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文化旅游开发与思考

2010-08-15 00:49许春华
关键词:武威市武威旅游

许春华

武威市文化旅游开发与思考

许春华

从文化旅游的概念入手,总结武威市发展文化旅游的地理、人文优势及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并结合武威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武威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武威市;文化旅游;对策

一、文化旅游概念的界定

文化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泉,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在本质上是出于文化的动机而产生的人的旅游活动,指以文化现象为消费对象,旅游者通过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特殊体验,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活动的特殊形式[1]。

二、武威市发展文化旅游的地脉和文脉分析

地脉是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脉络;文脉是指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脉承,即社会人文脉络。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准确地把握、分析一个地域的地脉和文脉,梳理出地脉和文脉的主线,实质上就是寻找地方独有的特色,进而确定开发主题,并对主题进行深化、加工,挑选适当的项目加以组装,是旅游开发的一条重要思路[2]。

(一)武威市文化旅游的自然地理背景分析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介于东经101°49’-104°43’北纬36°9-39°27’之间,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为绿洲,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明显,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差异显著,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相对高差达3854米,地域差异大。全市下辖凉州区、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民勤县。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192万,主要有汉、土、藏、东乡、回、蒙古等26个民族。

由于武威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天祝是草原区,藏族风情浓厚,在这里可以逛草原、探雪山、拜读藏传文化,欣赏藏族、土族民族风情;古浪是山地区,在这里可以穿峡谷、游名胜,缅怀革命先烈;民勤属大漠地,腾格里沙漠逶迤,人民勤劳朴实,这里可以越大漠、看水库,参观生态农业;凉州则是绿洲圈,历史文化浓厚,文物古迹众多,在这里可以访古都、赏文物,领略龙马精神。这种自然与人文资源并举,沙漠冰川、草原森林与文物古迹、宗教文化共融的局面,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优势条件。

(二)武威市文化旅游的历史人文背景分析

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2100年前,匈奴人修筑的故臧城,成为今天凉州城最早的雏形。公元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大败匈奴,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为显示汉军的武功军威而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郡。后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武威又发展成为丝路重镇、西北的战略要塞、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和民族文化交汇的中心。三国时期,魏文帝因这里地处西方气候寒冷而设置凉州,上升为全国十三州之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四个凉国都曾在这里建都兴国,加之隋末唐初李轨在这里建立大凉国,凉州成为显赫一时的“五凉古都”。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悠远灿烂的独特人文优势,为武威市发展文化旅游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市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可供游览的古建筑群、古遗址、古墓葬、石碑等景点160处;有出土文物4万多件,国宝级文物9件,国家一级文物150多件。古代造型艺术杰作铜奔马、举世无双的西夏碑、汉代 “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最早的泥活字印刷版本《维摩诘所说经》、伟大的佛学法师、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的罗什寺塔、中国石窟鼻族的天梯山石窟、民族和平友好使者弘化公主的墓葬、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见证——百塔寺、天祝图腾铜牦牛……等文化旅游资源极具独特性,文化内涵深、资源价值高,是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占重要地位、独有或出于第一的文化旅游资源;绽放在凉州大地的凉州贤孝、西凉乐舞、攻鼓子及天祝藏族、土族民俗风情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这块土地上萌生繁衍的天马文化、五凉文化、佛教文化、西夏文化等曾对中华历史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986年12月8日,武威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三、武威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自2001年以来,武威市委、政府做出了把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按照“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总体思路,制定和完善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举办天马文化旅游节等多种形式进行旅游宣传,积极推介“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耗牛的惟一产地”等走向世界的4张名片,并不断开拓客源市场[3]。但武威市文化旅游发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资源开发水平低,资金不足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表现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上还处于分散开发阶段,没有从系统和整体的观念出发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导致武威市文化旅游整体形象不突出;对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没有风格独特的旅游项目;宣传力度还不够,造成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浪费和为追求短期效益,只重视进行旅游开发,却忽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等现象;多数旅游从业人员历史文化素养欠缺。

四、推进武威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规划意识,科学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和项目策划

