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松筋易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2011-05-17 00:23王金贵李华南
天津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通脉腰椎间盘手法

王金贵,李华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193)

“通脉松筋易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王金贵,李华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193)

[目的]探讨“通脉松筋易骨”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组(75例)采用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期为特色的“通脉松筋易骨”法。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腰椎活动度测量(ROM)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症状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疗效以及疗程-痊愈例数进行比较。[结果]143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治疗组腰椎活动度测量(ROM)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痊愈例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脉松筋易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

“通脉松筋易骨”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指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损伤、积累性劳损,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或软骨板破裂,髓核突出到椎管、椎间孔或椎体内,刺激或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以腰腿痛、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本科在整复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最佳应用时机及中医综合方案的研究中,总结出了“通脉松筋易骨”法,疗效显著,较传统推拿疗法疗程缩短,适宜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试者来自2008年10月—2010年8月本科门诊患者,共入组150例,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男30例,女 45例,年龄 25~55岁,平均(40.76±9.80)岁,病程1~8 d,平均(2.92±1.08)d。对照组男 32 例,女 43例,年龄 25~55 岁,平均(41.04±9.41)岁,病程 1~7 d,平均(2.95±0.96)d,两组间人口学特征和基线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完成情况:完成143例,脱失7例,脱失率为4.67%,小于20%。

1.2 诊断标准 首次发病且未接受任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医分期诊断标准参照胡有谷主编第2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结合本科前期研究结果制定。

1.3 试验设计 根据本试验目的,遵循保证受试者权益的原则,采用随机、单盲临床对照试验方法。试验前期查阅并研究治疗LDH的相关文献资料[2,3],根据有效率计算出样本数,取α=0.05,β=0.1,根据公式计算得n=118,考虑到治疗过程中有部分脱落(控制在20%以下)病例,故适当增加样本数,两组共需患者约15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制作随机数字卡,密封于信封中,信封上编号与内含之卡片序号相同,由专人保管。当受试者进入研究时,按其进入顺序拆开序号相同的信封,根据卡片方案进行治疗。

1.4 处理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通脉松筋易骨”法。急性期:以“通脉”手法为主,活血舒筋止痛。以腹部中脘穴为中心,施以掌揉法,顺时针方向2min,逆时针方向2 min,然后沿两肋弓方向自上而下施以推法9次。缓解期:以“松筋”手法为主,舒筋活络。手握足趾,向下牵拉患肢,外翻内翻踝关节。以捏、提法向上提拉股四头肌联合腱。弹拨腰部骶棘肌压痛点:患侧环跳、阳陵泉、委中。恢复期:以“易骨”手法为主,理筋整复。主要施以斜扳法和背法。

1.4.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推拿法:参照全国统编教材《推拿学》(第7版,严隽陶主编)中手法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5 疗效评价方法

1.5.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疼痛症状消失,病变部位活动功能正常,恢复原工作。好转:病变部位疼痛明显减轻,病变部位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1.5.2 腰椎活动度测量(ROM) 腰椎活动角度测量包括屈伸角度测量和侧屈角度测量。测量方法:受检者站位,双眼平视,双下肢垂直,充分放松腰背部肌肉,戴上腰椎活动角度测量仪,按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进行测量。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effect in patientsof two groups 例

从表1可见,两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8.59%和 86.10%,经 χ2检验,χ2=7.84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间患者腰椎活动度测量(ROM)角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间患者ROM角度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ROM angle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between two groups(±s) 度

表2 两组间患者ROM角度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ROM angle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between two groups(±s) 度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

第1疗程前屈 后伸 左侧屈 右侧屈 前屈 后伸 左侧屈 右侧屈治疗组 71 12.02±5.55 6.52±3.84 5.31±4.61 5.87±3.54 48.19±11.07** 15.06±4.42** 13.79±5.07** 14.79±4.01*对照组 72 11.14±4.98 5.67±3.76 4.44±3.28 5.43±3.79 26.10±8.60 12.53±3.39 8.93±3.87 13.04±6.05组别 例数 第2疗程 第3疗程前屈 后伸 左侧屈 右侧屈 前屈 后伸 左侧屈 右侧屈治疗组 71 66.89±11.9** 20.38±3.9** 19.48±4.4** 20.48±4.1** 81.23±9.64** 25.48±3.60** 26.18±3.33** 25.68±3.62**对照组 72 44.77±8.73 16.68±4.58 13.65±4.60 17.29±5.25 65.61±10.99 22.53±4.13 19.10±5.56 23.64±4.77组别 例数 治疗前

