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瑶挑花的文化空间

2010-08-15 00:49王俊杰
关键词:花瑶挑花图案

王俊杰

论花瑶挑花的文化空间

王俊杰

花瑶挑花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研究花瑶挑花文化空间,保护原生态地,传承濒危的挑花艺术;认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民族生活方式孕育和滋养花瑶人独特而又精湛的挑花工艺,美仑美奂的挑花服饰亦深深融入花瑶文化空间中。

花瑶;挑花;文化空间

花瑶是瑶族的一支,他们主要以小聚居的方式生活在雪峰山麓的湖南隆回县境内西北部,约有8000余人[1]78。挑花是花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刺绣手工艺。这支瑶人头戴五彩花鞭盘成的斗蓬头巾,服饰上带有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的挑花饰品,故称“花瑶”。据民俗学家董珞教授实地考证,花瑶原居于江西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元末明初,因避战乱由桂北、湘西南辗转迁徙于此[2]22-23。600余年来,花瑶人在这平均海拔1300余米与世隔绝的雪峰山麓瑶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了质朴纯实、独特奇异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精湛的花瑶挑花艺术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一、花瑶挑花的独特文化空间

隆回县地处湘西南腹地,是一座充满着奇异的自然风貌、灿烂的人文景观与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古城。一支被我国民族史料遗忘了的瑶族分支——花瑶,至今仍生活在该县境最西北面的虎形山瑶族自治乡、小沙江镇等乡镇。该地区为海拔1000米-1300米的高寒山区,地处偏僻,崇山峻岭,山涧纵横,溪峒密布,交通闭塞。勤劳、朴实、豪爽的花瑶人,以狩猎耕种为生,剁木结庐、织丝蔽体,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独特的生存自然环境与民族生活方式孕育了构思奇巧、布局粗犷、技艺高超的花瑶挑花艺术。

挑花是刺绣的一个分支,是根据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形成的网格,用丝线、棉线或绒线挑出图案的一种工艺手法。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瑶人先祖挑花的记载。东汉应劭 《风俗通义》载:(瑶族先民)“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征《隋书》亦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花瑶先民在民族迁徙中,把民族文化精粹的挑花工艺也带到了雪峰山涧的瑶寨,世世代代传承,并将其不继扬弃发展。

花瑶人在雪峰山麓古寨沿袭着古老而独特的狩猎耕织生活,忠实地传承着先祖最为古朴纯真的民族民俗文化。花瑶男子一般缠头、束腰、绑腿,着对襟上衣、马甲;裤子长短不一,颜色以蓝、黑色为主[3]58。花瑶妇女服饰最为艳丽,头顶五彩斑澜的挑花头巾,上着镶红布边的黛蓝色对襟长衫,腰扎五彩挑绣花布带,下着挑花统裙(亦称斑布裙),脚系挑花绑带。统裙前后襟是用白线在藏青色直纹面布上挑出各种图案的挑花,前襟长大约50厘米,宽约25厘米。后襟面积较大,一般长约100厘米,高50-60厘米之间,故其挑花图案题材最丰富、主题最突出,反映的文化意识也最鲜明,是隆回花瑶挑花中的精华[4]19。纵观花瑶女子服饰,通身上下皆佩饰挑花,图案醒目而饱满,结构繁密而严谨,绣线均匀而精细,纹样夸张而丰富,色彩艳丽斑澜。著名文博专家沈从文先生称赞花瑶挑花为“世界一流的挑花”。工艺美术家刘恪山先生称其为“当之无愧的国宝”。花瑶挑花,在2003年获“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金奖;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均将其列为珍品收藏。

花瑶挑花艺术就在这样的文化空间生存、沿承、繁衍着,承载着浓郁民俗民风和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花瑶人以自身文化空间中常见的动植物和民族精神文化中的抽象事物为表现对象,运用独特民族生活方式中凝练的造型观念及审美习惯表现其对自然环境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形象认识与审美情味,经过长期的复式化生活累积,形成了表现手法独特、制作工艺精细、图案丰满艳丽的挑花艺术。

二、花瑶文化空间对挑花艺术的影响

挑花艺术产生于独特的花瑶民族文化空间中,独特的文化空间孕化和影响着挑花艺术的特性与灵韵。挑花艺术特色亦映衬着花瑶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古寨文化空间。

(一)高超的挑花工艺

勤劳、智慧、质朴的花瑶人基本上与外界隔绝,男子以狩猎、种植高山耐寒农作物为生,女子在家纺织挑花、持劳家务。花瑶女子继承了先祖原始挑花工艺,同时又将迁徙雪峰山麓古寨后对新环境的适应与新生活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植入挑花艺术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气质的挑花艺术。花瑶挑花与川绣、湘绣截然不同,在刺绣工艺上独树一帜。挑花既不用描绘设计,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支架,全凭花瑶妇女一双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以自己对生活环境与民族精神的认知和理解,用纱线的多少来掌握形状和线条的变化,循土布的经纬纹路进行徒手挑绣。挑花的主要材料都是花瑶女子自制的深蓝或藏青家布,用麻自行纺织而成。挑花图案大多都是几何图形,由几根平行长线并列,其中有在双根平行长线之间加横线而成若干方格的;有折作“U”形的;有作单线或双线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线交叉成网状的等等。各种形式中间的空隙,便挑小花填满[5]108。粗犷、传统、朴实的民族性格使花瑶挑花以平铺直叙为主,力求简洁单纯;构图简练,通常以少喻多,采用中轴对称式为主,主体图案一般运用填充、嫁接或四环连续的组成形式,上下以二环连续图案装饰。挑花工序繁芜人,完成一件挑花需要极大的耐力与恒心。曾经有人用计算机统计过,花瑶服装一块前襟挑花裙片的针数就近40万针[4]19。