武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范围广泛,从市内到各县均有涉及,因而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统一的规划,召集旅游、文化、文保、法律、历史、经济学、环境学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研讨,以法律保障,以政策引导,注重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把握,做到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面向市场、突出创新。在此规划中,应注重产品整体风格,依托垄断性资源建设文化旅游的优势品牌,突出历史文化形象。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首先应确定整体文化风格,并围绕整体文化风格进行产品的项目设计与开发[4]。因此,武威市文化旅游特色定位非常重要,目前可依托雷台汉墓为铜奔马的出土地这一文化旅游精品,将武威市的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从而反映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同时,要进行区域性联合开发。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一些分散的名胜古迹联合起来,进行区域性联合,生产出一些全国性的专题旅游产品。武威市可与其他城市联合开辟一些精品旅游线路,如:与西安、兰州、张掖、嘉峪关敦煌联合开辟丝绸之路精华游;与银川、青铜峡、中卫、张掖联合开辟西夏历史文化风情游;与酒泉、高台等城市联合开辟中国葡萄酒文化走廊观光休闲游;还可与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敦煌、西安等城市联合开辟“神秘的西部探秘游”等等。

(二)精心设计旅游服务的提供方式,增强旅游产品的可参与性

文化景区的旅游活动应突破传统的导游讲解、游客游览、文物观赏线串点、“走马观花”式的模式,需要精心设计,让游客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蕴涵其中的文化内涵,充分调动游客的各种感受器官,增强游客的参与性。武威市可以开发一些的动态参与性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比如在雷台旅游景区可修建汉文化村,内设汉文物陈列馆、文化长廊、汉文化广场、铜奔马铸造演示等项目,让游客着汉服入村,吃富有汉代气息的生态餐饮,骑汉代名马“汗血宝马”,住汉式村落,并参与铜奔马铸造的个别简单环节的制作,从而体验穿越时空的乐趣,当一回名副其实的“汉人”。在南部天祝藏族风情旅游区,可邀请游客体验浪漫的篝火晚会,共跳藏族锅庄舞,宿藏式“农家乐”,品藏家饮食;还可在黄羊农场组织游客观光沙漠绿洲农业、体验葡萄酒故乡风情旅游活动,开展观葡萄长廊、摘葡萄鲜果、饮葡萄美酒、尝绿色果品、购销等参与性旅游活动。可以引导旅游者亲自参与以上活动来亲身体验异质文化带来的奇特感受,进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三)市民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氛围

浓郁的文化旅游氛围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此,在发展武威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最广泛、最深入地动员市民参与到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宣传上来,通过适当的教育,培育并烘托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可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全体市民进行武威历史文化及旅游产品的宣传介绍,动员全体市民为发展武威文化旅游工作献计献策,引发市民对武威文化旅游的兴趣和更多关注,增强了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宣传力度,重视推广促销

旅游宣传是旅游发展的开路先锋。目前,武威市虽然拥有较多拳头文化旅游产品,但依然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层面上,知名度太低。因此,做好旅游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势在必行。如:定期邀请各地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武威市文化旅游做国内、国际的推广促销活动,在省市电视台开设武威文化旅游专题;印制图文并茂的文化旅游指南,宣传册并在各景点向游客散发、销售;组织人员到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举办武威文化旅游展览,并与当地旅游部门或大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联合促销,相互组团;还可将汉武帝追寻汗血宝马、唐代边塞诗人书千古文章、品葡萄美酒等故事搬上荧幕;举办富有特色的天马文化旅游节等开展文化旅游的促销活动。

(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文化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旅游产品,需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顶尖人才,因而提高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素质是目前发展武威是文化旅游的当务之急。应将各类培训、定期举办武威市旅游文化知识、优质服务、导游之星风采竟赛和技术评比活动、向国内、国外文化旅游建设搞得好的旅游地取经等多种形式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文化旅游管理、服务培训,加快培养出一批事业心强,专业技能过硬,熟悉武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旅游景点、有创新精神的文化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六)多元筹资、完善各项基础服务设施

目前,由于资金缺乏,武威市个别文化旅游产品还存在可进入性差、基础服务设施跟不上等现象。应多元筹资,结合本市自身特色,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设立并不断完善各种服务设施。

[1]李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理学院,2008.

[2]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武威市旅游局.武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E B/O L].国家旅游

局网站,2008-09-03.

[4]张伟强,等.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F590.3

A

1673-1999(2010)08-0063-02

许春华(1978-),女,甘肃武威人,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经济管理系讲师,从事旅游学研究。

2009-11-18

猜你喜欢
武威市武威旅游
重任在肩
小刺猬的秘密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旅游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