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痛经方治疗肝郁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22例

2011-03-16 18:16阮氏水
天津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寒凝小腹经期

阮氏水

(越南)

中药痛经方治疗肝郁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22例

阮氏水

(越南)

[目的]观察中药痛经方治疗肝郁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服用中药痛经方,煎服,2次/d,150mL/次,治疗该型痛经患者22例。以自身对照法,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及主症积分值变化。[结果]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痛经方治疗肝郁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痛经;痛经方;疗效观察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的病症。

痛经方是宋卓敏教授的临床处方。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发作时疼痛难忍,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宋卓敏教授用痛经方治疗痛经患者22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选22例病例均为2009年4月—2010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其临床表现均有经行时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或轻或重,年龄17~44岁,平均年龄23岁;病程半年~20 a,平均5 a;已婚8例,患有子宫腺肌病者2例,巧克力囊肿者1例。

2 临床资料

2.1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评审委员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第7版《中医妇科学》[2]及临床常见证型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符合中医肝郁寒凝血瘀辨证分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坠胀、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经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畏寒,手足欠温,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沉弦。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6版《妇产科学》[3]制定: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

2.2 痛经症状评分标准 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1分,腹痛明显0.5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2分,面色白光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四肢厥冷1分,需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分,伴腰部酸痛0.5分,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1 d以内0.5分(每增加1天加0.5分)。

2.3 痛经轻重分级标准 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有腰部酸痛,面色白光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积分在14分以上者。中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痛经症状积分在8~14分。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服止痛药。痛经症状积分在8分以下。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法则 采用疏肝理气,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痛经方口服。

3.2 方药组成 痛经方:柴胡10 g,当归15 g,白芍15 g,郁金 10 g,香附 15 g,小茴香 15 g,肉桂 3 g,桂枝 6 g,吴茱萸 6 g,蒲黄 15 g(包煎),五灵脂 15 g,细辛3 g,炙甘草6 g。加减:痛甚欲呕者加半夏15 g,生姜3片;痛而血行不畅者可加川芎6~10g,九香虫9g,乳香、没药各6 g;若经后期也伴有疼痛者可重用白芍 20~30 g。

3.3 用法用量 痛经方:水煎服,150mL/次,2次/d,早、晚分服。每个月经期前12 d开始服药,至经行第2 d停药。以3个月为1个疗程。

3.4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值变化。

3.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

4 结果

4.1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妇科疾病》修订)而定。痊愈:服药后证候积分值减少≥95%,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未复发者。显效:治疗后证候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症状无改变者。

4.2 治疗结果

4.2.1 临床疗效 22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最短1个月,最长2个疗程。

4.2.2 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值变化为 22例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为:治疗前(11.47±3.25)分,治疗后(3.76±2.41)分;经统计学处理,运用t检验,治疗后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

5 讨论

痛经在医学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未发现病理变化者,多见于青年少女或青年女性。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痛经方对于原发性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较显著。

痛经的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临床上以实者多见,但亦不乏虚实夹杂者和因虚而痛者。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疼痛多在经前或经期。虚者主要由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而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疼痛多在经后。临床上又以肝郁寒凝血瘀这一证型较为多见。

痛经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中。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当归、白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缓急止痛,共为臣药。郁金、香附行气解郁,助柴胡以疏肝;五灵脂、生蒲黄、延胡索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小茴香、肉桂、桂枝、吴茱萸、细辛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共为佐药。甘草与芍药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痛,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化瘀,温经止痛”之效[4]。本方辨证准确,组方合理,用药得当,因而临床疗效显著。

痛经的治疗强调分期、分阶段、分周期性的治疗,而并非只限经期止痛以治标。因此须在经前开始用药,服药期间并注意心情舒畅,冷暖适宜,如此阶段性的坚持治疗可以治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1993:263-266.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130.

[3]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349.

[4]刘丽丽,宋卓敏.玉女煎加减治疗青春期痤疮43例[J].天津中医药,2008,25(1):68.

Effectsof dysmenorrhea prescription on dysmenorrheawith liver depression,cold coagulation and blood stasis in 22 cases

RUANShi-shui
(Vietnamese)

[Objective]Toobserve the effectof the dysmenorrhea prescription on dysmenorrhea patientswith liver depression,cold coagulation and blood stasis.[Methods]Patientswith dysmenorrheawas treatedwith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dysmenorrhea prescription,twice a day for150mLevery time.Then,the changesofsymptomsandmain symptoms’scor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ere determined.[Results]6 caseswere cured.10 casesweremarkedly effective.5 caseswere effective,and 1 casewas ineffective.The totaleffective rate was95.5%.[Conclusion]The effectofdysmenorrhea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this typeofdysmenorrhea is significant.

dysmenorrhea;dysmenorrhea prescription;curative effectobservation

R271.11

A

1672-1519(2011)03-0258-02

阮氏水(1974-),女,越南河内人,主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研究。

2011-04-20)

猜你喜欢
寒凝小腹经期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经期如何穿衣
掌心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