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关系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0-08-15 00:44尹红霞王红菊葛庆焕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集体

尹红霞,王红菊,葛庆焕

(1,2.山东农业大学心理教育中心;3.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关系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尹红霞1,王红菊2,葛庆焕3

(1,2.山东农业大学心理教育中心;3.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文章综述了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关系研究的现状,总结了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主观幸福感;自尊;生活满意度

一、引言

主观幸福感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并作了许多理论与实证研究。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不仅对幸福感的本质、结构特点这一基本理论进行探讨,而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的来说,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展开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事件、情境和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内部因素,即个人内部建构决定着生活事件如何被感知,进而影响幸福体验。早期的研究重点在于证明外部因素,如事件、情境和人口统计项目等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后来,研究者们发现外在的、客观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当小。统计项目,如性别、收入、智力水平、婚姻状况等,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不足20%的变化,外在环境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化的15%。[1]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较小,研究者们转向研究内部因素来解释主观幸福感的变异性。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稳定的人格特质常有很高的相关。所以,很多研究转向了对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探索。

人格因素如果说不是主观幸福感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2]这一结论已得到许多研究者的支持。但有研究发现,人格因素也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一部分变异。[2]在人口统计学变量、自尊、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应付能力、适应能力等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2]因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所谓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对自我的积极情感性体验,由自我效能或自我胜任以及自我悦纳或自爱两部分构成。[3]主观幸福感(Sub jectivew ell-being,简称SWB)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长期以来,研究者们认为SWB有两种成分组成:即情感性成分和认知性成分。其中,情感性成分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认知成分包括生活满意度。SWB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3)整体性,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2]自尊是个体对自身满意程度的总体判断,而SWB是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总体判断,二者均代表着总体评价性变量,因此,自尊与SWB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

二、自尊与SW B关系的研究现状

关于自尊与SWB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一单向联系上。很多研究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自尊与SWB的关系较为密切,是SWB最强的预测因素之一。Campbell(1981)发现,在美国,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55。Converse和Rodgers研究也发现,在所有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的预测变量中,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最高。Furnham(2000)研究结果同样表明,自尊是幸福感的一个最有力的预测因素。[4]Gilm an(1999)研究发现,青少年总体生活满意度和总体自尊呈中等程度的相关。[5]Lucasetal.(1996)报告,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的相关系数在0.29-0.65之间。D iener and Emmons (1984)[6]研究发现,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与积极情感的相关系数达到0.46和0.34,与消极情感的相关系数达到-0.40和-0.46。在上述研究中,自尊其实指的是个人自尊(它强调自我独立性或个人性,即个人的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这些自我感受与评价来自于个人的特点、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到集体自尊对SWB有何影响。最近,Kyeong-Ho Cha (2003)[7]在考察韩国大学生的SWB结构水平以及SWB与人格变量如自尊、集体自尊和乐观之间的关系时发现,集体自尊是积极情感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自尊则是消极情感最强有力的预测因素。而集体自尊和自尊都是生活满意度最重要的预测因素。由此可见,不同的自尊在SWB各成分上的贡献是不同的。

国外对自尊与SWB关系的研究已相当丰富,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很贫乏,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张雯、郑日昌(2004)[8]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陈丽娜、张建新(2004)[9]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379,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其一般生活满意度也比较高。

不过,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高相关关系并不具有普遍性。许多自尊-SWB跨文化研究发现,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二者相关系数很低。如D iener and D iener在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自尊和SWB的相关强度跟一个国家的性质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有关。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如美国,自尊与生活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性,然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这种相关性却很低。其原因是由于社会化不同所造成的。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强调自我的个人性。前面也提到了,在这类研究中,自尊指的就是个人自尊,对这种个人自尊的强调,是个人主义文化的特征之一。因此,这种自我的个人性,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比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更为重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也更高。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里,强调自我的相互依赖性或集体性,即强调集体的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这些自我感受与评价来自于集体的特点、能力以及“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因此,这种自我的集体性,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就比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更重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也更高。由此可见,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社会文化中,高自尊感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幸福感。[10]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高相关关系并不具有普遍性。

