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疫病防控地方标准制定的积极意义

2011-04-13 05:00陈代平刘瑞英张丽君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技术规范致病性口蹄疫

陈 斌,张 东,罗 毅,陈代平,刘瑞英,张丽君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动物疫病防控规范性地方标准,在基层防疫工作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为科学、规范、高效防控动物疫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紧紧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学规范疫病防治技术标准

四川省动物防疫工作紧紧围绕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这条主线开展。以国家标准为指导,从四川实际防控工作出发,积极借鉴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认真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地方标准的制定。

1.1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标准 2005年,我省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疫情状况、疫情控制和处理等情况编制形成了标准初稿。实施两年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免疫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疫苗免疫、检疫监督、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结合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对该标准进行了再次修订,对保护养禽业和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标准 该标准从免疫、疫情监测、诊断、检疫监督、消毒、样品采集、保存、运送、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方面对口蹄疫防控进行了规范。以我省建立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为契机,以标准为指导,逐步推进全省口蹄疫防治工作,为建立全国口蹄疫无病区示范区做出重要贡献。

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标准 面对近年来出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有效规范该病免疫、检疫、监测、诊断、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等技术,结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研究进展,在总结科研和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包括免疫在内的、适合我省的防治规范地方标准,对基层防控该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人兽共患病防治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畜产品安全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从科研到防疫工作,国家对防控人兽共患病都提上了更高的高度,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防控标准。

2.1 《家畜炭疽防治技术规范》标准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标准规定了家畜炭疽病的免疫、检疫、监测,人员防护,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送,诊断,疫情报告和处置,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对防控炭疽病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

2.2 《猪2型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标准 2005年我省爆发了猪2型链球菌病,不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本标准规定了猪链球菌病2型的诊断、监测、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对有效预防和控制猪链球菌病的发生、流行和蔓延,保障养猪业稳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制定其他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标准,推进国家二类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猪伪狂犬病和猪细小病毒病等二类动物疫病,严重危害种母猪的繁殖性能,对生产发展影响极大,是规模化养殖场防控的重点疫病。结合我省的养殖情况,制定了《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细小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标准。从免疫、防疫、监测及无害化处置上详细进行规范,对规范性防控该两种疫病,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动物疫病防控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不仅大大提升了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水平,也将我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推向程序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极大的促进了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技术规范致病性口蹄疫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口蹄疫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天津:批准发布小麦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