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族词语的形成及使用情况探微

2010-08-15 00:44孟晓慧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动宾新词义项

孟晓慧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山东泰安 271021)

“晒”族词语的形成及使用情况探微

孟晓慧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山东泰安 271021)

本文对新词“晒”的产生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出新词“晒”的广泛使用,已经使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以“晒”为共同特征的词族。新词“晒”的高频使用有其语义和结构上的基础,其中类推机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对“晒”族词语使用中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也作了详细说明。

“晒”;“晒”族;特点;类推

“晒”是当前网络、报刊上很流行的一个词语,有别于其传统含义“晾晒、曝晒”,它表达了“展示、公开、共享、分享”等含义。这个意义的使用,使“晒”成为一个新词语,并由此形成了以“晒”为共同构成成分的词族。各种公开媒体对“晒”的使用,增加了其使用频率,也使它所表示的意义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丰富。目前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但是对“晒”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剖析,并根据所收集的语言材料,得出自己的结论。文中主要介绍“晒”的来源,说明“晒”族词语的特点,然后对其使用过程中的优势和潜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透视,并从新词语的规范角度提出一些我们的看法。

一、“晒”族词语的形成

词族是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群词的聚合。词族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同一词族中的词均有一个语素表示共同意义,形成这个词族的外部特征。2.共同语素之外的其他成分表示词的区别性特征,即显示某个词与同一词族中其他词的区别。3.一个词族中典型的词是按同一构词方式构成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新词“晒”为共同构成成分构成了大量的词语,如:

俄高官争相网上“晒”资产(《国际金融报》2009.04.10)

“80后”小夫妻网上“晒”甜蜜(《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3.24)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发起“晒晒你的压岁钱活动”已经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截止时间为2月23日。(《京华时报》2009.02.14)

此外,还有大量诸如“晒衣服、晒宠物、晒汽车、晒名表、晒工资”等等词语。这些词语以“晒”为共同特征,表示“公开、共享或炫耀某事某物”的含义,共同特征之后的其他词表示“晒”所带的各种对象,“晒”和其后成分之间主要构成动宾结构。比照词族的特点,我们可以断言,以“晒”为共同特征的“晒”族词语已经形成。基于这样的语言事实,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晒”族词语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汉语里已经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作一个全面的说明。

二、“晒”的来源和含义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晒”的来源。

1.“晒”的来源

关于“晒”族词语中的“晒”源问题,目前有这样几种相关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1)源于英文“share”说

这种说法认为,“晒”音译自英文“share”,即“分享、共享”的意思。“晒”就是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包括创意、资本、装备、人、宠物、生活方式等所有生活中的零件拿出来与人共享。

这一说法比较容易为人所接受,因为从语音形式上,“晒”和“share”对应程度较高,“晒”本来就是个单音节词语,从作为一个外来词角度来讲,其对译为汉语词语的过程相当简单,它直接承担了“share”所具有的意义。

(2)源于古文“晒书”说

这种说法认为,“晒”字从古文“晒书”中借来,即“夸耀”的意思。古人在七夕这天有晒书、晒衣被的习惯。《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七夕那天,家家都在晾晒衣被,惟有郝隆一人跑到太阳底下,掀起衣服把肚皮对着太阳,旁人不解,答曰: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这是“晒”作为“夸耀”之意的来源。

(3)源于广东话“晒”说

这种说法认为,“晒”字从广东方言“晒命”中借来,“晒”的意思是“炫耀”。在广东话里,“晒命”指的就是把自己值得炫耀的东西放在嘴边,或者迫不及待地讲给人家听,有贬义的意味,不过现在更趋向于中性词。

从上述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般认为,“晒”族词语中的“晒”的来源主要有3种。实际上,根据我们对“晒”族新词的考察,我们认为,“晒”的来源应该是我们本族语中表示“曝晒、晾晒”含义的“晒”。我们通过考察其出现的环境和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支持我们的结论。

2.“晒”的含义

依据“晒”之来源及“晒”族词语的使用现状,“晒”的意义主要可以细划为以下几种: (1)公开、展示。例如:

深圳市民旁听人代会,现场问领导“能不能晒一晒工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华楠现场回应,“晒”出“月收入一万元不到”。(《南方都市报》2007.03.25)

