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鬼铁匠型”故事考察
——兼与“水鬼渔夫型”故事之比较

2010-08-15 00:44刘洪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水鬼烤火城隍

刘洪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水鬼铁匠型”故事考察
——兼与“水鬼渔夫型”故事之比较

刘洪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水鬼渔夫型故事是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重要类型,“水鬼”与“渔夫”是这类故事的两个主角,因此被命名为“水鬼渔夫”型。事实上,在有的故事中,渔夫被铁匠所代替,形成一种与“水鬼渔夫”型相似的“水鬼铁匠型”故事,“水鬼铁匠”故事不但丰富了“水鬼渔夫”故事,而且对此类故事的命名也有一定的帮助,“水鬼铁匠”型故事还与中外鬼怕冷的故事相符。《生绡剪》中的“水鬼铁匠型”故事当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水鬼成城隍”类故事之一。

水鬼;渔夫;铁匠;故事类型

水鬼渔夫型故事是我国民间故事中重要的一类,很早就受到文学界特别是民间文学界的关注。最为人知的“水鬼渔夫”故事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之《王六郎》,这类故事大体情节如下:

渔夫经常在河边以酹酒或烧纸钱等多种形式祭奠水鬼,后来水鬼与渔夫结成生死之交。水鬼可以找人作替身来代替自己,使自己脱离鬼界。这个水鬼非常善良,有好几次机会可以找到替身,但他不愿意为了自己而使别人失去生命,因此此水鬼不能成为人身,一直是鬼。不过,这个水鬼的一念之仁让玉皇得知,让他成为某地的城隍,后来渔夫到这水鬼成为城隍的地方去看望老朋友。

这个故事在中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流传,故事的细节略有不同。但是“水鬼渔夫”这两个主角是不变的,因此这个故事就被命名为“水鬼渔夫”型故事。

最早研究这个故事的当为钟敬文先生。约在1930年,钟敬文先生在其《中国民间故事型式》中,收集了45种故事类型,第2种就为“水鬼与渔夫型”,然并未展开论述,但已经启迪后学,导夫先路。[1](P343-344)

后来德国艾伯华的《中国民国故事类型》,其中第132类为“渔夫与淹死鬼”型,也对此类故事作了归纳。[2](P218)

1985年,汪玢玲先生在其《蒲松龄与民间文学》中有“《聊斋志异》怎样提炼民间素材”一节,例举出了《王六郎》的例子。[3](P104)

对故事用力甚勤且成果显著的是顾希佳先生。1997年他发表《清代笔记中水鬼渔夫型故事的比较研究》[4]、2002年又发表《“渔夫水鬼”型故事的类型解析》[5],对此类故事从文献到田野展开了研究,资料丰富翔实。后来顾先生又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渔夫与水鬼”故事解析》,对此类故事作了分析。[6]

1992年李德芳、于天池两先生《古代小说与民间文学》对此有所涉及。[7](P55)

1998年金荣华先生《落水鬼仁念放替身——“水鬼与渔夫”型故事试探及其型号之设定》,鉴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未收此类故事,将此类故事纳入AT分类法并为该类型设定了型号。①

1999年刘守华先生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史》,在“明清民间故事”有“《王六郎》和渔夫水鬼型故事”对此故事进行辨析。[8]

2002年谢明勋先生在“海峡两岸民间文学研讨会”上宣读其《“水鬼渔夫”故事析义——以〈聊斋志异〉“王六郎”故事为中心考察》,在广泛占有前贤今人材料的基础上,对此类故事进行了考察。[9]

应该说,当下不论是民间的还是书面的有关此类故事已经被以上学者收罗殆尽,鲜有遗漏,所以近几年并不见此方面的文章。但是笔者发现,上述学者虽然对“水鬼渔夫”型故事爬梳甚勤,然而却没有发现与“水鬼渔夫”同样重要的一类,这就是“水鬼铁匠”型。就笔者所见,这类“水鬼铁匠”不但可以丰富“水鬼”故事,而且对此类故事的命名也有相当的帮助。在文献上笔者仅见3种“水鬼铁匠”型故事。

在清代白话小说集《生绡剪》第13回《杨树根头开竹花毒蛇泥马是冤家》讲“水鬼铁匠”的故事,故事主要内容是:

在浙江杭州府附近一个叫塘栖的地方,有一个叫柳如山的铁匠,此人心地非常善良,虽然是个铁匠但从来不打屠宰刀器。他结识了一个赵成章的老者,两人交情莫逆。有一天此老者告诉柳如山,他是附近河里的水鬼,他一直在找个替身好投胎变成人,但是赵成章心肠很善良,有一次他可以找一个乞丐作为替身,但这个乞丐是个好心肠的孝子,赵成章没有下手。后来赵成章这一念之仁受到玉皇大帝的赞赏,让这个水鬼投胎成为山东兗州府的城隍。后来柳如山到兗州见这个水鬼城隍,柳如山在这个城隍的帮助下,破获一起杀人案,自己也得到好报。[10]

