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0-08-15 00:44苏宝芳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苏宝芳

(泰山学院政法系,山东泰安 2710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苏宝芳

(泰山学院政法系,山东泰安 271021)

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刻把握引领的基本内涵,高度认识引领的现实意义,积极探索引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努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也是其基本任务。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引领的基本内涵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或主导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发展,都必然要大力倡导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体系,以确保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与功能的发挥。”[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本质的东西引导和牵领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工作走向,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4]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我们更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下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性的思想文化,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青年,要有理想。”[5]胡锦涛也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突出这一主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机统一起来,使大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我们追求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目标,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基础,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要使大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之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要教育学生树立实现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的信念,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善于把远大理想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时刻准备着担当历史重任。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鲜明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品格,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统一于民族的整体价值观,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中华民族始终能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针对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义利观、苦乐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态度,为自身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勇于开拓和创新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气质,增强生存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引领时代进步潮流,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魅力。

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大学生。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选择的价值导向和道德人格的内在驱动力,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遵守者和模范实践者。

二、引领的的现实意义

1.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民的思想下手。”[7]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不去占领,就会给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带来可乘之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度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的复杂背景下,社会思想空前活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愚昧迷信等封建落后思想沉渣泛起,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趁机而入。这些不良的西方社会思潮动摇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取向,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划清界限,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文化价值观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学生的头脑,并以此指导实践,确保在高校中培养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保证高校健康发展。

2.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决定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7]总体上说,我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但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8]。这种状况表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刻不容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重大的人生课题面前分清是非,辨别黑白,从而确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使大学生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发展进步。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但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不先进的成分。在大学生群体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与时代特征相抵触的思潮;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正在迷失;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果不对这些成分加以清除,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势必会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偏离正确方向,为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提供滋生的土壤,从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目标的实现。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统一思想、意志,鼓舞人心、士气,整合、凝聚力量,形成一个和谐、先进、繁荣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引领的有效途径

1.抓好理论教学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塑造高级人才牢固政治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研究新的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以敏锐的政治思维和洞察力捕捉现实问题,小课堂和大社会相结合,激活整个教学过程,抓住学生思想敏感点,破解学生思想疑团,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问题讲精讲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保证。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授课内容情景化、信息化,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完美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9]。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潜能、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更容易无抵抗地接受外界刺激和信息的影响”[10]。高校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建设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设人性化的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以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培育大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和热爱之情;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倡导积极健康、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念,防止反动的、消极的、负面的信息滋生蔓延,消除有害信息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这样,使大学生从多层面和多空间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得到提升。

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高校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在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于自己是否首先做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心灵深处扎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8]高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自觉学习、深入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做到真学、真懂、真用。这样才能心口如一、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灌注精神营养,通过教师的模范作用,来带动学生真心拥护、真正树立和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守师道、修师德、正师表、履师职、炼师能、铸师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4.深化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健全的社会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之中,逐步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要把立足现实和着眼长远结合起来,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勤工助学、参观访问、扶贫济困、政策宣传、服务西部、大学生村官等主题活动,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让大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增强对党中央提出的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和乐善仁义的道德情操,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5.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11]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一是引导学生运用反省、反思、内省、慎独等方法,加强自我修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寓教育于学习、实践、娱乐之中,让他们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价值判断、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能力,确定正确的价值目标,规范自己的价值行为。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组织的作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大学生群体组织,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依托,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生动活泼的学生群体活动中,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能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8]只要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够引领他们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12],在为实现中国伟大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奉献智慧与力量。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2]吴潜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28-30.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4]王体正,张吉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少年[N].光明日报,2007-08-2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10.

[6]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8.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9]吴迪.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81-82.

[10]辛志勇,金盛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价值观教育[J].教育研究,2005,(10):26.

[11]黄永明.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4): 112.

[12]胡锦涛.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N].中国青年报,2007-05-05.

(责任编辑 梅焕钧)

The Socia list Core Va lue System to Lead the Ideolog ica land Politica l Education

SU Bao-fang
(Political legal departm ent,Taishan University,Shandong,Tai’an,271021,china)

Co 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deo logical and cu ltural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an importantposition,wem ustadhere to the body of socialistcore values to lead the ideo logicaland po liticaleducation.Lead to p rofound grasp of the basic content,a high degree of awarenessof the p 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lead and ac tively exp lo re effec tivew ays to lead,in o rder to develop the socialist cause of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 le successo rs tom ake due efforts.

SocialistCo re value system;Co 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 logical and po 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2-2590(2010)04-0136-05

2010-05-23

苏宝芳(1966-),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政法系副教授,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