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社会失序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010-08-15 00:49包先康李卫华
关键词:失序社会化大学生

包先康,李卫华

转型期社会失序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包先康,李卫华

亨廷顿说“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着社会失范,而社会失范必然会导致社会一定程度的失序。社会失序会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化。要保证大学生顺利社会化,再构社会植被,重建社会秩序是关键。

社会转型;社会失范;社会失序;社会秩序;大学生社会化

一、失范、失序与无序

失范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范畴,最初由涂尔干提出。他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分工不能产生团结,那是因为各机构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规定,他们就已经陷入了失范状态”[1]。此后,失范便成为社会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颇具张力的概念。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默顿对失范的内涵进行了修正和发挥,并用失范解释了越轨行为,从而形成了社会失范理论。默顿认为,失范是指社会所规定的目标同决定达到这些目标的规范不一致的状态。此外,有学者认为,失范是一种“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向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2]。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概念也进行一定的研究,有学者将失范界定为特定的社会状态,“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种规范准则不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完整、统一、协调的体系,而是出于彼此冲撞互相矛盾的分裂、离散状态。”[3]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失范,就是指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化时期,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的指导和有效约束,从而出现的社会行为无序、混乱状态,它与社会整合程度密切相关。”[4]因此,“失范是指社会规范或因缺乏、或因混乱、或因冲突而出现的社会规范对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减弱甚至丧失,失序是指社会转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失范所引起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的紊乱。”[5]256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社会秩序的状态可划分为:有序、失序和无序。“当失序现象超过一定阈值,即法律、道德、甚至风俗习惯等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完全失去约束作用时,社会才真正陷入‘无序’。”[5]225由此可见,失范是失序的原因,失序是失范的结果。社会失序并不等同于无序,但与无序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二、社会失序的现实表现

亨廷顿说,“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6]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社会往往是一个失序的社会和亚稳定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善,市场经济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管,导致了“社会植被”的破坏[5]248;再加上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出现了多元化,这为“社会失范”提供了社会时空。当前转型中国的社会失序具体变现为:

(一)政治领域的权力腐败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它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遵循着物质利益的交换原则,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的主体可以利用市场合法地获得物质财富的满足,而政府官员在市场经济中很难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财富的巨大反差,在一些人的内心激起了巨大的波浪。如何获得物质的满足呢?最捷径的是他们手中拥有的公共权力。于是公共权力作为一种“总体性资源”,被一部分官员作为资本投入到市场中,以获取他们物质的满足。同时,市场化的社会使得权力变成一种商品成为可能。而在转型的中国,政府是现代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就为部分官员将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提供了机会。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权力拥有者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在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极可能会运用权力为自己谋福利。

(二)经济领域诚信缺失

从市场主体看,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行为存在着盲目化和短期化的倾向。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趁机强化自身的利益,“避税”、“藏富”成为经营要旨;无论是承包还是股份制,经理人“在职消费”、“捞一把就走”甚至转移资产的行为时有发生。在非国有企业,未经工商行政部门核实登记而擅自从事无证照经营、申请注册企业时隐瞒实情、超范围经营十分严重。从市场客体看,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非法交易的客体。从生活必需品到高档耐用消费品,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从普通品牌到知名品牌,假冒伪劣无所不在。从市场过程看,市场交易存在着五花八门的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威逼利诱、商业贿赂、骗买骗卖、强买强卖和恶意欺诈的行为屡禁不止;地方保护主义、形成贸易壁垒,使得经济资源不能顺畅流通。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良性运行得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思想文化领域道德和价值标准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多元的文化纷至沓来,一方面引发了人们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积极变革,另一方面也引发思想文化领域的混乱。前者引领了中国现代化前进的方向,后者导致了部分人道德价值标准的混乱,从而使得一些人深感在精神上失去了“家园”,变成了社会上游荡的孤魂,而抛弃一切道德的制约,失去自律。例如,过去羞于言性的中国人,有一些人竟成了“一夜情”热衷者。某国际著名的避孕套公司一项全球性状况调查显示,有32%受调查的中国人曾经有过“一夜情”[8]。此外,家庭伦理、职业道德弱化,已经司空见惯。过去被认为是一块净土的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失序现象,教育领域内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乱收费、盲目设置专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大量的“无效教育”。