在清代小说《鬼神传》第1至6回,也有一个“水鬼铁匠”的故事:

在永乐年间,广州府有一个叫秦闰的铁匠,此人每次饭前都要祭祀河边的鬼。附近河里有一水鬼名叫丘云瑞,每天化作老人来铁匠铺里烤火。两人成为好朋友。水鬼丘云瑞在河边经常救人,有一次救了一个投河自尽的妇女,这名妇女以后生了贵子。因为水鬼经常救人,功德不小,上天命他为惠州城隍。后来秦闰到了惠州,得到了好报。[11]

据《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探讨》,也有水鬼铁匠的故事:

“渔夫和水鬼”故事情节偏重在解释水鬼为何成为城隍,通常是:“心存善念的水鬼帮忙渔夫打鱼,被渔夫泄露拖人下水的天机,但水鬼心中不以为意,牺牲自己脱离困境的机会,最后被升为城隍。”惟流传在台中东势的《水鬼变伯公》传说故事与屏东内埔的《水鬼的故事》两则台湾客家传说故事的结局都是水鬼变伯公而非城隍,其中《水鬼的故事》发生在屏东内埔,水鬼听从铁匠老陈的劝告,一心向善最后成为伯公。[12]

以上3个故事与“水鬼故事”最大的不同在于,铁匠代替了渔夫,故事情节大体一致,但还有一些细节之不同。

先说铁匠与渔夫的不同。一般来说,在“水鬼故事”中,水鬼是主角,而渔夫或铁匠可以换成木匠、鞋匠或石匠等,这并不怎么影响故事的发展。但是从故事贴近生活这一方面考虑,渔夫是最自然的,因为渔夫天天在河边打鱼,而水鬼也居住在河里,这样水鬼与渔夫交成朋友是最自然不过的。但是从笔者所引前两部小说来看,铁匠与渔夫成为朋友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虽然铁匠离水边不如渔夫近,但是铁匠打铁都要生很旺的火,而这些水鬼都是来烤火的。如《生绡剪》中这样写道:

柳如山见他(指水鬼——笔者注)年纪高大,状貌可怜。疾忙掇根凳与他坐了。就去把风箱拖上几拖,余火尚存……

我因到此处行医,被人谋取枉谢钱十两,没水而死,该有四百八十五日水鬼之难。每当风雨之际,水泽凄凉,风来如刮,雨点如钉,鱼惊鳖撞,种种苦楚,千言难尽。水府道我是有出身的鬼,阴雨之际,放我上岸避难。[10](P261)

这个水鬼住在水中是非常寒冷的,因此他找铁匠来烤火。在《鬼神传》中亦有如此描写:

却说秦闰祝鬼亦有年余,只吊得一鬼姓丘字云瑞。其鬼原有二德,此所谓老鬼有灵。一日摇身变化,每四更时分,秦闰轻身打铁。其鬼叫门讨火,在于炉边烘火。日日如常。一朝秦闰问曰:“老丈朝朝附火,你住在何处,姓甚名谁?领教。”其鬼答曰:“老拙姓丘表字云瑞,就在本埠捕鱼为生。”[11](P398)

这则故事中也是水鬼来烤火,这显然是因为水鬼住的地方很寒冷,否则这个水鬼就不会来烤火。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使水鬼与铁匠结成好友非常自然。进一步说,铁匠其实代表火,水与火结成朋友,这与中国五行也是相符的。除此之外,水鬼落在水里,他们会感到寒冷,这不但符合人们生活的常识,而且鬼怕冷烤火也是中外文学中常常用的一个典故。

袁枚《续子不语》卷3《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有“并言鬼无乐趣,每苦寒冷,必欲就人身傍,吸其生气,使得融畅”[13](P43)的说法,如此说来,鬼遇到冷的情况最自然的方式就是找到火源。

钱钟书先生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就讲到魔鬼住的地方非常冷,他到钱钟书的房里的目的之一是烤火:

“论理你跟我该彼此早认识了,”他说,拣了最近火盆的凳子坐下:“我就是魔鬼;你曾经受我的引诱和试探。”

(魔鬼说):“内地的电灯实在太糟了!你房里竟黑洞洞跟敝处地狱一样!不过还比我那儿冷;我那里一天到晚生着硫磺火,你这里当然做不到——听说炭价又涨了。”

(我说):“老人家觉得冷吗?失陪一会,让我去叫醒佣人来沏壶茶,添些炭。”

(魔鬼说):“反正我是烤火不暖的。我少年时大闹天宫,想夺上帝的位子不料没有成功,反而被贬入寒冰地狱受苦。”[14](P1)

