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关键——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011-02-19 17:04方贤顺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阮籍感情诗人

方贤顺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孔祥凤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偏低的一题,多数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做题时跟着感觉走,结果丢掉了很多应该得到的分数。根据笔者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经验和对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研究可知,失分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诗歌思想感情理解的偏差。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考查点无外乎四个方面:思想感情,形象或意蕴,表达技巧,炼字。前两点直接考查对思想感情或意蕴的把握,后两点最终要落实到表现思想感情的作用上来。因此,能否准确把握思想感情就成了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关键。通读全诗、努力读懂是前提,在此基础上,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学生快捷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注意诗歌的标题

标题是作品的眼睛,反映的是灵魂。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诗歌标题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例如 2010年江苏卷所选诗歌: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从标题“送魏二”看,内容既然是送人,那基本可以确定全诗的感情应该与离别有关,而此诗确实是表达惜别深情的。

二、重视诗歌的注释

诗歌下的注释,多是交代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或个人境况,往往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一致。因此,要想准确把握诗歌感情,认真了解注释内容是重要的途径。

例如 2010年湖南卷所选的词:

好事近①

陆游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 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此词中的注释交代了词人写作的年龄和当时的境况,这应该是词人内心的小环境,再结合陆游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综合词下片所写的内容,应该不难确定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是: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又如 2008年全国二卷所选诗歌: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 (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读这首诗,切不可忽视注解,“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是关键语,有暗示写作背景的作用,可借以理解作者的感情。诗人被贬回家后,门前冷落车马稀,借自身处境的描写来抒发失意、不平之情,表现主人公傲岸的性格和对世态炎凉的不屑之意。

三、知人论世

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风格的诗人,如盛唐浪漫的李白和由盛到衰现实中的杜甫;时代的变化也同样会改变一个诗人,如南渡前清新活泼而南渡后满含国恨家仇的李清照。他们的诗歌的思想感情都会与所处时代有必然的联系。不同性格的诗人,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如婉约的柳永和豪放的辛弃疾,田园诗派的王维和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因此,平时注重对历史和诗人的了解认识,做到知人论世,对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肯定会有很大帮助。例如 2010年山东卷所选诗歌: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 。 ②怆悢 (li àn g):悲伤。

如果能对作者阮籍及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就会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更好的把握。阮籍生活在魏晋时,当时政局十分险恶。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由于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放浪佯狂、违背礼法,或缄口不言。在当时司马氏政权的黑暗统治下,阮籍只能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在他的作品中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了解了阮籍所处时代的特点及他的思想,就不难理解此诗所用的手法和思想感情:借“凤凰”象征自己的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

四、关注诗中的用典

诗歌贵在含蓄,意思和情感多不直接道出。诗歌中借用典故成了很多诗人含蓄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句句用典,不知典故内涵则无法理解。反之,如果能知道所用典故的思想内涵,那么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也就自然能较准确地理解。又如下面这首诗: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情。如果不知道这两个典故的意思,怎么能理解诗中作者流露出来的“忏悔”和“不堪回首”之意呢?

五、捕捉诗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

当学生为无法确定一首诗的思想感情而苦恼时,不妨引领他们寻找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相信会对他们准确把握情感有很好的帮助。请看下面这首诗: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中一个“悲”字,全篇的感情尽显;而一个“空”字也间接表达了自己虽悲却徒劳无用、报国无门的忧愤。上文所引诗歌中也不乏此类现象。如王昌龄《送魏二》中的“愁”字,就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之情;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中的“心伤”,也直接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伤。陆游《好事近》“任江南江北”中的“任”字,就间接地表达了作者旷达自适的情怀。

六、分析景物特点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异,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样的作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因此,在阅读诗歌理解感情时,一定要重视景物对表达感情的作用。请看下一首诗:

长安晚秋

赵嘏 (gǔ)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首联深秋拂晓的云雾是凄凉的,宫阙是迷蒙的,这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颔联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颈联紫菊半开、红莲凋零,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羁旅思归之愁。其实这首诗也可以充分验证第五点“捕捉诗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的重要性,本诗中的“愁”和“空”都直接和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上文所引诗歌《春日即事》中的“小雨”“落花”“黄昏”等景物也正和诗人的失意、不平之情相吻合。

诗歌中有时也会运用“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反衬手法,如: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词中的“燕双飞”就描绘了双飞燕的美好景象,可它却是用燕子的成双成对来反衬“人独立”的孤独之情的。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的情况。只要在做题时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总之,只要学生能用心多读诗歌,并适当尝试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克服畏难情绪,充分相信自己,就没有翻越不过去的高山。

猜你喜欢
阮籍感情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青睐”与“垂青”
诗人与花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