然而,有关集体自尊与SWB关系的研究非常有限,C rocker等人[11]对美国人的一项研究表明,集体自尊可能是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预测指标。他们发现,即便控制了个人自尊的影响,集体自尊的某些维度仍与生活满意度有可靠的偏相关,尽管偏相关系数不高。Kyeong-Ho Cha[7]研究也表明,集体自尊是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尽管Crocker等人对集体自尊和SWB的关系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但他们仅探讨了一般生活满意度,而未涉及特殊生活满意度,仅控制了个人自尊对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但未控制其他重要变量的影响。我们说这是不充分的,因为社会支持与集体自尊均与社会交互作用有关,并且均对生活满意度具有预测作用,因此,在考察集体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贡献时,也应该控制社会支持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学者张力为(2002)[12]在考察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在预测青少年运动员的一般生活满意度和训练比赛满意度时的相对重要性时发现,即便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人自尊和社会支持三类变量的影响,集体自尊仍能对预测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度作出新的贡献,集体自尊是预测训练比赛满意度的最佳预测变量,对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度的贡献最大,这一结果告诉我们,需要用不同的自尊来预测不同的满意度,集体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贡献不容忽视,这对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群体可能尤为重要。文化背景、意识形态是自尊和幸福感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变量。同时也告诉我们仅使用个人自尊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局限性和使用集体自尊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必要性。

三、SWB和自尊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尊的高低维度、外显自尊对SWB的影响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自尊结构研究的深入,SWB和自尊关系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些研究者从自尊的结构出发,探讨自尊的稳定性、内隐自尊对SWB的影响,并且开始采用各种整合方法开展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一)逐步重视自尊的稳定性对SWB的影响

以往对自尊和SWB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的重视自尊的高低维度,随着自尊稳定性研究的兴起,一些研究者认为,对SWB和自尊关系的考察,不仅要重视个体自尊水平的高低,更要重视自尊的稳定性。所谓自尊的稳定性是指总体自尊的短期波动情况。Crocker(2002)[13]研究发现,个体在追求高自尊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个体自我调控能力的减弱,以及生理、健康水平的降低。个体追求自尊目标的失败会导致惭愧、愤怒等消极后果,从而使个体的自我评价降低,进而影响SWB水平。这提示我们要意识到个体在追求高自尊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Kernis,Grannem ann&M athis(1991)[14]提出研究者不能局限于自尊水平这一维度,需要进一步拓展至自尊的稳定性(Stability)方面。在此基础上,Paradise&Kernis (2002)[15]考察了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和SWB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且稳定自尊的个体倾向于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自尊的稳定性与SWB密切相关。KernisH.M ichae l(2003)[16]认为高自尊可能是脆弱的安全性的,稳定自尊才是真正的、最佳的自尊。不过,目前并没有足够研究探讨脆弱的高自尊和安全性高自尊与SWB之间的关系。

(二)逐步重视内隐自尊对SWB的影响

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的兴起,内隐自尊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因此,一些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SWB之间的关系。如Bosson等人(2000)[17]在考察内隐和外显自尊对个体主义文化中SWB、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时发现,外显自尊可以较好预测个体在积极和消极情绪上的差异,内隐自尊可以预测个体的积极情绪。Schimm ack&D iener(2003)[18]探讨了个体内隐和外显自尊对SWB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个体外显自尊是SW B的重要预测因素,而内隐自尊与SWB之间的相关并不显著。我国学者徐维东等(2005)[19]从内隐社会认知出发,考察了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SWB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外显自尊和SWB之间相关不显著,内隐自尊和SWB之间呈显著相关,内隐自尊可以有效预测SWB。还发现,在高外显自尊个体中,高内隐自尊个体的SWB水平显著高于低内隐自尊个体,在低外显自尊个体中,内隐自尊对个体的SWB没有影响。以上研究拓展了SWB的研究视觉,使得个体可以从无意识认知角度出发探讨SWB的作用机制,这无疑是SWB研究领域的一大进步。但人们对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SWB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成熟,在某些观点上还存在着分歧,因此,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的探讨。

