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角色转换与管理创新

2011-04-07 14:24高璐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班干部影响力辅导员

高璐敏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上海201701)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角色转换与管理创新

高璐敏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上海201701)

辅导员学生管理角色转换创新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选聘、培养和管理,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使之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1 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由管理者向教育者的角色转换

1.1 辅导员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以教师为中心。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其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辅导员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辅导员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由此改变原来的“领导者形象”,树立起新时代的“亦师亦友”的形象。

1.2 辅导员角色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辅导员被学生称为“高级保姆”。他们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不厌其烦。把辅导员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现代教育意义上的辅导员则不同,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上,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这也正是当今社会时效观的一种反映。

1.3 辅导员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其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主,凡事从做中学,摸索前进,其间不少人需要走过许多弯路才能获得理论层面的教育观念。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现代辅导员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制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辅导员。一位优秀的辅导员就是一位教育行家。

1.4 辅导员角色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辅导员往往是满足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充当了上传下达的“通讯员”角色,因而工作往往是被动服从,缺乏自身的独立性,甚至带有一种盲从性。而现代意义上的辅导员则不同,辅导员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应当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积极贯彻落实学院提出的教育要求,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辅导员创造性的工作观念和方法又必然对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培养亦师亦友的教育情怀,形成非权力影响力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岗位,也是一个关系到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事业。面对着这样一群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生命群体,辅导员最基本的任务是育人。要真诚热爱、真情付出,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理解人生、追求真善美。这里重点讨论辅导员的影响力问题。辅导员的影响力,是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中,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它又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赋予辅导员的职权产生的影响力。“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其特点表现为不可抗拒的强制性,学生往往表现为被动服从。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由辅导员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等因素而产生的影响力,其特点是建立在学生信服的基础上,不带有强迫性,是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某种动机而发挥作用,学生往往表现为自愿和主动。可见,权力性影响力对学生的激励是有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对学生的激励是巨大而持久的。从这点来说,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是创造教育奇迹的基石。有时,辅导员的一句极平常的鼓励话语,往往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入情入理的个别谈话,就能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既然非权力性影响力如此重要,就要善于培养自身的教育情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尤其要克服整天板着面孔、一付“天生不会笑”的冷面形象,也不能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敷衍塞责,使管理工作表面化。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无私、正直、真诚、谦虚、廉洁、好学是辅导员应有的品格,唯有如此,开展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因此,辅导员要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以此向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辅导员是学生学海泛舟并顺利到达彼岸的领航人,只有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师生之间才会交流思想、拉近距离、融洽感情;实践证明,只要对非权力性影响力有了充分重视,创造教育奇迹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才有可能出现。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感对于一个人的智力和品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情感、意志、性格、爱好、气质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情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辅导员只有注重情感教育,以平等地位与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其个性,才能把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到教育内容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是对学生漠不关心,还是关怀体贴;是耐心温和,还是烦躁易怒;是情绪稳定,还是反复无常;对学生的错误是暴跳如雷,还是睿智和宽容,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对他们情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辅导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情感形象,对自己的情感状态有清醒的认识,加强自身情感能力的培养,防止自身存在的情感缺陷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尽可能多地以朋友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这时辅导员的话语最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才能增强教育合力,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张弛有度

辅导员工作头绪繁多,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能事半功倍。这个主要矛盾就是建设“龙头”、抓好“苗头”、转化“后头”。建设“龙头”,就是建一支有朝气、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乃班级工作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龙头"建设应是辅导员的首要工作。选拔班干部应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综合考虑,做到精心选拔,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凭学生入学档案或第一印象而“一锤定音”,而应广泛征求意见和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不同侧面对选拔对象进行考察,并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工作(活动),发掘优秀学生担任“龙头”。为确保骨干力量的先进性,辅导员对新生班的班干部可采用先试用后任用的方法,对指定的班级负责人进行1~2周的试用期考察,考察合格再任用。“龙头”建立后,辅导员应悉心指导,热心扶持,大胆使用,班干部成员应分工负责、定期考核、优用劣汰,使其有压力、有动力、有战斗力。具体应做好如下工作:(1)逐步放“权”锻炼干部,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如让班长负责班级工作并及时汇报班工作,让生活委员负责班会费管理、宿舍卫生、纪律管理等;(2)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3)加强班干部理论学习和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4)定期对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表彰优秀班干部,对不称职者要及时调换,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学生班集体的健康向上的良好风貌。抓住苗头,就是辅导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苗头,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学生都是带着成长成材的良好愿望和家长“成龙”、“成凤”的期望踏进学校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少数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放松了警惕性、自觉性和自控力,出现了早恋、赌博、拉帮结派、吸烟、无心向学等不良行为,作为辅导员不能掉以轻心,应善捕捉苗头,掌握学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特有心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要从“爱”字出发,坚持疏导教育,循循善诱,为学生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可能造成后果,使其醒悟,以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转化“后头”就是要认真做好后进学生的激励和转化工作。当前的后进生表现为三类:①学习成绩差,表现为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屡屡挂科,学习成绩较差;②思想品德有瑕疵,表现为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③行为控制力差,不能严格约束自己,易受外力影响。后进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却很大,往往是辅导员为之呕心沥血的工作对象,更需要倾注爱心和大量细致耐心工作使其转化。辅导员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认真做好如下工作,即争取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合力,同步进行;对学习差生采取“分层次”、“开小灶”教育法,耐心施教,解决其“好一阵”、“差一阵”的现象;致力于建设学风、班风优良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先进群体对后进生的感染作用;以表扬、激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表现机会”,激励其转化;“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耐心细致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只有将工作当课题,将职业当事业,以亦师亦友的新形象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服务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探索出更富有成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0-10-06收稿)(陈迁 编辑)

G 645

A

1008-6633(2011)01-139-02

猜你喜欢
班干部影响力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天才影响力
竞选班干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