系,是当下都市报人的重要使命。

赢得年轻群体

每日新报副总编辑 王耀强

组员分工,用最快的速度数出幸运星的颗数。哪一组方法好,数的正确,幸运星就送给你们,于是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数数……学生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课的最后这位老师肯定了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也共同分享了成功后的喜悦——把幸运星分给了学生。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了丰富情感体验。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任何传统媒体都不会独善其身。在传播速度、资讯数量、互动方式都不占优势前提下,地方性、文化特质、读者忠诚度等是都市类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当下传播方式的转变确实在改变着众多年轻读者,赢得这一群体就会取胜下一个10年。

整合而不是对抗

贵州都市报总编辑 孙雁鹰

网络倚天剑,报纸屠龙刀,一轻快,一厚重。谁能刀剑合璧,谁就能称雄传媒江湖。网络优势在于快,在于海量信息,报纸的优势在于内容,在于公信力。二者整合,而不是对抗,将是大势所趋。 在整合过程中,报纸如何在品牌效应下丰富报道内容,延伸服务领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

内容生产的最强者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海峡都市报社社长 谢晶思

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带来了“媒体革命”,呈现出社会舆论多层次和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面对危机,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首先要做内容生产的最强者,只有依托高质量的内容,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和影响力。其次,利用强大的品牌资源和读者影响力,借助高新技术手段,稳固报业经营,开展多元探索,打造媒体航母,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抗风险能力。

刘 剑

王耀强

孙雁鹰

谢晶思

改变传播路数

燕赵都市报副总编辑 韩自贤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面世,中国报业进入了都市报时代;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创了中国互联网时代。都市报曾和网媒相互助力,度过共同发展的蜜月期。今天,尽管互联网的超速发展把正值青春的都市报逼进了“老媒体”行列,但都市报依靠自身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地域优势,绝不会未老先衰。只不过,要改变传播路数,实现报网杂交,培植媒体“双胞胎”后代。

创新是一种勇气——构建立体传播新格局

华西都市报副社长 李宇西

2010年华西都市报将进一步强化区域组合城市媒体优势,强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由此将启动四大重点工程,一是对华西生活周报进行改版重造,成为成都周报市场领头羊。二是创刊推出华西城市读本,全力抢占四川二级城市制高点。三是创办华都网。四是改制重组华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公司在传媒领域的多元化布局。如果说1995年是中国都市报的元年,那么2010年就是中国都市报构建立体传播新格局,实现全面多元传播的一年。

部分都市媒体口号、理念

理性、新悦、时尚 新主流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

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

—现代快报

早起看晨报 事事早知道

—重庆晨报

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

—大河报

百万大报,主流追求

—楚天都市报

办党和人民都满意的一流报纸

—华商报

关注天下大事,聚焦国内动态,贴近海南社会,引导都市生活,服务普通市民

—南国都市报

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

—燕赵都市报

追求最鲜活、最实用的新闻

—新闻晨报

精彩源自创新

—半岛都市报

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南方都市报

韩自贤

李宇西

周玉兰

练蒙蒙

变化的是传播手段不变的是新闻本身

兰州晨报副总编辑 周玉兰

今天的报网互动,是都市报与有实力的网络之间的互动;明天的报网互动,是都市报与自己的网络的互动——为网络读者提供流动的、海量的“快餐”,为报纸读者提供精细的、耐嚼的“大餐”;明天的记者是写、拍、摄集一身的全才;变化的是传播手段;不变的是新闻本身。

对都市报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江南都市报副总编辑 练蒙蒙

都市报面临拐点,要寻找新的突破。但我认为,都市报有强大生命力,适应能力也很强。虽然目前有新媒体冲击,但也是在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只要采取多元化经营和嫁接新技术,相信都市报作为主流媒体在下一个1 0年还有发展空间,我对都市报的美好未来很有信心。

猜你喜欢
总编辑都市报报纸
县级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统筹工作
报纸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专访《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我刊总编辑杜振民同志逝世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