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借入与汉语民族性的关系研究

2010-08-15 00:49李云川
关键词:中性词西式现代汉语

李云川

英语借入与汉语民族性的关系研究

李云川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源源不断地被借入汉语并对汉语的结构体系及语言应用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独有音译词的借入,填补了汉语中的空缺词汇,丰富了汉语内容;另一方面,部分中性音译词的借入,作为同义词与汉语民族词汇并存,挤压了汉语使用空间。同时,大量字母词及半音半意词的借入,使得汉语在使用中表现出明显的西化特征,并导致汉语部分相关原有字词因英语借入而不得不被重新定义,进而对汉语的纯洁性及民族带来威胁。

英语借入;西式中性词汇;汉语民族词汇;汉语纯洁性与民族性

外来语是指 “从别的语言吸收来的词语。”[1]目前,对汉语影响最大的外来语就是英语。英语借入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汉语语言的内容结构及实际运用带来重大变革。

一、英语借入丰富了汉语词汇,为国语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英语借入填补了汉语中的空缺词汇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新鲜事物不断涌入中国。由于汉语中没有相应的传统词汇可用以指代这些新鲜事物,因此汉语中存在大量空缺词汇。在这种情况下,伴随新鲜事物大量涌入中国的英语外来词通过一定的借入方式进入汉语,填补了汉语词汇中的空白[2],并成为汉语词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与外来事物“supermarket”、“fleamarket”、“white-collar”相对应的英语外来词“超市”、“跳蚤市场”、“白领”现已成为中国人的常用词汇,并作为汉语词条已分别被《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正式收录其中。同时,由于源于西方的新鲜事物涉及范围广泛,被借入汉语的相应的英语外来词也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有通过意译、含义明确的意念词,如肥皂剧(soap opera)、音乐电视(MTV)、软件(software);有通过音译、无任何含义的中性词,如土司(toast)、巧克力(chocolate)、白兰地(brandy)、扑克(poker)等;有半音译半意译、含义不完整的含混词,如奶昔(milkshake)、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因特网(internet)、呼啦圈(hula-hoop)、爵士乐(jazz music)等;有半英半汉的混合中性词,如卡拉OK、B超;还有纯英文字母词,如IT,UFO,ATM,DNA等。除此之外,有些英语外来词在进入汉语时,为了明确其含义,往往在音译词后加上表意语素,如三文鱼(salmon)、沙丁鱼(sardine),高尔夫球(golf)、贝雷帽(beret)等。

(二)英语借入造就了与汉语民族词汇同义的西式中性词

在英语外来词中,一部分是通过音译被借入汉语的。从其所指代的事物来看,它们并不是汉语中的空缺词汇,而是作为外来同义词与汉语民族词汇并存,如mini(迷你,威型),party(派对,聚会),cartoon(卡通,动画),shampoo(香波,洗发精),engine(引擎,发动机),combine(康拜因,联合收割机),bus(巴士,公共汽车),microphone(麦克风,话筒),vitamin(维他命,维生素),store(士多,商店)等。其中,带有西方文化特点的西式中性词在使用中与汉语民族词语形成对立,并给汉语原有词汇带来冲击。

二、英语借入使汉语使用表现出西化特征

(一)汉语使用中出现英汉混用现象

由于英语的大规模借入,人们在日常汉语交流中会经常夹杂一些英语原词,如“给我一个kiss”、“这只不过是个小case”、“没问题就pass过去”、“和我一起happy”等等。 像OK,Bye-bye,Sorry,Yes,No等英语常用词汇已被直接借入汉语交际,就连汉语流行歌曲也加入了英语歌词。

不仅如此,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重要领域,英汉混用的情况也非常普遍。随便翻开《光明日报》的电脑周刊, 常常可以看到Internet,Windows,Homepage,Web,Office,CPU等电脑术语混用在汉语当中。中央台广播员直接用英语讲CCTV,NBA,MTV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就连《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1996)也收录了“卡拉OK”这样英汉混用的词条。美国畅销书FIT FOR LIFE在香港译成中文时,题目也译成英汉混用的《FIT一世》。

英语对汉语的冲击甚至波及到了中国人的传统取名方式。2008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之一的“赵C案”[3],虽然以争议双方庭上和解、赵C本人同意使用规范汉字进行改名而了结,但这一争议的产生足以说明英语借入的强劲势头已经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人名的英汉混用虽然在中国目前还是个案,但这一现象已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是对国家和民族尊严的敬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同意自己的公民用外国字取名的。……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采取专项行动,把所有公民户籍的姓名以及企业名称都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予以更正和规范[4]。

(二)洋泾浜英语再度流行,挤压了汉语使用空间

根据 《辞海》(1999),“洋泾浜英语 (pidgin English)指的是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产生于我国沿海几个通商口岸的一种混合语,其特点是词汇多半来自英语,而语法却基本上依据汉语。”如,“WELCOME PRESENCE(欢迎光临)”、“WELCOME YOU TO FLY CHINA NORTHWEST AIRLINES(欢迎您乘坐中国西北民航)”、“BIG REDUCTION PRICE(大减价)”。这种将英语词汇根据汉语语法规则进行排序使用的洋泾浜英语在我国目前非常普遍,尤其在中国大学生中间更是一种流行趋势[5],虽然洋泾浜英语曾对英语语言的发展做过贡献,如像“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look-see(看见)”、“no can do(不能做)”、“no-go(不行)”等洋泾浜英语已被正式借入英语,成为地道的英语常用词语,但洋泾浜英语的流行却在另一方面挤压了汉语的使用空间,甚至对汉语的使用造成混乱。