(四)社会生活领域社会风气恶化、各种犯罪居高不下

从社会风气看,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失范的加剧,曾经销声匿迹的黄、赌、毒在一些地方、一些人群中泛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受到冲击,不赡养父母常常见诸媒体,并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自私自利”、“巧取豪夺”、“背信弃义”、“杀熟”等现象屡见不鲜;社会风气的恶化正在浸食着社会文明。从社会犯罪看,转型期犯罪现象增多并呈现犯罪主体年轻化和犯罪活动组织化的趋势。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却不断上升。某县法院,2001年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4.15倍,2002年同比上升1.89倍。多年来,一些人讳言我国存在黑社会犯罪。当黑社会势力迅速扩大蔓延,在许多地方形成社会治安的最大隐患时,人们不得不承认存在黑社会性质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已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及经济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成为当前危害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社会失序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在大学阶段的大学生个体通过学习,逐步掌握重要的生活技能、谋生手段,内化社会规范,确定明确的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逐步完善自己的个性和社会人格的过程。由于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以均处于重大的转折期,社会价值观正在处于新的形塑期,社会环境对他们的重要性就更加凸现。然而,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社会的特征也就决定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化的环境的复杂性,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大学生的社会及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一,拟似“权力腐败”。政治失序主要表现为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这种现象,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政府自身的形象,严重挫伤了政府的公信力,会在一些大学生中产生一种失望的情绪,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的对政府和社会的仇视心理,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越轨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部分政府官员的“榜样”效应,一部分大学生做起了“当官发财”的美梦,如果这些当中一旦有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在各种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必然成为贻害一方的害群之马。如今在大学校园内,已现拟似“权力腐败”的端倪。“选举舞弊”,少数学生干部利用手中的仅有的 “权力”,“以权谋私”等。

其二,诚信缺失。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能力较差,尤其是看到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实人”常常吃亏,他们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诚信”美德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弄虚作假十分严重、诚信意识缺乏。

其三,伦理道德虚置,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领域的部分官员失德、经济领域的失信、思想文化领域的道德和价值标准的混乱、社会风气的恶化,导致了当前国人的“六大病态心理”:物欲化倾向——重物质、轻精神;粗俗化倾向——像原始的、本能的回归;冷漠化倾向——灵魂瘫痪;躁动化倾向——情绪化和非理性化;无责任化倾向——无兴趣、无所谓、无异议;虚假化倾向——经济功利性取向等[5]260。这些倾向外化为人们的行为,必然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受到冲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无所归依。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学生们往往会变得无所适从,有违社会伦理道德事件发生在一些大学身上也就在所难免。

其四,大学生犯罪日趋严重。据调查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犯罪率2001年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同比上升120%。许多检察官在办理“校园犯罪”案件时也发现,正是社会上那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大学生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大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有些大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能否得到同龄伙伴的承认和赞许,并把它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还要重要。一些武侠、言情小说、影视片人物,特别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对他们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总之,社会的失范而引发的社会失序无疑助长大学生的犯罪行为。

四、重建社会秩序:引导大学生正常社会化

帮助大学生正常社会化,这是转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破解这一课题的途径很多,但建构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无疑是治本之策,而再构社会植被是重建社会秩序的是治本之途。“社会植被”主要是指凝聚社会个体并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5]248。它由下列要素构成:社会关系、社会规范(关系规范和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良好的“社会植被”是社会善治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社会植被有恶化的趋势。在古希腊就有智者批判道:物质财富的增长使人类从黄金时代堕落到黑金时代。卢梭也曾发出感叹,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人类道德退化。恩格斯曾经尖锐地指出:“文明时代以这种基本制度完成了古代氏族社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他是用激起人们的最卑劣的冲动和情欲,并且以损害人们的其他一切禀赋为代价而使之变本加厉的办法来完成这些事情的。”[9]简言之,人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植被”遭到无情的破坏。

“社会植被”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社会植被的破坏,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的失序。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化必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首要的任务是重构良好的社会植被。重构社会植被,首先要恢复社会植被,恢复社会植被就是要重新找回曾经被我们所丢弃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决心、大众的广泛参与;其次要吸收文明社会的一切优良成果,为我所用。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出现:政治清明、市场有序、民风纯洁;道德秩序才有可能得以重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逐渐形成。这样大学生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正常的社会化才能得以实现。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0:328.

[2]J·D·道格拉斯,F·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53.

[3]邓伟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47.

[4]阎志刚.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 1996(4).

[5]刘祖云.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39.

[8]杜蕾斯全球“性”状况调查:性感中国人[EB/OL].http://cn.news.yahoo.com.2003.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7.

G641

A

1673-1999(2010)08-0150-03

包先康,男,安徽舒城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芜湖241000)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与社会政策;李卫华,男,安徽怀远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09-11-21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教研项目《社会学系列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失序社会化大学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失序中选择
在失序中选择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