根据“晒”的使用情况来看,“公开、展示”这个含义是新词“晒”的基本义,它又有两个引申义,即“炫耀”和“共享”。

(2)炫耀、夸耀、显摆。例如:

张柏芝婚后一直低调,要做谢霆锋背后的女人。27日,她产后首次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大晒幸福:她说自己现在幸福指数虽然不是顶点,但自觉比很多人都要幸福,所以很满足。(《潇湘晨报》2007.10.29)

上面例子中的“晒”义为“炫耀、夸耀、显摆”。(3)共享、分享。例如:

记者近日在沈阳一家房产论坛上发现,一些小区业主群里正流行“晒房价”,新老业主在网上公布出买下房子的价格,相互进行比较。(《沈阳今报》2007.03.26)

上面例子中的“晒”义为“共享、分享”,与英文中的“share”所表示的“分享”义相当。

由于“晒”是一个网络新词,其最初使用的含义是“公开、展示”,如“晒工资”。最早出现的“晒”类现象是“晒工资条”,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供大家比较参考,这一举动被笑称为“晒工资”。这些“晒客”大多对自己的工资甚为不满,借着网络这个虚拟的“大晒台”,一起骂骂老板,说说挣银子的不容易,博得公众的共鸣和同情,借以去除怨气。这样,“晒”从“将事物暴露在阳光下,去除潮气”引申为“将自己的收人情况公之于众,去除怨气”。但是由于两个含义虽然在历时层面有联系,也就是说来源角度有关联,但是在共时层面即语义表层没有直接联系,所以我们也认为我们所谈的“晒”是一个新词。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频率的影响,网络媒体的特点,“晒”又衍生出“共享、炫耀”等含义,因为“公开、展示”一些好的、有意义的、对别人有用的东西时,“晒”就有“分享、共享”的含义,如“晒好书、晒电影、晒歌曲、晒资源”等;而“公开、展示”的对象如果只是自己所拥有的、对别人没有用的东西时,“晒”的含义就变成了“炫耀”,不过这里的炫耀并不含有贬义的成分。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共享”的含义又无形中和英文“share”暗合,并且人们在考察“晒”的源头时发现了“晒”在古汉语和方言中的用法,就进一步从源头加强了“晒”使用上的理据,使“晒”的使用更加理直气壮。所以我们可以说,“晒”的理据有英语“share”、古汉语“晒书”、方言“晒命”,但是源头还是“晾晒、曝晒”。

三、新词“晒”使用上的优势

1.义项众多,表意丰富

如上所述,“晒”可以表达“公开、展示”、“分享、共享”、“炫耀、夸耀”这3种意思,含义丰富。一方面“晒”使用频率的增高,使“晒”的义项增加;另一方面,义项的丰富也使“晒”的使用范围变广。

“晒”族词语的流行在于“晒”这个词本身,英文“share”可以译为“分享”,而“晒”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拿到太阳底下曝晒,展示出来。所以“晒”便被网友们拿来与其他名词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动宾短语,既取“晒”给人的联想义,又取意于英文“share”分享的意思。“晒”字用得非常形象,说明这些被“晒”的内容,以前是被藏着捂着、是处于“暗室”当中的。现在都可以在网络上见见阳光,晒晒太阳了。

和传统的“晾晒、曝晒”相比,“晒”除了表示“公开、展示”这些含义之外,还可以引申表示“炫耀、夸耀”和“分享、共享”等意义。表意的丰富,使“晒”所接的宾语范围扩大,构词能力增强,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

2.构词能力强

“晒”可以单独使用,比如“今天你晒了没有?”还可以重叠使用,如“晒晒你的工资”。除此之外,“晒”还可以构成下列结构:

(1)偏正型。比如:

“晒时代”来临。(《文化博览》2007.07)

晒客现象及其引起的思考。(《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上例中的“晒时代”和“晒客”是两个偏正型复合词,“晒”作为词根分别修饰“时代”和“客”。

(2)动宾型。动宾型是由“晒+名词”的方式组成,名词为“晒”所支配的对象。这种类型显然是从晒太阳、晒被子等构词方式仿拟而来。比如:

“晒工资”现象的冷思考(《人民日报》2007.10.24)

它直接借用共同语中已有的诸如“晒太阳”“晒粮食”类的“晒××”常用构词模式,抽掉了“晒”的原共同语意义中的常用义项,新装上了原共同语意义以外的复合式的新义“公开、炫耀、共享”等。这种方式利用了语言中的类推机制,使“晒”族词语更加容易为人接受,所以在“晒”族词语中所占比例最大。

