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1-04-13 05:00熊朝瑞范景胜陈天宝俄木曲者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种羊保种养羊

熊朝瑞,范景胜,陈天宝,俄木曲者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1 四川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四川肉羊生产现状

1.1.1 肉羊生产总体情况。四川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肉羊生产区,近年来各地把发展草食家畜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大了肉羊改良和生产的扶持力度,加之受肉羊市场价格高位稳定、养殖效益好的拉动,肉羊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统计数据,2009年,四川省羊出栏量、存栏量、肉羊总产量居全国第6位。1.1.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近年来,四川省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肉羊保种选育工作,确定了保种选育区域,制定了保种选育推广措施,加大了保种场和保种农户的政策支持,建立保种选育档案,落实专门科技人员开展羊的保种和选育提高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启动了羊新品系选育工作。

1.1.3 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情况。四川省饲养的绵羊中,半细毛羊为毛肉兼用、藏绵羊以肉用为主,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肉用山羊的饲养方式主要有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适度规模舍饲养殖和集约化养殖。

近年来,四川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适度规模养殖和肉羊标准化生产推广较好的有简阳市和乐至县等。

1.1.4 区域布局。四川省肉羊产业的发展正在向优势区域集中,同时在羊肉市场大做文章,举办了山羊节、赛羊会等活动,促进了肉羊生产的发展。

1.2 肉羊产业化经营

1.2.1 公司+农户模式。该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养殖成本中最大的构成部分——羔羊成本,有利于规模化养殖的推行,其关键是圈舍投资和利益分成比例的确定。

1.2.2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一般以村为单位,建立合作社,育种公司为农户提供种羊、技术服务和饲料,并保障种羊回收。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和社员的双赢。

1.2.3 产业间纵向“六方合作+保险”模式。该模式主要内容是:“六方合作”即“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饲料企业+种畜场+肉食品加工企业+协会农户”的合作,是各利益主体之间,在政策引导下,以诚信为基础、金融为依托、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的多方合作新机制,是集金融支持、良种推广、饲料经营、政策保险、技术服务、订单收购、风险防范为一体的产业化系统工程。该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纵向联结方式的代表,其优化了畜牧资源配置,创新了金融支农机制,建立了农村信用安全体系。提升了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1.3 养殖盈利状况

1.3.1 养羊农户盈利状况。四川省农户养羊以小规模散养为主,采用放牧或半放牧饲养方式,以目前肉羊价格为基准,每只平均收入800元左右,扣除种羊成本、圈舍成本分摊、防疫费和部分饲料成本等,每只可获纯收入500元左右(不计劳动力成本)。

1.3.2 规模养羊企业盈利状况。四川省养羊企业肉羊养殖规模一般在1000~3000只能繁母羊,年出栏肉羊2500~8000只,每只平均收入800元左右,扣除种羊成本、圈舍成本分摊、防疫费、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每只可获纯收入150元左右。

2 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优良品种保种选育工作滞后

2.1.1 缺乏专门用于生产肥羔的肉用羊品种(品系)。四川的羊遗传资源丰富,拥有南江黄羊、凉山半细毛羊两个国家品种,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专用的、适合舍饲的肥羔肉羊品种,从根本上限制了四川肉羊产业的发展。

2.1.2 羊保种选育工作滞后。近年来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落后,种源供不应求,品种资源优势未能转化成经济优势。近来种羊价格上涨,部分选育场(户)受到利益驱动,农户和养殖场业主对自有种羊进行自主经营,导致优秀种羊流失严重,对优良品种保护和选育提高极为不利。

2.2 肉羊舍饲养殖配套技术不完善,肉羊产业科技储备严重不足

2.2.1 营养与饲料搭配的科学化程度低,饲料配合随意性大。大部分养殖场饲料配合随意性大,凭经验掌握饲喂量,缺乏配合的科学性,在注重满足羊的采食需要量时,忽略了羊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绝对需求量。精料配方不科学。

2.2.2 农作物秸秆及饲草调制技术落后。青绿饲料不经铡短、直接鲜喂,利用率不高,浪费较大,剩料经晾晒后粉碎,与精料混合后再饲喂,易造成疾病传播,不利于舍饲肉羊的疫病防制。

2.2.3 兽医、防疫尚不能满足肉羊发展需要。四川省湿热多雨、空气潮湿,随着山羊养殖方式从传统放牧到大规模舍饲的转变,许多先前偶发的疾病,现在成为山羊养殖的主要疾病。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跨省之间的肉羊引种的增加,羊群运输性致病率也不断提升,反映出我国种畜禽调运检验规范执行力度不够。

2.3 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2.3.1 肉羊产业链条比较短。四川省肉羊产品主要集中在外调活羊和羊的屠宰上,附加值较高的羊皮革加工、羊胎素提取等几乎为空白。

2.3.2 肉羊基地建设缓慢,种羊生产和商品肉羊生产关系处理不当。由于种羊生产群体规模小,核心群数量不大,种羊生产供不应求,难以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处理种羊生产和商品生产关系时,片面重视种羊生产,在肉羊生产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商品羊养殖场、商品羊基地发育依然缓慢,这也限制了肉羊产业链条的发展和分工。

2.3.3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养殖户利益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养殖户基本通过羊贩进行销售,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没有将农户生产的山羊统一组织销售加工,从而影响了农户收入的最大化,导致农户养羊积极性不高。

3 促进四川肉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建议各级部门增加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对肉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肉羊养殖生产水平,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杂交改良、快速育肥、程序化免疫等养羊新技术。

3.2 重点筛选地方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对四川省肉羊保种选育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系统选育工作。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结合常规技术的应用,加快新品种培育,规范肉羊品种引进,支持和完善人工受精站点建设。积极探索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相结合的育种新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原种场、扩繁场、育肥场(养殖小区)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四川省肉羊产业化基地。

3.3 开展肉羊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建议组织精干的技术团队,开展如下方面的研究:(1)肉羊各生长阶段日粮配合技术,保证羊只营养供应的平衡性和均衡性;(2)羔羊代乳料、肉羊精料补充料、预混料等饲料产品;(3)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其在肉羊生产中的使用率和利用率;(4)针对肉羊舍饲养殖中出现的疾病研制疫苗;(5)农户养羊适度规模养殖技术。

3.4 推广和应用标准化养殖技术 建立以优质青粗饲料为基础的饲草饲料均衡供应体系和绵羊、山羊疫病防控体系,推行标准化小区建设和管理模式,确保肉羊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化,养殖效益最大化。

3.5 提高组织化程度,优化产业经营运行机制 进一步优化现有的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肉羊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建立稳定的商品肉羊养殖基地。同时,要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合理调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固本培源,使各个龙头企业都与相应生产基地(养殖户)在共有产业链条上,建立互惠互利长期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畜牧兽医部门的管理作用,采取定点帮扶、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对良种、饲养、疫病防控和经营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种羊保种养羊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夏季养羊八注意
种羊繁殖配种技术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养羊宜抓好配种期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