(三)西式中性词的流行加深了汉语的异化程度

英语借入改变了汉语的使用规范,一些西式中性词在汉语中频频出现,有的甚至取代了汉语原有民族词汇,如沙龙(论谈)、酒吧(酒馆)、色拉(凉拌菜)等等。不仅如此,中国一些知名产品的商标名也越来越多采用亲近西方的西式中性商标,如海尔(Haier)、海信(Hisense)(原青岛牌),斯达舒(SIDASHU),海诺(HAINUO),乐凯(LUCKY),纳爱斯(Nice),昂立(Only),得利斯(DELICIOUS)等。除此之外,不同领域中的英语字母词在日常汉语交际中也是屡见不鲜,如,WTO、QQ、DNA、VCD、DVD、PK、CCTV、TCL等等。 由于不同字母词所指代的事物牵涉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西式中性词在日常汉语交际中占了很大比重,使得汉语语言体系中的西化味道更加浓重。

三、一些常用汉语字词内容需要重新定义

英语借入导致大量音译汉语中性词的出现。这类英语借词或以单音字,或以多音词的形式进入汉语,从而使汉语相关字词的原始内容发生改变,如,音译词“酷”及其派生词 “爽”源自英语cool,其含义为“marvelous,wonderful”,意思是“棒,了不起,好”,现已是汉语使用中的流行词汇。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中,“酷”的释义只有两个:“①残酷:酷刑②程度深的;极:酷热。”显然,音译词“酷”的含义不在其中。 而《现代汉语词典》(2005,第5版)对“酷”的释义做了修改,增加了音译词“酷”的含义:“形容人外表英俊潇洒,表情冷峻坚毅,有个性。[英cool]”此外,流行音译词“秀”、“派”、“吧”等所对应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中同样没有涉及,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别得到了补充:“秀:表演;演出……英语 [show]”;“派:一种带馅儿的西式点心,英语[pie]”;“吧:出售酒水、食品或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英语[bar]。”而且,这些音译词可以作为类别名词与其他词结合,组成不同的汉语词组,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如“服装秀”、“T台秀”、“苹果派”、“香蕉派”、“巧克力派”、“酒吧”、“咖啡吧”、“网吧”、“陶吧”、“书吧”等。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英语借词“水门事件”(Water Gate)的借入,汉语的“门”字便增加了新的含义——事件,而且由其构成的词组在新闻媒体中使用频繁,如“贿赂门”、“艳照门”、“添加门”、“电话门”等等。 但汉字“门”的这一“事件”含义在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还没有收录。

除单音字外,一些汉语常用词组也因英语的借入而发生意变。由于英语“fans”的借入,其音译词“粉丝”与汉语原有词汇“粉丝”发生巧遇,使得后者的原始定义 “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1]403发生改变,需要加入“迷,狂热者”的新含义。

四、结语

语言借入(loanwords)在所有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在借入外来语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与民族性是各国政府一贯倡导的作法。例如,法国为了抵制英语的入侵,1994年8月4日,议会通过了文化部长杜蓬(Jacques Toubon)提出的“关于法语使用的法案”,简称“杜蓬法”(Loi Toubon)。英国人称之为“语言纯净法”(Act of Linguistic Purification)。该法规定禁止在公告、广告以及在电台、电视台播送的法语节目中使用外语,要求在法国境内出版的出版物必须有法语概述,在法国境内举行的研讨会上法国人必须用法语发言……违法者将处以5000-25000法郎的罚款。

在改革开往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外来语尤其是英语的大量借入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汉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英语借入,尤其是通过音译借入汉语的西式中性词,填补了汉语中的空缺词汇,丰富了汉语内容;另一方面,英语外来词的过度借入,将对汉语言的纯洁性及民族性产生严重威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尽早采取措施,加以干预,尤其对与汉语民族词汇并存的西式中性同义词的使用更要严格加以限制。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何干俊.试析新时期汉语词汇中源于英语的音译词[J].探索与争鸣,2005(10).

[3]陈华世.赵C换二代证遭拒告公安局[N].新法制报,2008-06-06.

[4]王万然.取名“赵C”违法[N].江苏工人报,2009-02-11.

[5]尹美.“洋泾浜”英语的成因及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7(3).

H313.5

A

1673-1999(2010)08-0106-03

李云川(1966-),男,辽宁宽甸人,硕士,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词汇学、英美文化。

2009-11-12

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研究课题“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借出与英语借入不平衡现象分析”(项目编号:2009B07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中性词西式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俄语中性词语义偏移问题
新时期下西式面点制作的创新发展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英语职业称谓性别歧视语及应对策略
年轻是个中性词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有趣的西式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