(3)补充型。这一方式以“晒”为主,后一词经常为“出”、“掉”等,是补充说明“晒”的结果。比如:

人大出勤单,“晒”出了什么?(《人民日报》2009.04.08)

要将两份“考卷”公布到出访成员的单位和投资受益对象的地方和企业,甚至可以将这两种表晒到地方政府网上,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检验。(《江南时报》2009.03.16)

“晒”是个单音节的语言单位,又有一定意义,作为一个构词能力比较强的动词,当它同时被赋予了“分享、公开、炫耀”等义项时,许多可以与之搭配的词也用来跟“晒”搭配,构成了动宾短语,依此类推,越来越多的“晒”族新词出现了,这种造词方式既经济又省力。在目前这种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晒”族词语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使用,并由此获得新词的地位,然后反过来又促使它更加频繁地使用,构建更多的“晒”类结构。

3.表达方式简洁、新颖,符合现代人心理

在表达同样意思时,使用新词能让使用者的前卫性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得以显示。和“晒”表示同样意思的词语并非没有,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公开、共享、炫耀”,但是从修辞角度来说,“晒”族新词的使用非常简洁方便,仿拟“曝晒”之“晒”的用法,搭配上自己所需要的对象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晒”的使用表面上表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是实际上却能传达出更丰富的含义,让人能够心领神会,并且在使用新词时,即使有一些不能搭配的宾语进入其中,也不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人们对新词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如“晒老公、晒耳环、晒存款”等,单纯用“公开、展示、炫耀”等动词与之搭配会不太恰当,也不能完全表达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另外,“晒”作为一个新词语,它的使用会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效果,让人感觉使用者非同一般,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达到不一样的使用效果。

四、“晒”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由于上述众多优点,“晒”族新词使用范围在扩大,使用频率在增长,在享受“晒”这一新词使用带来非凡表达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些“晒”族新词带来的弊端,其中就包括同音词引发的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晒”的释义是:“①太阳把热照射到物体上:烈日~得人头昏眼花。②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粮食|让孩子们多~太阳。③〈方〉比喻置之不理;慢待:把他给~在那儿了。”这个“晒”作为动词同样能够和很多名词组成动宾结构,如“晒衣服、晒被子、晒粮食”等等。这样一部分“晒”族新词就在词形上和这些动宾结构同形。如“晒图、晒衣服”,以“晒1”表示《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晒”,“晒2”表示网络中出现的新词“晒”,这就有“晒1图”和“晒2图”、“晒1衣服”和“晒2衣服”等书写形式上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组词。由于两个“晒”在意义上并无关联,我们可以断定其属于同形同音词。

对于这种现象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

1.有一些歧义可以通过自身化解,即在使用中受到语境、上下文的制约,能够让人明白是“晒1”还是“晒2”

(1)搭配的宾语

黄磊贾静雯新剧晒幸福“家有儿女万事足”。(《中国经济网》2007.06.28)

权重股本周起集中晒年报。(《京华时报》2009.03.24)

网友晒财产回应官员“质问”。(《江南时报》2009.03.18)

“晒1”所能搭配的宾语应该符合“可以被阳光照射变干、能够吸收阳光的东西”等语义特征,“幸福”、“年报”和“财产”不符合“晒1”所能搭配的宾语条件,不具有这样的特征,但是用“晒2”的义项来理解上述句子就合乎情理,分别是“炫耀幸福、公开年报、公开展示财产”。“晒2”所能搭配的宾语大体包括收支(如工资、福利、费用等)、行头(首饰、衣服鞋帽、箱包、手机等)、家珍(照片、房子、孩子、家具等)、所好(文字、图片、影视等)以及一切“晒客”认为可以晒的东西。

(2)使用场合

收藏戏服最难的是防霉防蛀。一般剧团演出结束后要在太阳底下晒戏服,封箱前用白酒喷洒,再加樟脑丸装箱。(《大地》2009年第5、6期)

现在流行在网络上晒自己的春夏秋冬装。

一则网友晒“温州旧城改造建房挪作领导低价内部购房的清单”帖子日前被迅速转载。(《江南时报》2009.04.10)