从表2可见,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ROM角度经t检验,P>0.05,组间比较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角度均升高。不同时段比较显示,第1疗程、第2疗程和第3疗程治疗组ROM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

2.3 两组痊愈例数与疗程之间关系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痊愈例数与疗程之间的关系Tab.3 Com paris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number of cured casesand therapeutic course between two groups例(%)

从表3可见,两组疗程-痊愈例数比较,经R×C的χ2检验,χ2=7.936,P<0.05,即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痊愈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的特点。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伤科中“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由于劳损伤筋,机关不利以致经脉瘀阻,筋肉痉挛,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传统推拿手法侧重于通过经穴和手法作用两关节间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道理简单,途径艰难。因为腰神经根受到突出物损伤后,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几乎使全身相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是腰腿为中心的周身肌肉收缩,甚至痉挛。如在此时,使用运动关节类等“重”手法,手法的技术要求,难以达到,势必造成根部不但没有压力减少,反而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的营养血管,造成新陈代谢障碍而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通脉”手法作用于腹部,更能起到“松则通”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腰部或者下肢疼痛,往往是血脉受损,瘀阻留滞,以致筋脉无以濡养,或有肌肉萎缩无力等症出现。治以运周腹部推拿法,宣通气血,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结则血瘀,血不活则瘀不能祛,该手法恰可作用于腹部,导血下行,血活筋舒,已达到“松”的目的。从生物力学补偿调节理论来解释软组织损伤,认为:腰部神经紧张可引起腹神经的补偿调节,这称为互补调节,腹部推拿可使肌肉间不协调的力学关系得到改善和恢复。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其机制是通过调节大血管,改变腰肌及下肢动脉血管的灌注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血液供应增加,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提高肌肉收缩力。同时,间接地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

“松筋”手法以牵拉及弹拨手法为主,将紧张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在“以通为用”原则下仍属于“松”的范畴。

“易骨”手法以运动关节类手法为主,从而达到祛瘀、理筋、整复的目的,从而实现“顺则通”,“动则通”。从统计数据可看,“易骨”手法只在完全“松”的基础,才能加快实现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髓核与神经根的压迫关系,纠正其解剖位置的异常。

从上述机制分析和疗程疗效分析中,看出“通脉松筋易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于“以通为用”指导下,处理好“松”、“顺”、“动”的关系。三者不能绝对分割,彼此密切关系。“松”中有“顺”,“顺”中有“动”,“松”是“动”的基础,三者结合好,才能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通脉松筋易骨”推拿法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及五行学说基础上的,较传统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具中医特色优势,且疗效显著,其方法宜于推广,其理论更值得进一步研究。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吴耀持,张必萌.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15-17.

[3]万会平.两种不同牵引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5,26(3):203-2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S].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27.

Curative effective analysisof the “TongmaiSongjin Yigu”method on the treatment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NG Jin-gui,LIHua-nan
(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Objective]Toinvestigate the “TongmaiSongjin Yigu”method on the treatmentof lumbardischerniation.[Methods]150 patients with lumbardisc herniation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group(75 cases)with traditionalmassag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75 cases)were applied with themethod of “Tongmai Songjin Yigu” characterized with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ialectically differentiation stage.10 days fora course of treatmentand therewas the three courses.Adopted theMeasurementof range of jointmotion of lumbar(ROM)atdifferenttime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toobserve the changeofsymptoms,and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number of cured cases and therapeutic course.[Results]One hundred and forty-three patients completed the full study,the treatmentgroup’s lumbarmeasurement(ROM),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was significantdifferent(P<0.01,P<0.05),and the total clinical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group washiger than the controlgroup also(98.59%in treatmentgroup and 86.10%in controlgroup,P<0.01).And the comparison in relationship of the number of cured cases and therapeutic course between two groups h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Conclusion]“Tongmai Songjin Yigu”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efficacy and shorten the courseof treatment.

“TongmaiSongjin Yigu” method;lumbardisc herniation;controlstudy

R681.5

A

1672-1519(2011)03-0204-0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持计划(2007BAI20B032)。

王金贵(1965-),男,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推拿手法的适时应用和腹部推拿治疗内科疾病的研究。

2011-04-03)

猜你喜欢
通脉腰椎间盘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七步洗手法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