这些描写表明了外国的魔鬼也是怕冷的。虽然魔鬼与水鬼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同类鬼,但同为鬼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鬼怕冷而烤火的例子中外都有,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因此水鬼与铁匠之结合就不会让人感到陌生。

在中国鬼文化中,很多鬼都是怕冷的,每当下雨时他们都非常寒冷。杜甫《兵车行》中有“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诗句。这与《生绡剪》中的鬼描写非常相似,也就是说,水鬼与铁匠结成朋友不但与“生活实际”相符合,也与中国的鬼文化相榫合,故其可信性并不亚于水鬼与渔夫。

第二,《鬼神传》的丘云瑞并非找人作为自己的替身,而是一直在救助别人。这一点也与其他“水鬼渔夫”型故事不同。从发生地点上看,《生绡剪》的故事发生在浙江与山东;《鬼神传》的故事发生在广东。这两个故事从地点上说也丰富了此类故事。

第三,《生绡剪》中的“水鬼铁匠”故事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它的成书时间比较早。据顾希佳先生的辛勤搜集,他认为这类故事最早成于南宋年间。但是谢明勋先生认为:“事实上,此数事或有言及‘水鬼’者,然多数并非触及‘渔夫’……易言之,其事是否宜以‘水鬼与渔夫’故事类型之源头视之,当不无疑义存焉。”谢先生比较委婉地认为这些故事并非“水鬼渔夫”的源头。而谢先生认为顾先生提出的明人沈周《石田杂记》(成书于明代成化间)中的“黄天荡渔者”为此类故事的最早源头。关于这两点笔者都与谢先生的观点相同。[9](P219)

事实上,“黄天荡渔者”与“水鬼渔夫”还有一定的差距,故谢先生认为“故事极为相近”[9](P219),只是相近而已。那么除此之外,此类故事较早的就是《聊斋志异》中的《王六郎》,事实上,《王六郎》与《生绡剪》几乎同时出现。也就是说,《生绡剪》的故事还是很早的。

从上面3个“水鬼铁匠”型故事来看,这类故事也是广泛存在的,因此对此类故事不能等闲视之,“水鬼铁匠型”的出现对此类故事命名为“水鬼渔夫”是一个有力的挑战,“水鬼渔夫”已经不再适合这类故事的名称,似乎应该改为“水鬼成城隍”或“水鬼找替身”型。

另外,当下网络上有少量“水鬼铁匠”型故事。这些都是口传故事,但其形成大约都是当代人借助古代故事编成的,故不在讨论的范围内,但亦可见“水鬼铁匠”故事之盛行。

[注 释]

①参阅金荣华《落水鬼仁念放替身——“水鬼与渔夫”型故事试探及其型号之设定》一文,中山大学中文系编辑的《民俗与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入。

[1]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德]艾伯华.中国民国故事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汪玢玲.蒲松龄与民间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4]顾希佳.清代笔记中水鬼渔夫型故事的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

[5]顾希佳.“渔夫水鬼”型故事的类型解析[J].思想战线,2002,(2).

[6]顾希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渔夫与水鬼”故事解析[A].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李德芳,于天池.古代小说与民间文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8]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9]谢明勋.“水鬼渔夫”故事析义——以《聊斋志异》“王六郎”故事为中心考察[A].古典小说与民间文学——故事研究论集[C].台湾:大安出版社,2004.

[10]佚名.生绡剪[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11]佚名.鬼神传[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12]谭元亨.海峡两岸客家文学论[M].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6.

[13]袁枚.续子不语[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

[14]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M].北京:三联书店, 2002.

(责任编辑 王红丽)

Study on the Story of theW a ter Ghostand the Blacksm ith——the Rela tion between itand W a ter Ghostand the F isherm an’

L IU Hong-Q iang
(Schoolof L iberalA rts,ShandongNo rm alUniversty,JiNan,Shandong 250014)

Thewater ghostand the fisherm an isan importan t type of China’story.In thisk ind of story, w ater ghost and the fisherm an are the twom ain characters.But in som e sto ries,the fishenm an is rep lcaced by b lacksm ith.So the Story of thewaterghostand the b lacksm ith is sim ilar to thewater ghostand the fisherm an. The Sto ry of thewater ghost and the b lacksm ith is he lp fu l to the study of thewater ghost and the fisherm an. Thewater ghostand the b lacksm ith in ShengX iaoJian isone of early story in which“the ghost becom ingtown god”.

water ghost;fisherm an;b lacksm ith;sto ry type

I207.7

A

1672-2590(2010)04-0063-04

2010-05-21

刘洪强(1974-),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水鬼烤火城隍
两个城隍
烤火
城隍庙的来历
城隍庙的来历
半条被子(三)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烤火
烤火
水鬼(下)
水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