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重建

2010-11-27 06:34隋立国张丽丽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24期
关键词:儿童生活课堂

● 隋立国 张丽丽

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重建

● 隋立国 张丽丽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课堂创建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课堂;回归;重建

案头有两份要求相同的小学数学作业:数级与数位。一份是女儿几年前做的,她用个、十、百………表示了数的个级、万级、亿级,抄写了教材上的表格;一份来自英国伦敦金融城小学,他把数分成了ones、thousands、milions、bilions 四级,是用线条组成的人形标示的,数级别不同,人形颜色不一样,个头越来越高,体形也越来越壮。女儿的这个作业两周内作了2次,案头的这份是我在她的纸篓里捡到的。我立即闪过一个念头:哪一种作业儿童更喜欢?女儿指向了后者,“不过,我会被要求重新做的!”

我们无意责怪老师:课本知识的学习,几乎成了他和孩子们的全部。在这样的知识课堂中,师生都被捆绑在“知识”上,其间的交往活动淡化为知识的传递和反馈,听不到生活的诉说,看不到生命的在场。教师“准确”地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虔诚地接受知识,没有了正常交往和沟通的性情。知识的获得变成了一种量的积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应付标准化符号化考试的行为训练。

我们不得不追溯教育的起源。儿童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需要从成人那里得到知识、经验、技能、社会规范。生活、生存需要的结网捕鱼、钻木取火等本领和工具制造方法,由年长者手把手指点和传授。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

几千年后,在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里,既没有呆板的上课制度,也没有固定的班级编制,教学常规管理完全按每日、每月、每年的生活安排。“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几十年后,学生学习同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分裂,“学习游泳不在水中学习,而在陆地上不停地观察、比划”。学校教育成为一座远离生活的孤岛。课堂离生活越来越远了。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重要指导思想,力求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更符合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更贴近当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怎样使课堂回归生活?我们在探索、在寻找……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了孙颖老师(山东省首届齐鲁名师,潍坊幸福街小学数学教师)的一节课《今天我当家》。

孙老师:同学们暑假中都干什么?最乐意干的事是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后):旅游,旅游!

孙老师:我们班的旅游由你组织的话,你做什么准备工作? (讨论计划,采购物品)假如采购矿泉水,每小组4人,每人3瓶水,每瓶水2元。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

未来海域常规油气产量浅水保持稳定,深水和超深水逐渐发力。中东、亚太及非洲地区产量增长较明显,欧洲地区在高峰产量后递减明显。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连乘的规律)

……

孙老师:物品采购完了,我们该出发了。旅游公司提供给我们的车型是四排座的,每排坐3人,租整车100元/车,零售票10元/人。请根据我班情况,设计租车方案。

……

甲组组长:我班42人,我们认为包3辆车,再买6张零售票,共花费360元。

丙组组长(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租车方案。我们认为可以包4辆车,共花费400元。

孙老师:多花40元。空余的6个座位咋办?

丙组组长:我们打算把剩余的座位卖给过路的散客!这样可以多赚20元。

丙组组长:(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不急不慢)这叫经营意识,有赔有赚!

这不就是孩子们暑假的一部分吗?!课堂离孩子们的生活这么近!这是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与生活的结合是这么简单。在这里,数学的“连乘”运算也不再枯燥无味!

教育面对的是儿童的生活世界。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儿童的生活。儿童生活与儿童的成长是同一的过程,儿童“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课堂必须还儿童以自己的生活,赋予儿童以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一)尊重儿童的生活经验,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建构。离开生活就远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就丧失了教学活动的起点。生活不直接等同于课堂,但课堂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譬如女儿的两份数学作业,后者显然更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能引起儿童兴趣,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作业“会被要求重新做”。我们的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和对学情进行分析,根据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新编、改作业,使作业走进学生的生活。

江苏省梅岭小学翟裕康老师手拿锅盖为学生讲的《圆的认识》,他说,“为什么要用大锅盖?不单为了好笑。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画圆,但是学生圆规用不惯,圆心会滑动。我就点拨要定个点。然后拿出大锅盖,我比着锅盖边画,画得很漂亮。但有个缺点,学生发现了,没有圆心!所以下面的活动就是找圆心,如何找?每人一张圆纸片,学生折啊弄啊,有了圆纸片上的折痕,再让学生讲半径直径的关系,弄起来就很顺。用锅盖我是要引起下面的过程”。这些生活化的内容唤起了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倍感亲切。生活体现了课堂的魅力,如此诱人的教学,怎不让学生喜欢呢?

(二)提供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性

课堂,只有从生活中挖掘题材,从学生身上寻找话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灵,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我懂”,真实而非虚假的内化;只有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让学生在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去探究、去思考,学生才会去“经营”。孙老师的《今天我当家》再现了孩子们暑假生活的场景,胖乎乎的小男孩的“经营意识”也是来自于生活的经营。这为学生提供了“当家做主”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宰”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搜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的知识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例如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我们引入“爸爸妈妈新购买了一套新房,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实际住房面积是否与经销商提供的一致?”解决这个问题后趁热打铁:“房子装修要铺地板,你需要给地板经销处提供哪几个数据,如何得出这些数据?”

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面积,其实只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还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理解才能充分理解课程知识的内容和价值,才能把自己的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使人类历史的生活智慧转化为个人的生活智慧。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荷叶圆圆》(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4课)中有“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儿童如果没有见过停机坪,就无从理解。当儿童到过或在屏幕上见到停机坪时,口中发出的应是“哇噻”之声,也就理解了小蜻蜓的“停机坪”的宽敞与舒适。

德国一位学者曾有过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无独有偶,杜威曾以训练游泳在水外、在岸上、在教室里永远不能为儿童掌握为例,说明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行为技能的培养离开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可见,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游泳之于水,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游泳需置身水中,才能被掌握。

(三)返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教育的根基在生活,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知与动手相结合、学中有动,学生能从生活、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注重课堂与生活、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更关注学习方法的传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支持、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共同体验、共享活动成果。让学生与自己喜欢的同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投入自己喜欢的活动。“把思维还给学生”(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引导儿童在参与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中发展。

在生活中学生会看到农村中有许多珍贵的古树名木,村民们却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无序的建房、施工,不仅剥夺了古树名木的生存空间。还有在古树上乱刻乱划、拴绳挂物、搭棚建墙等现象也非常普遍,造成不少古树名木生存艰难。如何保护这些古树名木?学生接触了《故乡的榕树》会找到答案。通过他们的调查探访,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不仅学会了保护古树的相关知识,同时更增强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

又如小学生在了解“比例尺”这一内容后,我们设计一道“请你来当设计师”的实践题,让学生测量自己教室的长和宽,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后,画出这间教室的平面图。又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这一知识后,我设计了“换季大减价”的生活模拟情境:一件上衣原价100元,现在甲家商场按八折优惠出售,乙家商场推出“每消费满100元送30元购物券”的活动,哪家商场的上衣更便宜?通过计算比较,学生深刻领悟到课堂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会进一步激起学习知识的兴趣。

在这样氛围中,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应当是生机勃勃、其乐融融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思想的野马可以驰骋于宇宙天地之间,可以邀游于古今中外,穿越时间的遂道而达到开掘智慧的彼岸。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共同达到一种“乐而忘忧”的教学境界,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共同体”,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理想世界”。真正的课堂在于舒展儿童的天性,放飞儿童的心灵,发掘儿童的天赋,而非对人性的压抑、禁锢和束缚。

教育,本是一种生活方式。课堂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2]隋立国,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J].当代教育科学,2008(1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隋立国 张丽丽/山东省潍坊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刘君玲)

猜你喜欢
儿童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