如果宾语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判断是哪一个“晒”,可以结合使用场合。如上例,在太阳底下“晒衣服”自然是让衣服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干,可以理解为“晒1”;在网络上“晒衣服”就不会是用阳光照射,可以理解为“晒2”的某个义项。一般而言,“晒2”使用的场合应该是网络或者报刊媒体等公开场合,因为“分享、炫耀、展示”都需要让别人看到,让别人接收到“晒客”本人所传递的信息,所以网友“晒清单”的“晒”也应该理解为“晒2”。

当然上述两个方面也可以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来明确把握使用的是哪个“晒”以及“晒”的哪个义项。

2.启用新词

比较典型的是“晒图”。2006年以前,“晒图”只是印刷业的一个专业术语,意义单一,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是“把描在透明或半透明纸上的图和感光纸重叠在一起,利用日光或灯光照射,复制图纸”。而在“晒图”一词既可以表示一种印刷业的一个术语、又可以表示“公开或共享图片”的双重含义时,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虽然在借助一定的语境和使用场合也可以部分地消除歧义,但是让人经历一次理解的弯路不符合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原则。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新词“爆图”又产生了,它和“晒图”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如:

5月20日上午,一家传媒公司女高管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你的写真集我全部获取,请你在收到信后往下面的账号上打8万元人民币,如不照办,我将在各大网站上给你晒图”,邮件内还附有几张女高管的写真照。(《京华时报》2007.6.4)

海外华人博客爆图章子怡学生打扮搭地铁。(《东南快报》2006.12.20)

上例中,“晒图”和“爆图”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都是表示“在网上公开展示图片”的含义。但是“爆图”与“晒图”比较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能准确表达“晒图”所表示的“与人共享图片”的含义,当然,这里也需要借助“晒图”给人的联想。其次,不存在歧义的情况,表意明确。不会受到原有意义的干扰。第三,“爆”还可以用在“爆料”、“爆冷门”等词语中,表达突然抖出、给出等含义,有其语义基础,并且“爆图”可以传递一种信息,即“这是之前所没有的图片”,会让人想要去看。但是“爆图”究竟有多大的活力,还要我们拭目以待。

五、结论

200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在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中收录了“晒”,它表示把东西在网络上进行公布,这是“晒”字在2006年的一个全新用法。到目前为止,“晒”的这个用法依然在网络上广泛流行着。“晒”族新词的广泛使用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

“晒”族词语大量产生不仅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汇,也给今后词汇的发展提供了可以仿拟和类推的可能,且从中又可窥探到人们追新求奇、彰显个性的心理;从“晒”族词语的大批量产生这一现象,我们还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网络的作用,吸纳网络词语来丰富汉语词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新词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意义越明确,使用度越高,可接受度越高。如果新词语原有意义对新意义干扰过大的话,新意义的可接受度就会降低,必然对新词语的使用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在追求表达方式新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表意的明确性。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齐沪扬,邵洪亮.新词语可接受度的多角度审视——兼谈新词语的规范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8,(2).

[3]于全有,裴景瑞.“晒”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7,(3).

[4]芜崧.新词语创造的方法、特点和条件[J].长江大学学报,2008,(4).

[5]赖江萍.引起歧义的因素及歧义的消除[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1).

[6]王秀芳.说说“晒”[J].现代语文,2007,(2).

[7]梁珊珊.说网络语言“晒”[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

[8]孙艳.试论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9]欧阳骏鹏.新词语中的词群现象[J].语文建设, 1998,(9).

[10]杜帆.也谈外来词汉化与网络语言[J].汉字文化,2009,(1).

(责任编辑 梁凤鸣)

The study of“sha i”and itsword fam ilies

M ENG X iao-hui

(School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Taishan University,Taian 271021,China)

This paperm ain ly studies theword“shai”and itsword fam ilies.The sam e featu re of them is the new wo rd“shai”.Peop le often use them to exp ress their ow n ideas.Them eanings of“shai”inc lude share,show and d isp lay.Them u ltip lem eaningsand the structuresaccompanied by analogym ake the“shai”fam ily lexicon often used.W e have described the advantagesand sho rtcom ingsof using these new words carefu lly.

shai;wo rd fam ilies;characters;ana logy

H136

A

1672-2590(2010)04-0088-05

2010-02-18

孟晓慧(1980-),女,河北承德人,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动宾新词义项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外教新词堂
Enhanced Precision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