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2011-02-19 17:04刘亚萍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高中语文素养

刘亚萍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文体为主,涉及感悟自然、认识自我、亲情友情、民族爱国等主题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的积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强调:“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人文素质要求学生发扬民族精神,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我们应理解并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精华,用现代观念去审视并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最终积淀成为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探索并构建粤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多维的语文素养为链组织文本,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有效地诠释了“新课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基本理念,其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突出作用。我们对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建构了适合本地学生的教学体系,以期获得最佳教学成效。

粤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材料主要集中在古诗文的教学单元。为了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积淀,我们在基本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古诗文教学体系,即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精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尽可能向课外延伸,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淀和内化传统文化的精髓。具体地说,就是学习、体验、归纳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要义,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有机结合,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建立并探究粤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

粤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的实施有赖于相应的教学模式,由于高中教学的局限,教学模式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下谈谈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教学探究活动。

1.建构并实施早读文本序列

高考必背篇目多为经典名篇,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够学生一生受用。我们利用学校重视早读课的便利,以高考必背篇目为教材,建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早读文本序列。

(1)经典名篇字斟句酌,把握词句,通晓文义。把握词句、通晓文义是读懂古诗文的基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背诵,背诵了才能内化为自己认识。所以,我们对背诵篇目按人生、治学、事理等内容分类解读,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

(2)文段背诵后,填空默写其中语言优美和富有哲理的句子。我们针对学生记忆的特点,让学生默写文段中语言优美和富含哲理的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记住优美的句子和有意义的观点并形成相应的认识。

(3)随机默写,巩固记忆。我们所背的文章承载着古圣贤的思想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因为在运用时调动不了才会抱怨“学不学都一样”。因此,我们采用给出情景要学生默写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记忆。

(4)归类整理,积淀认识。在全面学习和背诵必背篇章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归纳整理,强化记忆内容,明确相关语句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材料,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比如按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归类。

(5)限题作文,灵活运用。积累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和手法要学以致用,观点和认识要融会贯通。为了学生积淀传统文化精要并灵活运用,在学习文言文后进行拓展训练。

2.实施“古诗文教学”为“议论文写作”输入思想血液的课堂教学模式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文是承载传统文化的主要板块,是高考的主要内容。如何借助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因素,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争取眼前高考的胜利和未来的发展,是急需探讨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渗透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及议论文的写作章法,充分发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使“古诗文的教学”为“议论文的写作”输入思想的血液。

古诗文教学分三步:把握基础,学会行文,注意迁移。“注意迁移”包括词句篇章的记忆、行文思路的沉淀、思想认识的提升。思想认识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主动脉,积累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写作就有了可以成文的灵魂,文章才能深刻透彻,内容才能丰富,文采才有所依附。因此,在古诗文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中,应该在把握基础的前提下努力渗透文章的思想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

3.探索并实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选修课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探索研究。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探索并实践切合实际的选修课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淀传统文化、提升素养。

4.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扩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影响力

语文教学不从生活入手,很难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目标,为了扩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以期更多的学生有效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Q Q空间,激发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渗透传统文化理念。 (2)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话说“三国 ”人物 》读书交流会 。 (3)学校 “子曰社”剧团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演绎经典作品、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致,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古诗文高中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