(三)开展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国外对SWB的研究已经历了现象描述、因素探索和结构建模两个阶段,目前,对SWB的研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开始采用各种整合的方法开展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20]如D iener(1995)在对31个国家万名大学生进行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达到0.47。[21]Crocker, Luh tanen eta l.(1994)[11]考察了三个不同种族群体的集体自尊与SWB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亚洲人的集体自尊与SWB之间的相关比黑人或白人要强。Kwan et al.(1997)[22]在考察美国人和香港人的自尊、人际和谐在预测生活满意度时的重要性时发现,在美国,自尊与生活满意度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在香港,自尊与人际和谐都是生活满意感的预测指标。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其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因素、标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1]D iener E,EunkookM S,R ichard E et al.Subjec-tiveW ell-being:Th reeDecadesof Progress.Psychology Bulletin,1999,125(2):276-294.

[2]D iener E,Subjective w 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542-575.

[3]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82-86.

[4]Fu rnham A,Cheng H.Perceived paren tal behavio r,self-esteem and happ iness.SocialPsychiatric Ep idem iology,2000,35:463-470.

[5]Gilman R,Huebner E S.A mu ltim ethod investigation of themu ltidim ensionality of children’swell-being repo rts:discrim inan tvalidity fo r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Social Indicato rsResearch,1999,46(1):1-22.

[6]D iener,E.and EmmonsR A.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Jou 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logy1984,47:1105-1117.

[7]Kyeong-Ho Cha.Subjec tive well-being among co llege studen ts,Social Indicato rs Research,2003,(1):455 -470.

[8]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61-62.

[9]陈丽娜,张建新.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222-224.

[10]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11]C rocker,J,Luhtanen R,B laine B,.B roadnax S.Co llective self-esteem and p sychologicalwell-being amongw hite,b lack,and A sian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logy Bu lletin,1994,20:503-513.

[12]张力为,梁展鹏.运动员的生活满意感: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的贡献[J].心理学报,2002,34(2):160-167.

[13]Crocker,J,Con tingenciesof self-wo rth:Im p lications fo r self-regulation and p sychological vulnerability.Self and Identity,2002,(1):143-149.

[14]Kernis,MH,Grannem ann,BD&M athis,LC.Stability of Self-Esteem asaModeratorof the Relation betw een Levelof Self-esteem and Dep ression.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logy,1991,61(1):80-84.

[15]A.W.Paradise&M ichael H.Kernis.Self-esteem and Psycho logicalW ell-being:Im p lications of Fragile Self-esteem.Journal of Social and C linical Psycho logy, 2002,21(4):345-61.

[16]Kernis,M.H.Tow ard a Concep tualization ofOp tim al Self-Esteem.2003,14(1):1-26.

[17]Bosson,J.,Sw ann,W.B.,Jr.&Pennebaker,J. Stalking the perfectmeasu re of im p licit self-esteem:The blindm en and the elephant revisited?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logy,2000,79:631-643.

[18]Schimm ack,U&D iener,E.Predic tive valid ity of exp licit and imp licit self-esteem for subjectivewell-being, 2003,17:100-106.

[19]徐维东,吴明证,邱扶东.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562-565.

[20]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5):57-60.

[21]D iener E,D ienerM,C ross-cultural correlates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logy,1995,68:653-663.

[22]Kwan,V SY,Bond M H,Singelis TM.Pancultural exp lanations fo r life satisfaction:A dding relationship harmony to self-esteem,Jou 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logy1997,73:1038-1051.

(责任编辑 梅焕钧)

The Curren t Situa tion and Developm en t Trend of Stud ies on the Relation sh ip between Sub jectiveW ell-Being and Self-Esteem

Y IN Hong-xia,WANG Hong-ju,GEQ ing-huan
(Psycho logical Education Cen ter,Shandong Agricu ltu ralUniversity,Taian,271018)

The artic le summ arizes the recent situation of studies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 jectiveW ell -being and Self-esteem,and sum s up the further developm ent trend.Finally,itexp lains som e existing deficienciesand pu ts fo rward som e ideas for fu rther study.

Sub jectivewell-being;Self-esteem;L ife satisfaction

B 842

A

1672-2590(2010)04-0141-04

2010-04-25

尹红霞(1980-),女,山东菏泽人,山东农业大学心理教育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