挑花的图案内容、造型构建、手工技艺、制作材料都来源于花瑶特定的文化空间。花瑶的民族性格、生活方式、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挑花艺术。

(二)花瑶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古朴原始而又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花瑶挑花艺术,已经深深地沉浸于花瑶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花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挑花服饰成了记载花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精湛的挑花工艺直接记录了花瑶民族高超的手工技艺与传统美术水平。挑花的立意、造型、图案、纹饰无不来源于花瑶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大量的挑花都有瑶民先祖抵御外族侵略,对本民族英雄崇拜的图案,记载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如《朗丘遇敌》、《乘龙过海》等。挑花内容也表现出浓厚民族图腾和宗教信仰意识,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如:挑花在造型观念上崇尚完美、圆满、完整,即追求造型图案的“大”、“美”、“全”、“满”;讲究画面空间的完美,人物造型的完整,构图形式的完满完整,注重造型的整体效果,以达到集中、充实、饱和的艺术境界,形成了对事物完整、圆满的民族理想化心理定向。在挑花对象选取上,充满着狗、蛇等动物图案。这既是对花瑶古寨文化空间常见物象的表述,又是花瑶民族图腾的体现。雪峰山脉一带,林深草茂,温湿多雨,适合蛇类生息繁衍。蛇类蜕皮一次便生长一次,这种直观的再生能力,让古代瑶民惊惧不已,进而尊之为神,加以崇拜[4]19。狗是花瑶人打猎、看家护院的帮手,对瑶民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瑶山至今仍有忌吃狗肉、狗吃开锅第一碗饭的风俗。花瑶人在头巾、腰带旁挂有一束金黄色吊须,被视为是狗尾巴的一种象征和衍化。

花族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图腾,决定了花瑶挑花的主旨文化情趣。挑花服饰亦真实地记录了花瑶民族发展的轨迹,挑花艺术堪称花瑶史诗[6]127。

(三)花瑶挑花图案纹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着民族的生活环境与精神文化。花瑶挑花图案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有上千种之多。挑花主体图案题材可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以蛇、龙、鸟、鹰、虎、狮最为常见;二是植物类,以花草树木为主;三是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类,主要表现瑶族先祖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故事;四是传统习俗类,如花瑶的“对歌定情”、“打蹈成婚”等[5]108。挑花图案,构思巧妙、布局均匀,讲究对称、互有托衬,有主有从、层次分明,色彩和谐、浓淡相间。挑花的花纹种类也很多,有来自民族精神信仰的太阳纹、万字纹等,也有来自于生活空间常见自然事物的抽象,如干杯约纹、南瓜纹、铜钱纹、牡丹纹、蕨叶纹等。花瑶挑花的图案、纹饰来自于民族宗教观念、民族精神文化中对物象的抽象与现实文化空间事物的认知,凝练着花瑶人的生活环境、审美趣味与人文精神。

(四)挑花的技艺传承

花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挑花技艺主要靠花瑶妇女手口相传。世代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花瑶民族与外界交流很少,女孩子很小就跟从长辈们学习挑花技巧。首先是依照传统的挑花图案样式练习“数纱”、“针法”等基本技艺,依样画葫芦地挑绣一些基本的图形图案,掌握基本的图案构成法则与表现手法。在掌握了挑花的基本工艺后,她们开始自己的挑花创作。她们将传统民族精神文化,对古寨现实生活的感受通过挑花表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挑花服装。花瑶挑花工艺就是在这样的民族文化土壤与民族生活方式中一代又一代地沿承、发展,原生态的挑花工艺至今还流传在花瑶古寨。

三、对花瑶挑花艺术保护的思考

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花瑶挑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瑰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与外界现代文化更多的接触后,瑶民的生活观念、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民族服饰不断被外界所同化,民族生活方式逐渐摈弃,瑶族挑花的文化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许多老的挑花艺人去世,年轻人不愿意再学,技艺传承出现断裂;挑花原材料匮乏,底布开始采用现代的尼龙、丝绸代替;穿着传统挑花服装花瑶人越来越少(大多数人在节日才肯穿戴)。挑花艺术文化日渐式微,已到了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和挽救。

花瑶挑花艺术来源于其特有的文化空间,也只有在其特定的文化空间才能得到原生态的传承与发展。保护花瑶挑花艺术,要对挑花艺术及其存在的载体——文化空间进行整体综合性的保护。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能为了旅游开发而彻底破坏花瑶的生活环境与民族生活方式。其二,应成立相应的民间研究机构,扩充花瑶挑花艺术的传统人队伍,营造挑花艺术的社会氛围。其三,要切实保护好花瑶民族的文化空间,保持其文化空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为挑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与人文土壤。

[1]文牧江.花瑶挑花艺术小探[J].艺海,2007(1).

[2]董珞.湖南虎形山花瑶探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3]戴小兰.花瑶挑花[J].艺海,2005(6).

[4]马铁鹰.隆回花瑶挑花裙:一朵绽放在山野间的艺术奇葩[J].民族论坛,2004(10).

[5]罗云.隆回花瑶民间艺术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6]汪碧波.隆回花瑶人文环境的保护意识[J].邵阳学院学报,2008(6).

J052

A

1673-1999(2010)08-0134-03

王俊杰(1984-),男,湖南隆回人,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管理。

2009-11-22

猜你喜欢
花瑶挑花图案
花瑶喜事
湘西南花瑶舞蹈动律初探
浅析雪峰山地区花瑶挑花的历史及传承现状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花瑶纱衣落谁家
隆回花瑶特色民族艺术的数字化传播与推广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